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蜀道難》教學過程

《蜀道難》教學過程

《蜀道難》教學過程

  《蜀道難》透過對蜀地山川秀美山河的描繪,表達詩人對祖國大好江河的滿懷激情和無比熱愛,同時又流露出他對當時軍閥割據局面的深深憂慮。

  一、教學目標

  1、理清思路,熟讀成誦,瞭解詩歌的主旨、寓意。

  2、學習作品描寫蜀道雄奇險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3、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風格;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思路,熟讀成誦,瞭解詩歌的主旨、寓意。

  2、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本詩進行賞析,學習作品描寫蜀道雄奇險峻的手法。(難點)

  三、教學方法:朗讀法、串講法、賞析法。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過程

  師:20世紀美國旅行家泰魯。保羅在《遊歷中國》一書中斷言:“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公元2006年七月三日22時20分,隨著一聲汽笛聲長鳴,鋼鐵巨龍穿過崑崙山,翻越唐古拉,驕傲地騰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線的貫通,讓對中國人持懷疑論的洋大人們收回了他們的成見,如果歷史真的有輪迴,還有一位具有詩壇統治力的大人物也會大跌眼鏡。Who?(生笑)

  生(齊答):李白。

  師:怎麼都知道?

  生(1):李白寫過《署道難》,其實青藏線才是難上加難。

  師:你是這樣認為的嗎?

  生(1):可能在唐朝,生產力比較低,進入四川比現在進入西藏還難。

  師:你很有政治辨證思想。這種想法李白是透過怎樣的詩句來表達的?

  生(齊答):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師:誰上過青天(生笑)就這一句?

  生(齊答):出現了三次。也差不多嘛。

  師:是差不多,我們品味品味詩仙要表達情感是一樣的嗎?我們不妨把這三句來唸一念。(生笑著念)《蜀道難》是李白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首席代表作,從內容看,此詩應是天寶初年,詩人在長安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的。李白是感情極其豐富的男人,詩人天性就是漂泊,一看到月亮,就——

  生(齊答):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朋友要離開時,詩仙也動了人間真情,送出一句:孤帆遠影碧空盡——

  生(齊答):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好。友人的白帆消失了,李白還在遠望。一腔友情,隨一片白帆遠去;無限神往,與一江春水合流。真可謂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今天,離別的鐘聲又敲響了,詩仙又要送別友人,這次目的地是四川,太白作《蜀道難》送之,意欲何為?

  生(2):想表達離別之痛。

  生(3):我想是對友人的祝福。

  生(4):可能是不向讓朋友走,走了會傷心,會孤單。

  師:同學們,你們的意思歸納起來就是兩種,一是囑咐和祝福。二是勸阻和挽留。到底哪一種更帖切呢?或者說還有第三者?(生笑)我們不妨從文字如手,抽筋剝皮的學習(生笑)大聲的厚顏無恥的朗讀《蜀道難》,體會“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浪漫主義傑作。(生讀)

  師:我想李白聽了我們的朗讀後,定會有知音之感(生笑)誰第一個說一說詩歌中有震撼力的詩句,就好比大地深處熔岩噴湧而出的感覺。

  生(5):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生笑)

  師:為何笑?

  生(部分):太平常了,簡單。

  師:其實,開頭一句難於上青天說簡單也不簡單。大家發現了嗎?此句前面還有七個特殊的字?

  生(齊答):噫吁戲!危乎高哉!

  師:特殊嗎?

  生(6):好象語氣詞多了點?

  師:哪些語氣詞?什麼意思?

  生:(6)噫吁戲!乎哉,五個,大概是四川的方言。

  師:如果翻譯成紹興方言——(生笑)

  生(部分):哎

  生(部分):啊

  生(部分):阿呦

  生(部分):哇,我的媽呀。

  生(部分):哦。我的上帝。

  師:哦,各種版本都到齊了。我驚歎於同學們的想象力。按照黃健翔的時髦的話來說,是偉大的詩仙的靈魂附體。(生笑)據《宋景文筆記》記載:“蜀人見物驚異,輙曰噫嘻。李太白作《蜀道難》,因用之。”“難”是一個抽象詞語,劉曉慶曾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名女人難上加難,那蜀道難到底難在何處?

