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課程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管理課程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管理課程心得體會1
透過專案管理課程的學習,我初步瞭解到專案管理的知識體系及其架構、專案過程組合及啟動、專案計劃實施等基礎知識。專案管理總體有五個過程:啟動過程、計劃過程、實施過程、執行過程和收尾過程,包含了九大領域的知識:範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採購管理和整體管理及其方法和工具。透過線上課程學習,我進一步體會到什麼是專案管理以及學習專案管理課程的重要意義。現將學習這門課程的心得體會為如下幾點:
一、專案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
從定義來看,專案是為創造獨特的產品或服務而進行的一種臨時性工作。根據這個定義,專案就具有了目標明確性、活動一次性及資源消耗性等特性。換句話說,具備前面三個主要特性的活動,都可以看作是專案。現實中的專案隨處可見,如北京的奧運會、上海的世博會、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等大型的建設專案,還有像資訊系統、結婚典禮以及家居裝修等小型專案。專案管理則是將各種知識、技能、工具和技術應用於專案之中,以達到專案的要求。就是用正確的行為方式來保證目標的實現,這裡除了要求結果的成功,更強調了方法的合理性。所以除了績效,專案管理還要考慮時間和成本等因素。整個過程中始終追求著這樣一個終極目標:從成功到成熟,從成熟到卓越。
任何專案都會在範圍、時間及成本三個方面受到約束,這就是專案管理的三約束。專案管理,就是以科學的方法和工具,在範圍、時間、成本三者之間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以便專案所有干係人都儘可能的滿意。專案管理的五個過程組:啟動、計劃、執行、控制與收尾,貫穿於專案的整個生命週期,對於專案的啟動過程,特別要注意組織環境及專案干係人的分析;而在後面的過程中,專案經理要抓好專案的控制,控制的理想結果就是在要求的時間、成本及質量限度內完成雙方都滿意的專案範圍。專案管理的九大知識領域是指作為專案經理必須具備與掌握的九大塊重要知識與能力。其中核心的四大知識領域是範圍、時間、成本與質量管理。在這些知識領域中還涉及很多的管理工具和技術,以用來幫助專案經理與專案組成員完成專案的管理。如:網路圖示法、關鍵路徑法、頭腦風暴法、掙值法等,不同的工具能幫助我們完成不同的管理工作。另外,還有很多專案管理軟體,如:Microsoft Project、P3等,作為專案管理的工具,也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解決在專案的各個過程中完成計劃、跟蹤、控制等管理過程。
二、資訊系統專案管理
傳統的專案需要經歷的時間長,使用的是有形資源,專案成果是透過對資源的消耗與形態的轉化來逐步實現的。IT專案的實質是知識轉移,專案是以無形的智力產品為專案目標。典型的IT專案是IT系統的建造(如系統整合)和軟體開發專案。因此說,IT專案的實質是知識轉移,而建造專案的實質是資源消耗。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IT專案管理越來越具有普遍性。需要強調的是,資訊科技本身的發展並不是IT專案的目的,滿足應用物件的需求和戰略目標才是其出發點,因此需要切實做好專案的需求分析,一切從業務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在整合理念的指導下,充分考慮整個系統的整合要求,並在此基礎上選擇相關的成熟技術、應用系統和產品,同時做好專案的技術經濟分析,才能保證資訊化專案發揮實效。國家863計劃CIMS主題專家組在大量資訊化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需求牽引、效益驅動、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是IT資訊化專案管理的總體指導思想。
透過專案管理培訓線上課程的學習,我從最初對專案管理的知之甚少,到初步瞭解專案管理的基礎知識,感覺收穫了很多。企業的創新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進行,相信本次課程知識學習,對我以後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要想真正學好專案管理,還需不斷實踐,學習技巧、總結經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揣摩、深入體會,真正運用到學習和工作中去,達到學以致用。
管理課程心得體會2
為期一週的實訓在我們的努力與成長中結束了,可是在這次的實訓的精神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裡。這次實訓中讓我們把書面上的知識運用到了實際,這樣不僅加深我們對ERP的理解,鞏固了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增強了我們的可操作能力。透過一週的實訓,對企業生產運作有了系統的認識。在實訓中對各種具體操作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然後將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訓期間,最大的收穫是從以往的錯誤中不斷改正學習提高了個人能力。
首先我得承認,這次的實訓給了自己好大的提升,無論是學習中、還是同學的交流中。每一次討論和交流都會使我對某個問題有一個新的認識,當然針對某個問題的爭論是難免的啦,這正好能讓我們更深刻的去認識這個問題,去更好的解決它。實訓是結束了,可是實訓中的種種確實在我們的心中牢牢記住,也讓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夠更好的發揮。
我們實訓的內容主要是瞭解企業組織結構、ERP、企業生產的運作及管理,熟悉生產企業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些基礎單證的製作。
