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家喻戶曉的詩句,出自於詩人蘇軾的詩作《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文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裡來了。

  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

  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註釋

  ⑴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鍾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這兩詩是作者元豐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時江邊情景的寫照。

  ⑵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歸鴻:歸雁。破群:離開飛行隊伍。

  ⑸依依:不捨之貌。《楚辭》“戀戀兮依依。”歸人:回家的人。劉長卿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詩:“一去紫臺連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過。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晚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隻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饞嘴的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惠崇為宋初“九詩僧”之一,跟蘇軾不是一個時代的人。蘇軾是隻見其畫,未見其 人。此僧詩畫俱佳,尤其擅長畫水鄉,再放上幾隻飛禽走獸,人稱“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畫,在《純甫出僧惠崇畫要予作詩》中贊到:“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年吾最許。”  明清兩朝眼裡只有唐詩,從不把宋詩放在眼裡。康熙年間大學者、大詩人毛希齡就批評蘇軾這首詩說:“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 這老頭真有點瞎抬槓。春江水暖,鵝當然也知。宋人還有“春到人間草木知”的詩呢。這是題畫詩,可能畫上根本沒有鵝啊。

  不過毛希齡也不是就跟蘇軾過不去,他誰也看不上眼。他讀朱子,身邊都得擺個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對了,就要連打帶罵,非得讓這稻草人朱熹認錯才行。對蘇軾,已經夠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