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導學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滕王閣序》導學案(高二必修五)

《滕王閣序》導學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學習目標

  1.瞭解王勃生平與作品,瞭解體文的文體特徵,積累一些文化知識。

  2.掌握文中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領會情景交融的寫法,感悟語言。

  4.準確把握詩人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難點

  1.結合註釋,疏通文意,體會文特點。

  2.指導誦讀,注意停頓,透過誦讀體會文章 優美的語言。

  3.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第一課時

  知識連線:

  第一 知識背景介紹

  1.江南三大名樓

  岳陽樓、王閣、黃鶴樓號稱江南三大名樓,有聯贊曰:“洞庭月,衡岳雲,巫山雨,波撼氣蒸,攬天下風光,堪稱獨步;崔詩,範相記,王勃序,兩樓一閣,數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 王勃及文章寫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龍門(現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才華早露,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侍讀,兩年後因一篇《英王雞》的遊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因擅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閻某在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了這篇著名的《王閣序》。兩個月後,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如南朝梁蕭統的《〈文選〉序》。贈序,是指親友間以作文相贈,表達惜別、祝願、勸勉之意,如韓愈《送李願歸盤古序》,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後公推一人作序,這樣的序叫宴集序,如王之《蘭亭集序》。

  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於贈序類的文章。

  4. 文,是魏晉後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儷文。南北朝是體文的全盛時期。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是語句方面的特點,即偶和“四六”;第二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第三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

  第二 朗讀指導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要注意朗讀的節奏:

  (1)四字句只有一種情況,即二二式,如: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2)六字句的情況大致有四種,如:孟學士/之詞宗;王將軍/之武庫。?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山原/曠其盈視,川澤/其駭矚。?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舳。

  (3)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都督閻公/之雅望,戟遙臨;宇文新州/之範,帷暫住。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一、自學質疑

  完成自主空間的學習內容

  1.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翼軫( ) 甌越( ) 臺隍( ) 戟( ) 範( ) 帷( )

  勝餞 ( ) 潦水( ) ( ) 崇阿( ) 繡( ) 雕( )

  雲銷雨霽( ) 孤鶩( ) 飛 ( ) 睢園 ( ) 鄴水( )

  2.成語積累

  【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勝友如雲】【高朋滿座】【騰蛟起鳳】【鐘鳴鼎食】

  【雲銷雨霽】 【響遏行雲】 【天高地迥】 【興盡悲來】 .【萍水相逢】 【馮唐易老】

  【老當益壯】【窮且益堅】【涸轍之】 【失之東隅,收之桑】 .【一介書生】 【高山流水】【盛筵難再】 【陸海潘江】

  二、交流展示

  (1)熟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解釋加點字詞.

  1.第一、二段:

  (1) 襟三江而帶五湖

  (2)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3)都督閻公之雅望

  (4) 勝友如雲 高朋滿座

  (5) 賓主盡東南之美

  (6)序屬三秋

  (7)披繡,俯雕

  (8) 雁陣驚寒 聲斷衡陽之浦

  (2)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括各部分大意(B級)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

  第四部分(4、5):

  三 達標檢測

  1.下列詞語中的字的讀音沒有錯誤的一組是(  )

  A.徐孺(rǔ)(qǐ)戟   帷(wéi) 星分翼軫(zhēn)

  B.縈(yíng)回 勝餞(jiān) 涸(hé)轍 鐘鳴鼎(dǐng)食

  C.東隅(yú) 請纓(yīng) 猖(chāng)狂 衡陽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霽(jì) 鄴(yè)水 遙襟甫(fǔ)暢

  2.從語音角度看,下列讀音規律都相同的一組是()

  A 邐迤 扶搖 B 參差 窈窕 霹靂

  C 舳 徘徊 逡巡 D 漣漪 睇

  3.下列詞語書寫有錯的一組是(  )