在此次實訓中我是我們北京夢工廠兒童玩具有限責任公司的一線員工,雖然是一線員工但我感覺自己的工作責任重大,深刻認識到企業產品要有好的質量才有更好的市場,本著以質量求生存,效率求發展的理念認真負責的做好本職工作。雖然我們這個部門要面對很多複雜的製作工藝與很多的原材料零部件,但是有我們生產部門的共同努力,精心協作,一個又一個難關被攻破,認真負責、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才能高效快速且保質保量的完成公司下達的生產任務。
我為能作為我們夢工廠的一員倍感榮耀,因為我們這個團隊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團隊,是一個團結與高效的團隊,是一個認真與負責的團隊。雖然在實踐操作中也出現了不少這樣那樣的的失誤與不足,但整體還是相當不錯,每個員工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有價值的,公司的.成績與發展也是顯而易見的。每個員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應用與檢驗,是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為將來工作積累下了寶貴的經驗。
當然在此次的實訓中我們公司也遇到過很多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與方式也有許多的不足。也暴露出公司存在的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總結公司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其一,公司各部門職權責任不明確,有點不明確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什麼,自己該處理哪些單據,管理哪些資料,致使有些任務沒有及時完成,職責沒有明確劃分,責權不明晰。
其二,公司各個部門之間缺少互動與聯絡,一個生產任務下達下來,有的部門還不知道該幹什麼,需用那些原料與裝置,很是盲目。缺少溝通導致原料零部件的採購,入庫、倉儲等一系列活動沒有及時的完成,耽誤了生產時間。
其三,公司職員任務分配問題,領導沒有合理的安排,導致有些員工忙得不可開交,有些卻閒的無所事事。到頭來工作效率還不是很高,反而影響生產計劃。
其四,各個主管出現越權管理與指揮,管理有些混亂,只是有些工作得不到及時的安排,有些問題也沒得到及時的處理。
好在這些問題及時發現,CEO也在工作總結大會上做了糾正與處理,相信我們的這個團隊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得更好,相信我們公司的明天會更好,相信我們。
在此次實訓的過程中我的心得體會有以下幾點:
其一,在此次實訓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積累知識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只有努力充實自己才能夠站得住不被淘汰。
其二,敬業、責任、激情,一個好的員工必須具備的三種素質,只有好的態度,才有好的團隊,好的產品,好的效率。愛崗敬業,熱愛本職工作,用無限的熱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良好的責任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真正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認真的做好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其三,透過團隊合作,我們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懂得了怎樣去配合一個團隊,在這次的實訓中我們的團隊精神可以說也是發揮的淋漓盡致。這為我們以後面對社會打下了基礎。這次的實踐經歷使我們終身受益,給我們積累了經驗,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面對未來。
其四,實訓是每個同學確定自己的未來方向。以前缺乏實踐,無法認識社會企業的需求,因此,對自己的未來也十分迷茫,但透過此次實訓,我們體會到我們這工作的艱辛與這工作中所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只要我們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定下目標才能給自己定位,並努力提升自己來讓自己勝任這些職位。
其五,實訓室讓每個同學檢驗自己的綜合能力。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時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們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每個同學都應該多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個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訓,我認為對我即將走向社會起到了很大的過度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作為一名大三的學生,經過兩年多在校學習對專業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校期間一直都忙於理論知識的學習,然而經過此次實訓,讓我明白了一個企業的運營操作程式,增加感性認識,並從中進一步瞭解、鞏固與深化已經學習過的理論知識,瞭解運作方式,將我們所學習在專業知識和具體時間結合,以提高我們的專業中和素質和能力。
