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講課稿及鞏固訓練
引導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講課稿及鞏固訓練,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講課稿
一、 教學目標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河大版七年級語文教材第四單元第六節,是單元詩歌鑑賞的第一首它在體裁上是一首律詩,格調高雅,精工細緻,正可以透過講授此課來為同學們滲透一些律詩的相關文學知識此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贈別詩中的名篇,不同於大多數的送別詩的低沉傷感,它以開朗昂揚的調子來抒發送別的感情,積極向上,有利於陶冶同學們的情操約用一課時講完
接下來我說一下學情,七年級學生剛進入中學階段,還是小孩兒,喜歡積極的表現自己,但無法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本課主要使用的節拍記憶法,寓教於樂,富有趣味,使同學們將心思放到課本上,取得的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本課教學需要達到三個目標,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指導同學們瞭解律詩的相關文學知識,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本課主要運用反覆誦讀法,節拍記憶法等等,幫助學生背誦,做到當堂記憶知識,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幫助學生們理解作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放,大氣
講授本課的重點在於幫助學生了解律詩的特徵,把握律詩的節奏,而其難點在於指導學生理解文章蘊含的情感,培養其美學感知能力和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上有所偏重,以達到教學目的
那麼接下來,我具體地說一下教學過程
首先是新課匯入,我提出一個問題:大家都是以什麼方式與朋友聯絡呢?從同學們五花八門的回答中引出古代因為資訊閉塞,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可能就此杳無音訊,所以常常在離別之時作詩相贈,從而匯入新課——經典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時約三分鐘
第二個環節,初讀感知首先為同學們展示本課的學習目標,是同學們對本課的學習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展示作者畫像,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滲透一些文學常識加上記筆記的時間,大概用時四至五分鐘
下一個環節,叫做“聽聽名家怎麼讀”,在同學們自讀兩遍課文後,透過播放詩歌朗讀的音訊,幫助同學們校正字音,並對詩歌節奏有一些初步的把握用時三分鐘左右
第四個環節,說文解字解題,分析詩歌大意,此環節以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己理解翻譯為主,教師適時引導強調為輔理解詩歌大意後,請同學思考,詩歌最後兩句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對於答得好的同學進行加分約用時八分鐘
環節五,巧思冥想請同學思考:點明送別之地和朋友將去之地的'詩句和表示離別時無需傷感的詩句,以及歌頌友誼的千古名句分別是哪一句,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幫助學生學習需要五分鐘時間
環節六,詩歌背誦這裡要運用我們前面提過的節拍記憶法提示七言律詩的節奏不是221就是212,請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劃分詩歌節奏,一遍用手打拍子,一邊背誦詩歌,比如,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先集體練習,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大比拼,我們班有五十人,分為八個學習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同學代表小組參賽,看看到底是哪個小組拍的對,背的好冠軍組每個小組成員加一分一般拍上兩遍,同學們就能夠將詩歌背誦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用時六分鐘
接下來,拓展延伸向同學們講授律詩相關知識,指出律詩的特徵是押韻和對偶,請同學們找出詩歌的韻腳分別是哪幾個字,然後由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先找出這首詩中的對偶句,再回憶自己學過的詩句中有哪些是對偶句,例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想得更多,找的更準冠軍組要加分,而找的做少的一組要負責今天的值日工作老師進行適時指導這一環節時間耗費得要長一些,約用十分鐘
最後一個環節,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將本課知識重點回憶一遍,夯實鞏固大約花上一分鐘時間
剩下的四五分鐘,交給同學們,可以再看看書,看是否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來問我,也可以寫作業
我這對此可所佈置的作業是將詩歌默寫兩遍,並自學另外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使用拍節記憶法將它背誦下來,下節課對於本課作業進行驗收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板書,由於教學時使用了多媒體,很多東西都可以透過幻燈片來展示給大家,快速,簡潔,能夠擴大課堂的知識量所以板書相對簡潔,主要採用知識樹的方式來為學生們理清知識脈絡大概是這樣的
這就是我關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的教學說明,謝謝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鞏固訓練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你認為首聯中哪些字用得好,為什麼?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濛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絡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寓了惜別的情意。“望”字不僅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頷聯中詩人是怎樣勸慰友人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from 本文來自學優網http://www.gkstk.com end#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遊他鄉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裡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詩人胸襟的闊大。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這兩句詩好在哪裡?請作賞析。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盪開。詩人設想別後: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這與一般的送別詩情調不同,含義極為深刻,既表現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這首詩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請說說它好在哪裡。
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感情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詩則全無悲傷之情,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這種對待離別的積極態度值得稱道。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怎樣理解尾聯?
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溼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