  A.鶴汀鳧渚     睢園綠竹      東隅已逝

  B.落孤騖     舸艦迷津      萍水相逢

  C.戟遙臨     躬逢勝餞      逸興飛

  D.無路請纓     星分翼軫      青雲之志

  4.下面兩組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正確的一項是(  )

  ①窮(且)益堅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

  ③賓主盡東南(之)美

  ④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A.①句與②句相同,③句與④句不同。

  B.①句與②句相同,③句與④句也相同。

  C.①句與②句不同,③句與④句也不同。

  D.①句與②句不同,③句與④句相同。

  5.《王閣序》多處用典,表意精練含蓄,根據文意,分有誤的一項是()

  A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兩處用典,讚美了王閣所在地的物華人傑。其中,“龍光”“徐孺”還是詞語的減縮。

  B 有懷投筆,慕宗之長風

  作者用班超投筆從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從軍。其中,“投筆”是詞語的減縮。

  C 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

  “謝家之寶樹”、“孟氏之芳鄰”兩個典故說明自己並沒有謝玄那樣的才華,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尋找的好鄰居。

  D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典出《論語•季氏》,王勃在這裡是說自己過些時候要到父親那裡聆聽教誨。

  答案:C (“謝家之寶樹”、“孟氏之芳鄰”兩個典故說明自己並沒有謝玄那樣的才華,卻能在今天的宴會上結識各位名士)

  6.下面有關作家作品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學家。少有才名,被舉為神童,不到二十歲就出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王勃在王閣的一次宴會上即席寫作的。兩個月後,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B 詩風曠達,酷似杜甫,與晚唐的另一詩人李商隱齊名,被人稱“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代表詩作有《清明》《赤壁》等,他的賦和古文也很有名。

  C 王維,字詰,唐代開元九年(721年)進士,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擅長寫山水田園詩,散文也很有特色。《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這篇散文是寫給友人裴迪的一封信,充滿了詩情畫意。

  D “我勸天公重抖,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名句。龔自珍,浙江仁和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散文《病梅館記》同樣抒發了對清朝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不滿。

  7.下面有關文體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序是一種體裁,常常是作者就眼前的人或事抒發感慨或討論某個問題,此外還要說到作序的緣由。《王閣序》就是這樣一篇序。

  B 詞的最初全稱是“曲子詞”。“詞曲本不相離,惟詞以文言,曲以聲耳”。所以,“曲子”或“辭”都是它的簡稱。後來成為韻文中的一體。

  C 賦的寫作,除歌功頌德外,大多帶有諷喻的目的。諷喻,就是用委婉的方式來說明事物的道理,使人醒悟後自動棄舊圖新,改惡從善。

  D 筆記是一種文體名稱,泛指隨筆記錄、不拘體例的作品。它的題材非常廣泛,其鋪寫故事,以人物為中心而較有結構的,稱為筆記小說。

  【拓展閱讀】 ?

  1、《王閣序》寫景“四美”

  《王閣序》的寫景頗有特色,作者精心構畫,苦苦經營,運用靈活多變的手法描寫山水,體現了一定的美學特徵。

  ?(1)色彩變化之美。文章不惜筆墨,濃墨重彩,極寫景物的色彩變化。如“紫電清霜”中的“紫電”,“飛閣流丹”中的“流丹”,“層巒聳翠”中的“聳翠”,青雀黃龍之軸”中的“青雀”“黃龍”無不色彩繽紛,搖曳生輝。尤其“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於靜止畫面色彩,著力表現水光山色之變化,上句樸素淡雅,下句設色凝重,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之句。

  ?(2)遠近變化之美。作者採用恰當的方法,猶如電影的拍攝技術,由近及遠,構成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縱深感的全景圖。“鶴汀鳧渚”四句寫閣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是中景;“虹銷雨霽”以下則是水田浩的遠景。這種寫法,是《王閣序》寫景的最突出特點,體現了作者立體化的審美觀,把作者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江南勝境,讀者和景物融為一體,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渾成之美。“層巒聳翠”四句,借視角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裡城外,相與為一,不可分離,體現了作者整齊劃一的審美觀。而“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寫景名句,水天相接,渾然天成,構成一幅色彩明麗的美妙圖畫。