  生(7):蜀地與世隔絕——

  師:莫非是金庸筆下的桃花島——-(生笑)

  生(7):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於秦塞通人煙。是寫隔絕時間只久。

  師:對,養養蠶,打打魚,逍遙自在。-----

  生(7):老師,你錯了,蠶叢魚鳧是兩個國王的名字。

  師:看來師不必賢於弟子——

  生(笑答):生不必不如師。

  師:我們班中有叫蠶叢和魚鳧嗎?(生笑)。李白節取了兩位蜀王的古怪的名字,是說蜀國的開國史多麼悠遠。“茫然”是悠久不可知的意思,和現在的用法稍有不同。還有嗎?

  生(8):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蛾眉顛,有鳥道,而無人道,也是說隔絕之久。

  師:好,講得很精闢。而蜀道的開闢也具有神奇色彩,誰來說一說這方面的內容?

  生(9):五個大漢拽一條蛇,山崩地裂,大漢被壓死,路就通了,

  生(10):還有五個美女也被壓死,入蜀之路才通,

  師:老師曾看到過著這樣故事,與課文有些出入,五位大漢壓死後,不知為何,秦國的五個美女都奔上山去,化為石人,多浪漫。這個神話,反映了古代許多勞動人民為鑿山開路,犧牲了不少人。李白運用這個神話,“地崩山摧壯士死”,也可以說是指成千累萬為開山闢路而犧牲的勞動人民。他們死了,終於打開了秦蜀通道,從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棧道連線起來。總之,寫出了開闢之難。所以,這裡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應讀出——

  生(齊答):讀出驚歎之情。

  師:魯迅曾說,世上本來沒什麼路,走的人多了,也便自然有了路。現在路是開闢出來了,好走嗎?

  生(11):難,詩中說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波逆折衝之回川,蜀山太高,連太陽神的車子都得繞行!而且天梯石棧的下面是急湍險流。行路難啊,行路難。

  生(12):還有黃鶴飛不過,猿猴也擔憂,

  師:打住,為何寫到黃鶴猿猴?

  生(12):用了擬人手法,。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是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人行走之難。

  師:反襯這詞用的很到位。還有嗎?

  生(13):也有直接寫行走苦難。比如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這條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紆迴盤繞,行旅極為艱苦。類似九曲黃河。

  師:你的想象太開闊了,曲折越多,說明山勢陡峻,寫出了度越之難。行走中的人們的神態李白也描繪——

  生(14):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著星辰前進。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著胸膛,為此而長嘆。

  師:的確,詩人透過摹寫攀登者的神情和動作,如手捫星辰、呼吸緊張、可能有高原反應(生笑)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等,來進一步烘托山路纖曲,蜀道因其高而艱險難行。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難走,而且環境也不怎麼好,影響人的情緒,(生笑)讀一讀這樣的詩句——

  生(齊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師:悲能改做飛嗎?

  生(15):不能,因為這隻鳥內心很痛苦,(生笑)

  師:你的意思是說好象這隻鳥兒失戀了,你怎麼知道的。(生笑)怪不得後面雄飛雌從繞林間,號叫的大概是跟隨的那隻雌鳥吧(生笑)這當然是我們一相情願的大膽的猜測罷了。那來說一說另一種鳥,子規吧。

  生(15):子規就是杜鵑,常在月下悲鳴。據說古代有一個蜀王,名叫杜宇,號為望帝。他因亡國而死,死後化為子規鳥,每天夜裡在山中悲鳴,好象哭泣一樣。

  師:看來蜀地的男人特別脆弱。杜鵑是四川的特產,哦,叫特鳥。(生笑)古詩中寫杜鵑特別多,比如詩仙曾送好友王昌齡,曾寫楊花落儘子規啼——

  生(齊答):聞到龍標過五溪。

  師:我寄愁心與明月,

  生(齊答):隨君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