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蘇軾> 也許我讀懂了蘇軾

也許我讀懂了蘇軾

也許我讀懂了蘇軾

  篇一:蘇軾,我讀懂了你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蘇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我讀到卻是不一樣的你。

  蘇軾,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會“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親。你這就和王維一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心裡想著父親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們,你現在的處境,還能思念著父親和弟弟。難道,這不能說明你是多情的嗎?

  蘇軾,你是孤獨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貶官時,身在異鄉,在八月十五的時候也要獨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沒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蘇軾,你是無奈的,要不你就不會“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這個汙濁的人間,而是想到潔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宮上的孤獨和寒冷。無可奈何只好在人間。

  蘇軾,你是開朗的,要不你就不會不應有,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你是開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難全”,所以,你在異鄉思念著父親和弟弟。自己卻開朗的心態來面臨著孤獨寂寞。最後,你“轉朱閣,低崎戶”,而自己又“照無眠”在詩的尾端寫上了一句能表達你開拓的胸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你的的確確是才華橫溢,但是,我讀到是不一樣的你。蘇軾,我讀懂了你。

  篇二:尋找蘇軾的靈魂

  暗想,在疏星度河之夜,人未寢,水殿風來,暗香已滿,試問人,夜如何?目光穿透熒熒的窗紙,看檻外月波淡淡,玉繩低轉,屈指算西風,又嘆流年偷換。

  透過千年的紅塵,眺望蘇軾遠去的背影,尋找已經走遠的靈魂……

  竹杖芒鞋於一身,吟笑徐行且一路,他渴望的是披一襲蓑衣,讓心靈沐浴著自由的春光,任憑那湖海煙雨、任憑那山高水闊都泰然度此平生,蘇軾的靈魂輪廓是瀟灑的,在瀟灑中卻絲毫不少俠氣如虹,在他看來,倒行歸隱山水中才是最為逍遙的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淘沒淘得千古的英雄人物,我無從得知,可我卻知道,這句詞過盡千古風流人物之口。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東坡的感嘆是無盡的愁,烏臺詩案的痛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彼時的他多麼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夢,可過往的馬蹄聲告訴他,這是事實,悲痛之餘,把樽中的美酒灑向江中,祭拜那亙古長空的明月。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吟誦舌尖這句已嚼爛的詞,突然感到一種不可言表的情愁。對自由的思念跨越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化作優美的文字,在高樓徘徊了千年不絕……

  蘇軾的靈魂是無跡可尋的,因為他的靈魂是氣體……

  只能在這裡祝願蘇軾有一個好的今生來世……

  篇三:蘇軾是一首詩

  詞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胡寅

  東坡之詩以豪放著稱,悽悽慘慘的一生坎坷精心鑄造出詩詞的華麗,淒涼落寞平素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堅強、愛國的心和一個不屈的靈魂,還有那激昂曠達之感情,豪邁奔放之氣概,他將靈魂置於詩詞,將生命化作一道不朽的詩篇!

  公元1075年正月,蘇軾獨坐窗前。對妻子深深的思念讓“夜來幽夢”將他帶入奇幻世界,在那裡,他彷彿回到了十年前,與早已幽明分拋妻子相逢,似乎又回到了那十一年相濡以沫,相親相愛的歲月。身在密州,心卻在眉州,與她生死隔絕。現在的她還好嗎?在那個天堂過的還好嗎?他多麼想去看看呀。但事隔多年,詩人早已白髮蒼蒼,她還能認得他是曾經自己的心上人呢?即使見了面,也無法像想象中那般美好罷。風雨十載,詩人有許許多多的話想對妻子說,但是,從何說起呢?以至於“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了罷。猛然驚醒,窗外寒風猛烈,吹斷了詩人的思緒,讓他回到現實,提起筆,將自己的心境化作詩篇躍然紙上,用詩歌寄託思念,字字血淚,依依不捨。

  公元1076年中秋節,蘇軾舉杯邀明月,試問“明月幾時有?”同時又嚮往著天上的那個美好的世界——那個美麗的月宮裡,今年是第幾年呢?穿一襲米色長袍,微微卷起袖子,坐在如水的月光下,抬頭仰望碧玉般的月亮,白銀盤裡放著月餅,輕酌一杯酒,飄飄欲仙,想要脫離世俗來到月宮仙境。可是“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怎麼又躊躇了呢?想到自己的兄弟蘇轍與自己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詩人不禁在這樣一個閤家團圓的日子思念兄弟,深深手足情,何以忘懷?加之他那憂國憂民情,忠國忠民心,怎能捨棄人間投奔月宮呢?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擊,讓作者矛盾了,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拋棄祖國拋棄兄弟投奔自己所愛啊!既然無法離去,既然無法相見,只好留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福,畢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來勸慰自己了罷。