  ?(4)虛實相襯之美。“漁舟唱晚”四句,即憑藉聽覺聯想,用虛實手法傳達遠方的景觀,使讀者開闊眼界,視通萬里。實寫虛寫,相互諧調,相互映襯,極盡鋪敘寫景之能事。

  ?總之,《王閣序》一文的寫景頗具匠心,字字珠璣,句句生輝,章章華彩,一氣呵成,使人讀完後猶如身臨江南水鄉,難怪韓愈情不自禁地稱讚說:“江南多臨觀之類,而王閣獨為第一。” (《新修王閣記》)(桑進林)

  2、名樓詩作

  ?黃鶴樓 崔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王閣詩 王勃

  ?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外長江空自流。

  學習反思

  作業: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瞭解體文的文體特徵,進一步體味本文的寫作特色。

  2. 理解典故含義,把握詩人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互動探究:

  1、閱讀第一段完成以下探究:

  (1)作者是如何寫洪州地理風貌的?突出了什麼特點?(點撥:從古到今,由天及地再到具體地理位置)

  2)作者是如何寫人才俊美的,照應了前文的哪個詞語?

  (3).文章開始不寫樓臺,不寫宴會,而先寫地勢與人物,這樣寫有何好處?

  (4)賞名句並譯

  1.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2. “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知識連結】 本文在寫作上有很多特色:

  (1)句式錯落,節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啟承轉合。一般來說,二字句用於抒情(文中有兩處:“嗟乎”“嗚呼”),三字句、四字句用於一個話題的開始或轉折。六字句或七字句連用,為平實的敘述;四六句或六四句連用,為敘述或抒情的展開部分。僅有一個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頓。這樣,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又自然流轉。

  (2)儷藻飾,辭采華美

  是“兩馬並駕”的意思,儷是“男女成對”之意,儷就是使用對偶句,是文的共同特點,但這篇序文尤為突出。全篇採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即一句之中,平節和仄節交替;上下聯之間,平節與仄節相對。下面舉幾個句式。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對偶句抑揚頓挫,富於樂感,富於詩意。

  藻飾是指運用色彩濃豔、華麗典雅的詞語,來裝飾文句。這篇序文,如“物華天寶”“俊採星馳”“紫電清霜”“鐘鳴鼎食”“青雀黃龍”“睢園綠竹”“鄴水朱華”等,都是講求辭采的典型例子。這樣,使文章辭采華美,賞心悅目。

  (3)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強論證的作用外,還能以古比今、借古寫懷,可以使文章內容充實,聯想豐富。語言簡練,風格典雅。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第三課時

  【學習過程】一、檢查背誦。二、探究與對話

  1、閱讀第二段完成以下探究:

  (1)本部分是著名的寫景段落,歷來炙人口。你最喜歡哪些句子?找出來,並說出你喜歡的原因。

  (2)這段秋景的描述與傳統中描寫秋景的意境有什麼不同?

  2、閱讀第三、四、五段完成以下探究:

  (1)這兩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飲娛樂引發的人生感慨。而在寫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事典),有的是前人文句(語典),(來自史傳上的記載稱事典,來自典籍上的現成語句叫語典)通讀課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並思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2)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有什麼作用?

  3 如何理解“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思想意義

  【作業佈置】

  1背誦 默寫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煙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

  ③漁舟唱晚,響窮彭之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⑤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雖賒,扶搖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完成《教程》隨堂精煉

  參考答案:

  二、交流展示

  (1)熟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解釋加點字詞.

