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蘇軾> 蘇軾稱讚西湖道

蘇軾稱讚西湖道

蘇軾稱讚西湖道

  從蘇軾描述西湖的詩句中可以看出他對西湖的喜愛,也引來無數的遊客去到西湖。

  蘇軾稱讚西湖的詩句

  不如西湖飲美酒,紅杏碧桃香覆髻。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

  従來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兩過春。

  古來重九皆如此,別後西湖付與誰。

  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記得明年花絮亂。須看。泛西湖是斷腸聲。

  寄謝西湖舊風月,故應時許夢中游。

  莫怪歸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

  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

  西湖弄水猶應早,北寺觀燈欲及辰。

  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鶴入籠。

  西湖天下景,遊者無愚賢。

  西湖知有幾同年。

  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

  與餘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早晚西湖映華髮,小舟翻動水中天。

  諸孫歡笑爭挽須,蜀人畫作西湖圖。

  昨夜風月清,夢到西湖上。

  蘇軾讚賞西湖的詩加賞析

  飲湖上初晴後雨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淡妝濃抹 一作:濃妝淡抹)

  賞析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從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開始時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緻,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西湖碧水盪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下雨時,西湖周圍的青山,迷濛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緻。“瀲灩”,波光閃動。“空濛”,煙雨迷茫。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裡,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很籠統,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於西湖。其實,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裡,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太具體,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同時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麼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緻,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於個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採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於感受,同時也訴之於思考,讓讀者透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