  擁有博大的才氣,對政治局勢有自己看法,卻被貶到地方。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胸有大志的氣魄,使他在密州的郊獵中,懷才不遇的心情湧上心頭——他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呀!“鬢微霜,又何妨!”即使不年輕又如何?自身理想與現實的重重矛盾,讓他感到無比壓抑,雖然已不再年輕,卻擁有比年輕人還要“狂”的想法,一個“狂”字概括了他的思想與心情。壓抑、痛苦、憤懣,何時才能真正被人們所認同?何時才能讓自己的思想運用到朝廷呢?這種痛苦,大概只有他能體會到吧。

  蘇軾幾次遊赤壁,並且都留下了千古名詩來紀念。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還是“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的'哀痛?政治上屢屢失意,本想從美麗景色中尋找灑脫,但依舊無濟於事。那一切,只是南柯一夢罷,夢破滅了,心依舊哀傷,不禁沒有找到輕鬆,反而使心情更加沉重。此時的他,正是當年,鬱郁不得志的悲涼,人生的感慨。他,究竟何去何從呢?

  唯有將心境化作豪邁詩篇,揮毫寫出,將永駐人間。

  他,一改宋詞中悽悽楚楚的婉約風格,開創豪放詩詞;他,才華橫溢,卻一直懷才不遇;他,不畏挫折,歷經坎坷,終於鑄成壯麗詩篇!

  蘇軾的一生,就是一首詩,一支絕唱!

  篇四:走進蘇軾的世界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有一顆璀璨奪目的巨星橫空出世,成為大宋文化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曠世奇才——蘇軾。他的天才,他的靈動,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別緻,渾身散發著詩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測的人生,曲折多難的兒女情長。走近蘇軾,揭開他心靈深處的神秘面紗,去感受他的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風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視,在煙雨迷濛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的坦然樂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貶謫又蒙受冤屈,處境險惡,生活困頓,但他臨危不懼,永遠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風雨不斷打擊著他支離破碎的人生,蘇軾沒有見風使舵,也沒有驚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對,去承受。他帶著樂觀曠達,走進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臨山水,懷古憑弔,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壯麗,抒發自己的壯志豪情,在苦悶中尋求超越和解脫。“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他苦悶和彷徨的同時,他為泛舟赤壁靜謐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對歸隱江河以寄餘生的嚮往。他將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獲得超然,獲得自由。

  篇五:蘇軾

  當盛唐消逝,成為歷史,當那些才華四溢的風流人物成為歷史,本以為之後的歲月裡會變的不堪回首。不過還好有了蘇軾來彌補。

  愛情

  古代,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何來愛情?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就是愛,門當戶對就是愛,兩小無猜,親上加親就是愛。人類偉大的感情就這樣被壓制。

  然而壓不住蘇軾。

  花褪殘紅之時,燕子雙飛之際。蘇軾去尋找心中的愛。“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徘徊在高牆之外,那邊鞦韆的吱呀聲合著輕盈的笑聲激起了心中的漣漪。等待著,希望可以重逢。然而“多情卻被無情惱”。笑聲漸息,只留下多情的長嘆。

  數十年後,頭髮由黑到白,多情的心變成了獨鍾。可是隻有“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悲傷。愛情找到了,卻那麼短。十年的生死,時間,空間發生了鉅變,無法改變愛。在孤墳前駐足,想著再見面時的情景“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一切都無法改變了,你在裡頭,我在外頭,我們還能見面嗎?

  也許是上天的憐憫。一夜幽夢實現了他的願望。然而卻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十年的孤寂和思念在相逢的那一刻也只有淚能表達。

  人生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道出了自己的願望。面對明月,舉起一杯濁酒。人生似乎太艱辛了,於是想乘風而去,可是飛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幹一番大事?況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間也可做天堂。於是他決定:要改變世事!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臺上。可是那是很危險的,眾人嫉妒他,排擠他。“烏臺詩案”之荒唐將他擠出了都市。“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在殘月下漫步,孤獨又誰知?“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在官場上行走,仇恨又有誰知?也許只有這輪殘月吧。一張張邪惡的笑臉在他四處漂浮,那些無恥小人以為可以將他打敗。可是沒有,“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態度,即使無處可依,我還有自己,還有我的脊樑可以支撐。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獨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擊。我不會改變,我會成功的。回首過去,他看清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世上浮榮本是虛無,世上艱辛本是虛無。我一定可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如今小人當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需努力,我終會“左牽黃,右擎蒼,遣馮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終無法實現願望。終於他老了。本以為他會放棄。可是當他蹣跚在蘭溪旁,望著自己弓形的身軀依舊喊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老了又何妨?我還可以率領千騎捲過平崗!

  我讀蘇軾,讀出了那份執著,那份堅強,那份自信,那份樂觀!