  1.襟三江而帶五湖 襟、帶:名詞用作動詞,連線、環繞的意思。

  2.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霧、星:名詞作狀語,像霧一樣、像星一樣。

  3都督閻公之雅望

  4. 勝友如雲 高朋滿座 高:尊貴

  5.賓主盡東南之美 盡:全都是,形容詞作動詞。美:形容詞作名詞,俊傑。

  6.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序:時間。屬:是。

  7.披繡,俯雕 披 :推開 俯:俯

  8.雁陣驚寒 驚:被……驚擾(2)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括各部分大意(B級)

  第一部分(1):扣“洪府”,敘賓主之美—— 地勢雄偉、物產珍異、

  人才傑出、賓主尊貴。

  第二部分(2):扣“秋日登閣”,繪山川美景—— 樓閣壯麗、山川勝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三部分(3):扣“餞”,謝宴會盛況,書人生感慨—— 宴會勝況,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窮且益堅

  第四部分(4、5):扣“別”,自述遭際,謝主引賓—— 知己難遇,盛宴難再

  懷才不遇,不甘沉淪

  三、互動探究:

  ⒈作者是如何寫洪州的地理風貌的?突出了什麼特點?

  明確: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歷史久遠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界域遼闊。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地勢宏偉

  2.作者怎樣寫參加宴會的`人物,照應了前文的哪個詞語?

  明確:作者在寫參加宴席人物時,用了“雅望”“範”“勝友”“高朋”“騰蛟起鳳”“紫電清霜”等詞語,極盡人物的文韜武略,照應了前文的“俊採”一詞。

  3.文章開始不寫樓臺,不寫宴會,而先寫地勢與人物,這樣寫有何好處?

  明確:文章借用鋪陳的手法,歷敘界域之大,地勢之雄,物產豐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樂的氛圍、宴會的高雅,同時也緊扣照應了題目《秋日登洪府王閣餞別序》。

  (4)賞名句並譯

  1.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 色”評: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壯觀,從而把讀者帶人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徵,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 “落”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譯)蓄積的雨水已經消盡,潭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山巒呈現出紫色。

  2. “落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評:這一句更是寫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潦水”對“寒潭”,“煙光”對“暮山”, “落”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文的一大特點。

  運用:(譯) 落與孤獨的野鴨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

  3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歷來有志之士對自己的理想總是能儘量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追求,就算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沉放棄。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強調“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王勃此時懷才不遇,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句中“老當益壯”“白首之心”“窮且益堅”“青雲之志”現均可作成語使用。

  四、達標檢測

  1、下列詞語中的字的讀音沒有錯誤的一組是(  )

  A.徐孺(rǔ)(qǐ)戟   帷(wéi) 星分翼軫(zhēn)

  B.縈(yíng)回 勝餞(jiān) 涸(hé)轍 鐘鳴鼎(dǐng)食

  C.東隅(yú) 請纓(yīng) 猖(chāng)狂 衡陽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霽(jì) 鄴(yè)水 遙襟甫(fǔ)暢

  答案:D(A.軫zhěn;B.餞jiàn;C.浦pǔ。)

  2、從語音角度看,下列讀音規律都相同的一組是()

  A 邐迤 扶搖 B 參差 窈窕 霹靂

  C 舳 徘徊 逡巡 D 漣漪 睇

  答案: C (都是疊韻詞)

  3、下列詞語書寫有錯的一組是(  )

  答案:B(“騖”應為“鶩”。)

  4、下面兩組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分正確的一項是(  )

  答案:C

  5、《王閣序》多處用典,表意精練含蓄,根據文意,分有誤的一項是()

  答案:C (“謝家之寶樹”、“孟氏之芳鄰”兩個典故說明自己並沒有謝玄那樣的才華,卻能在今天的宴會上結識各位名士)

  6、下面有關作家作品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學家。少有才名,被舉為神童,不到二十歲就出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年)重九日,王勃在王閣的一次宴會上即席寫作的。兩個月後,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B 詩風曠達,酷似杜甫,與晚唐的另一詩人李商隱齊名,被人稱“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人,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代表詩作有《清明》《赤壁》等,他的賦和古文也很有名。

