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春景全文 蘇軾
《蝶戀花·春景》是宋代詞人蘇軾的詞作,《蝶戀花·春景》是一首懷春詞,抒發詩人蘇軾的孤獨寂寞的情感。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賞析
上闋描寫了一組暮春景色,雖也有些許亮色,但由於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敗和蕭索,這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作者被貶謫在外,仕途失意又遠離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獨惆悵,想尋找一些美好的景物來排解心中的鬱悶,誰知佳景難覓,心情更糟。上闋表達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牆外是一條道路,行人從路中經過,只聽見牆裡有盪鞦韆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裡面傳出,原來是名女子在盪鞦韆。這一場景頓掃上闋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著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歡聲笑語。作者在藝術處理上十分講究藏與露的關係。這裡,他只寫露出牆頭的鞦韆和佳人的笑聲,其它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產生無窮意味。小詞最忌詞語重複,但這三句總共十六字,“牆裡”、“牆外”分別重複,竟佔去一半。而讀來錯落有致,耐人尋味。牆內是家,牆外是路;牆內有歡快的生活,年輕而富有朝氣的生命;牆外是趕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態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過,在這無語之中,讓人感受到一種冷落寂寞。“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許是行人佇立良久,牆內佳人已經回到房間;也許是佳人玩樂依舊,而行人已漸漸走遠。總之,佳人的笑聲漸漸聽不到了,四周顯得靜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牆院裡女子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而牆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後卻心緒難平。他聽到女子甜美的笑聲,卻一直無法看到女子的模樣;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並不知道牆外有個男子正為她苦惱。男子多情,女子無情。這裡的“多情”與“無情”常被當愛情來解釋,有感懷身世之情,有思鄉之情,有對年輕生命的嚮往之情,有報國之情,等等,的確可謂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輕單純、無憂無慮,既沒有傷春感時,也沒有為人生際遇而煩惱,真可以說是“無情”。作者發出如此深長的感慨,那“無情”之人究竟會撩撥起他什麼樣的`思緒呢?也許是勾起他對美好年華的嚮往,也許是對君臣關係的類比和聯想,也許倍增華年不再的感慨,也許是對人生哲理的一種思索和領悟,作者並未言明,卻留下了豐富的空白,讓人回味、想象。
下闋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內佳人的眷顧及佳人的淡漠,讓行人更加惆悵。在這裡,“佳人”即代表上闋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則是詞人的化身。詞人透過這樣一組意象的刻畫,表現了其抑鬱終不得排解的心緒。
綜觀全詞,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後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