  篇六:不朽的名字——蘇軾

  謫居黃城中,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屢屢難重。

  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為了豪情誰與同?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他,是揀盡寒枝終不肯棲的寒鴉;是舉杯邀明月的飲者;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場的痴漢。一具腐朽的屍體就有了千古傳頌的名字——蘇軾。

  在那個“群星薈萃”的時代,由於他那耀眼的光芒刺痛了那些習慣於黑夜的眼睛,所以他註定了要承受官場和文壇一齊潑來的汙水。

  風飄飄,水湯湯,撣撣這一路素衣風塵,架一葉扁舟,與清秋的黃昏,殘陽如血,滄海如幕,來到這古戰場——赤壁。他,想起了周郎,“小喬初嫁,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心中沉浸著如此的哀悶漫想:那“烏臺詩案”的苦楚,那皇帝謫貶的道令,那洛陽親友的牽念。於是黃州成為蘇軾的落腳,赤壁成了蘇軾的赤壁。

  他頓首沉思:自己滿復經綸,胸中有的是治國平天下的筆墨,而此時,卻面對這一片漫漫江水。

  他的思緒想長了翅膀似的,繼續飛揚,斟一杯酒,臨江而釃,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須臾倒不如託遺響於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之歌唱。他不再悲觀,不再耿耿於懷。

  後來,他用自己的行動證實自己的頓悟。他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黃州的百姓感念這一位父母官,後來修了一座祠廟來

  緬懷這一偉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學的殿堂裡永遠可以聽見那《赤壁賦》華美的樂章。

  餘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呼“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是啊!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他永遠也不會去吟唱那軟綿綿的情詩與愁苦。

  什麼“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那種小女子。

  什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只適合杜甫的多愁善感。

  什麼“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

  蘇軾的關東大漢,他只吟唱“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豪傑。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關東大漢,手持鐵板,大聲高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是他經歷風雨後的坦然,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用“一蓑風雨任平生”道盡了千古的真理。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蘇軾雖被貶至此,然而他卻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風雨任平生。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道理。於是,一道蘇堤便橫臥西湖。他要讓西湖儲藏的心靈,淹沒他所有的痛苦。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作領南人”這是他被貶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詩。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場的汙垢。他寧願一輩子做一個普通的領南人,每天嚐盡甜美的荔枝。你看,這是一種何等豁達的心情,官場的風雨,生活的風雨均無法阻擋他心靈的前行。

  《明月幾時有》一詞道盡了了詩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沒有因此嘆息,對生活失去勇氣,失去信心。他情繫於明月之上,讓天上的明月傳達自己對遠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僅讓他的風雨一生得到昇華,而且撫慰了多少中國人思鄉思人的心靈,唱就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風雨一生,坎坷一生,豁達一生。沉睡千年的骸骨卻有著存活萬世的精神,不朽的名字——蘇軾。

  篇七:品蘇軾

  “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溼潤的天,淅淅瀝瀝的雨。同行的人,沒有雨具,匆匆忙忙地趕路,忙著躲雨。然而,唯有蘇軾,邁著沉實平穩的步伐,深邃的雙眸凝望著遠方,嘴角似起未起的有一抹淡淡的笑意,彷彿這雨不是意外的災禍,而是生活的點綴;彷彿這雨不是老天對人的戲謔,而是生命的詩意。果然,雨過天晴,山頭溫暖的陽光迎向人們,同行的人該是一展愁眉的時候了,而蘇軾只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遇雨而不驚,雨晴而不狂喜。面對打擊毫不失意,喜怒哀樂融為一體,這生命的從容令我難以忘卻。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朗星疏,疏落的梧桐投下孤單的影。蘇軾在院中踱步,仰望蒼明的月,月圓之日,該是團圓之時啊!然而,朝廷如“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月亮總是“別時圓”。境遇的慘淡,寂寞無依,化為蘇軾頭上的一根白髮,或是臉上的一道滄桑。蘇軾與常人一樣,有心結。(很好。)

  可他參透人生,有結又有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人有悲歡離合,月由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抬眼望一眼明月,蘇軾淡淡地笑了,即使縱隔千里,依然可以共嬋娟。

  豁達的心胸,平和的心態,於逆境中自我調整,不像趙師秀“閒敲棋子落燈花”的急躁,不像杜甫“忍能對面為盜賊”“歸來倚杖自嘆息。”的愁苦。

  蘇軾的筆下,是一種生命的從容。它源自磨難困苦挫折阻塞,源自不沉淪,不氣餒,源自博大的胸襟,豁達的心態,源自從走過的每一步中思考,感悟,讓自己的生命超於榮辱得失,真正解放、開闊、自由。

  蘇軾讓我記住了生命的從容。這生命的從容,我會永久記下,也許我不會達到這完美的境界,然而我會一直走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