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題西林壁> 四年級《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四年級《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四年級《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引導語:《題西林壁》是四年級下學期的一首哲理詩,也是小學階段唯一一首哲理詩。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題西林壁》是教學設計,希望對各位老師的授課有幫助。

  教學目標:

  1、會本課生字,理解“識”,“緣”,“真面目”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默寫本詩。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正確看待問題的能力。

  3、透過對詩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感悟品味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流程:

  (課前組織學生分組賽詩)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這種體裁,語言精煉,所表達的情感卻十分豐富,讀起來還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今天老師還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古詩,宋代蘇軾寫的《題西林壁》。(課件出示課題)

  二、讀題、解題。

  齊讀課題。結合書下注釋幫助學生理解“題”“西林”的意思。

  [在學習中滲透方法,可謂潛移默化。]

  三、簡介作者蘇軾及寫作背景

  師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1、有關蘇軾的自然情況及寫作風格。

  2、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廬山的有關情況。

  3、教師講述蘇軾少年時代“發奮識盡天下字,立志讀遍人間書”的軼聞趣事。

  [透過交流,達到了學習資源最佳化組合。同時課內外有機結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體現了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學。]

  四、初讀課文,感知美

  師:透過彙報資料,相信你們對作者蘇軾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那麼他寫的這首《題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為什麼仍被歷代的人們所喜愛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研究的。

  1、學生自由反覆讀古詩。說說詩中的廬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讀後談感受,初步感知廬山的美。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讓學生在反覆感受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走近廬山,感知廬山的美。]

  五、分組自學,理解美

  1、根據我們以前學習古詩的經驗,大家說說我們該怎樣學習這首詩呢?(學生說出學習方法,課件出示:讀詩句—解詩意—悟詩情—入詩境)

  2、分組合作,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有學習方式細讀古詩,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既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彙報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詩句

  1、學生彙報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2、結合“橫看”和“側看”的不同感受,讓學生髮揮想象並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廬山的“嶺”和“峰”是什麼樣子的.,感悟廬山的美。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這兩句詩,讀出廬山的不同姿態。

  4、引導學生髮現這兩句中三組反義詞(橫----側,遠----近,高----低)的運用,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詩句。

  1、學生自由表達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2、針對學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難,結合辭海中的義項,幫助學生選擇“只”“緣”在詩中的正確意思。

  3、結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討論: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從而幫助學生體味詩所蘊含的道理。

  4、引發創造。引導學生像詩人那樣用詩句說明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學生根據詩意改詩,既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遷移,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5、議一議:從這首詩你能感到作者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

  6、說一說:聯絡實際並結合詩中所表達的哲理,說說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看人、看事、看問題呢?

  7、朗讀第三、四行詩句。

  (三)學生根據詩意繪畫,透過展示內化詩意。

  [這樣理論聯絡實際,既深化了對古詩的理解,又提高了認識水平,同時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七、個性誦讀,表達美

  1、教師語言激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假如你就是蘇軾,看到廬山峰巒奇麗,雲霧繚繞,山中溪水潺潺,鳥語花香,宛如仙境一般,你的心情怎樣?怎樣讀才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呢?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組內交流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