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閣序》簡評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歲。
他二十六歲時寫的《王閣序》,是傳誦千古的名文。據說當時鎮守南昌的都督閆某,把王閣修飾一新,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叫他女婿先寫好一篇記述王閣的文章,到時候假裝是即興創作來向賓客誇耀。宴會時,主人裝模作樣讓在座的.人寫。知情人都知趣地推辭,王勃卻不知天高地厚,竟接過筆真寫起來,惹得閆都督勃然大怒。不過,唐朝人胸襟就是寬廣,當王勃寫到“落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閆某大為驚服,不但不生氣,還主動請王勃接著寫下去。“落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黃昏時江邊的這一幅秋景多麼開闊,多令人神氣習氣揚!
《王閣序》雖然不算詩,但卻是詩味醇厚的一首散文詩,其審美效應永不會衰變。文章以一首詩結尾:“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外長江空自流。”“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與朋友分手,一般總不免會有些傷感,這首詩卻一反常情認為只要是知己,即便分隔天涯,也仍然像緊鄰一樣。詩中沒有一句解釋的話,但天下昇平,處處都有能給人踏踏實實的安全感,卻作為堅實的背景襯托在詩的背面。只有時代開放、清寧、透明度高,送行的和被送的都根本想不起來會遇到什麼意外的侵害,分手時才會有這麼開朗的心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邦”,表達了人類這種普遍的願望,因而流傳千古,成了隨時被引用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