查文庫>陶淵明> 陶淵明桃花源記答案

陶淵明桃花源記答案

陶淵明桃花源記答案

  《桃花源記》

  作者:晉·陶潛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相關試題及答案

  1.本文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理想社會,帶有傳奇色彩,是成語“世外桃源”、“無人問津”、“豁然開朗”的來源。文章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了漁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復尋桃源的過程。

  2.第二段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表現人民安居樂業的句子: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並怡然自樂。

  3.哪幾個句子表現了漁人是在迷路的情況下偶然發現桃花源的?

  [答]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4.文中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①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②餘人各復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5、如何理解作者筆下的理想社會?

  [答]①這是作者虛構的理想社會。②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③側面表現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

  6.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敘說,“皆嘆惋”,他們“嘆”什麼?

  [答]①世界變化大。②時間過得快。③外面的世界戰爭頻,依然黑暗腐朽。④慶幸自己的社會和平安定。

  7.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

  [答]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8.你覺得文中的'“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①不守信用:桃源中人叮囑他“不足為外人道也”,而他卻“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②見利忘義:出了桃源就“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想以此獲得某種好處,卻把桃源人對他的種種熱情棄之腦後;③富有心機:“既出”便“處處志之”;④愚不可及:“漁人”即“愚人”,對於桃源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好的地方,他竟然還想著日後天天去。

  9. 下列詩(文)名句所表達的人生追求與本文明顯不同的一項是 【B】

  A.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B.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李白《行路難》)

  C.從今若許閒乘月,杖無時夜叩門。 (陸游《遊山西村》)

  D.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