  C 王維,字詰,唐代開元九年(721年)進士,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擅長寫山水田園詩,散文也很有特色。《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這篇散文是寫給友人裴迪的一封信,充滿了詩情畫意。

  D “我勸天公重抖,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名句。龔自珍,浙江仁和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散文《病梅館記》同樣抒發了對清朝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不滿。

  答案:B (詩風酷似李白)

  7、下面有關文體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序是一種體裁,常常是作者就眼前的人或事抒發感慨或討論某個問題,此外還要說到作序的緣由。《王閣序》就是這樣一篇序。

  B 詞的最初全稱是“曲子詞”。“詞曲本不相離,惟詞以文言,曲以聲耳”。所以,“曲子”或“辭”都是它的簡稱。後來成為韻文中的一體。

  C 賦的寫作,除歌功頌德外,大多帶有諷喻的目的。諷喻,就是用委婉的方式來說明事物的道理,使人醒悟後自動棄舊圖新,改惡從善。

  D 筆記是一種文體名稱,泛指隨筆記錄、不拘體例的作品。它的題材非常廣泛,其鋪寫故事,以人物為中心而較有結構的,稱為筆記小說。

  答案: B (“詞”與“辭”,是兩種不同的文體)

  《王閣序》中的成語:

  1、【物華天寶】華:精華。寶:寶貝。原指萬物的光華,天上的寶氣。形容各種珍貴的物品。

  2、【人傑地靈】人傑:傑出的人。靈:特別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傑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便成為名勝之地,或指傑出人物生於靈秀之地。

  3、【勝友如雲】勝:指才智出眾。才智出眾的朋友們雲集一處。

  4、【高朋滿座】高:高貴,高尚。座:座位。滿座盡是高貴的賓朋。

  5、【騰蛟起鳳】騰:騰越。起:起舞。象蛟龍騰越,鳳凰起舞。比喻文辭奇巧優美,才華橫溢。

  6、【鐘鳴鼎食】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飯時,排列好幾個鼎盛食物。吃飯時,奏樂列鼎。形容貴族和富貴人家豪華奢侈的生活。最早見於《史記》。

  7、【雲銷雨霽】雲消雨散。指滿天的雲雨頓時消散,形容已經逝去的一切都不會再回來了。

  8、【響遏行雲】遏:阻止。聲音高入雲,把浮動著的雲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最早見於《列子?湯問》。

  9、【天高地迥】迥:遙遠。形容天地之間廣闊無邊。

  10、【興盡悲來】高興的勁兒過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來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種蕨類植物,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裡偶然相遇。比喻從來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12、【馮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處是《史記?馮唐列傳》。

  13、【老當益壯】當:應當。益:更加。原指年紀老而志氣應當更壯。出處是《後漢書?馬援傳》。

  14、【窮且益堅】也作“窮當益堅”。窮:不得志。益:更加。處境困難而意志應當更加堅定。

  15、【涸轍之】涸:水乾,枯竭。轍:車轍。:鯽魚。乾枯的車轍裡的鯽魚。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處是《莊子?外物》。

  16、【失之東隅,收之桑】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上。桑:西方;日落時,餘光落在桑樹和樹之間;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則有所得。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補償。出處是《後漢書?馮異傳》。

  17、【一介書生】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自稱。或對一般讀書人的雅稱。

  18、【投筆從戎】投:扔掉,放棄。筆:筆桿子,指文墨生涯。從戎:參軍。指棄文就武,放棄文墨生涯去參加軍隊。出處是《後漢書?班超傳》。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裡的兩種喻意。後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樂曲的高雅精妙。出處是《列子?湯問》。

  20、【盛筵難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難以再得。

  21、【陸海潘江】陸、潘:晉朝的文學家陸機、潘岳。本是稱頌陸機和潘岳文才很高。後用以稱頌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