總之,透過實訓學習,我不僅學到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親手操生產企業的業務流程。充分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讓我明白了只有到實際中去,才能真正認識理論其中的意義。我很感謝老師和學校給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給了我這麼好的教學資源,讓我們獲得如此好的學習機會,在這裡可以盡情的去學習我們一定不辜負眾望,繼續努力加油。實訓結束了,感覺腦袋裡又注入了新的知識,對公司也有了更深的瞭解,在以後的工作中,希望能用自己瞭解的東西去處理相關的問題,再探究新的問題,使自己和公司不斷進步。個人認為一個好的總結總能夠更清楚的認識自己,在此基礎對自己進行改進,然後再進行總結,這樣重疊式的發展就可以使自己不斷的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管理課程心得體會3
經過最近公司組織的企業管理課程的學習,使我在有關企業文化、企業戰略管理、績效管理、管理心理諮詢學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縱覽全球各優秀企業的發展歷程和成功經驗,各自都有清晰的、科學的、系統的可持續的企業管理方法。結合目前中海集運的發展狀況,我覺得我們還需要不斷努力,建成適合自己的企業管理系統,它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提煉中海集運的企業文化,逐步完善我司核心價值觀。
中海集運從1997年成立至今,由5艘小船、總艙位2千TEU快速發展為150多艘、總艙位42萬TEU以上全球排名前十的集裝箱班輪公司,企業成長時間僅是國內同行中遠集運的三分之一。這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是中海集運全體員工為振興民族航運業執著奮鬥的崢嶸歲月,更是一段中海集運迅速走向世界的傳奇故事,在此期間,中海集運實際上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但在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時,仍需提煉我司的企業文化,逐步完善我司的核心價值觀,使得該企業文化能得到全體員工強烈而廣泛的認同,併成為各員工認可和共享的核心價值觀,使我司的企業文化真正具有給企業帶來活力,促使企業提高素質,建立嚴格科學的管理機制,培養良好的企業行為,調動起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企業持續穩定健康地向前發展。
二、及時建立企業的績效管理系統
隨著中海集運的不斷髮展壯大,公司規模也與日俱增,而經濟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在這種競爭中,一個企業要想始終取得競爭優勢,必須不斷提高其整體效能和績效。因此,透過這次學習,我認為中海集運應及早建立自己的績效管理系統,否則企業發展很可能步中遠集運的後塵而停滯不前。從公開資料獲悉,中遠集運最近十年發展遲緩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公司高層決策的失誤,另一方面也是因公司規模龐大、分支機構眾多、產業鏈太長導致企業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反饋、信任和激勵,導致中遠集運對航運業景氣敏感度降低,航運業低迷時公司業績大幅虧損,航運業景氣時公司業績持平或微利,充分顯示出公司因缺乏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而喪失了企業競爭力,而目前該公司已認識了這點,正不斷加快國際化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加強各部門的合作效應。
因此切實提升企業凝聚力不能僅僅停留在公司的上,而應在公司制度上得到保證,先進公司的實踐證明,建立科學的績效管理系統可提高員工的績效和團隊、個體的潛能,使企業不斷獲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戰略意義的、整合的管理方法。透過績效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其績效的持續發展;促進形成一個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激勵員工,使他們的工作更加投入;促使員工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感;增強企業凝聚力,改善團隊績效;透過不斷的工作溝通和交流,發展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建設性的、開放的關係;給員工提供表達自己的工作願望和期望的機會,從而使各位員工和企業一起發展壯大。
三、加強中海集運的企業戰略管理
企業的成功在於選擇正確的戰略,正確的戰略應與企業所處的環境相適應,SWOT是國際上最通用的一種科學分析方法,用來確定企業本身的強項(Strengthes)、弱項(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中海集運也應充分分析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建立公司自己的分析矩陣,才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全球化集裝箱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根據本期課程學習,我認為中海集運目前形勢分析如下:
強項是:(1)集團品牌。(2)船隊成本優勢。(3)市場應變能力強。
弱項是:(1)規模壟斷小。(2)人才缺。(3)資訊化建設弱。
機遇是:(1)全球經濟。(2)中國因素。(3)集團戰略。(4)資本市場的支援。
威脅是:(1)集裝箱市場全球化競爭白熱化。(2)油價持續攀升,造成經營成本持續攀升。
以上因素,建議公司決策層在需考慮以下方面:
第一,保持全球思維。不謀一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中海集運的企業願景是建設世界一流的集裝箱運輸物流企業,就必須堅持用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努力從全域性上把握全球經濟、貿易、航運市場發展的總體趨勢和競爭態勢,以敏銳的嗅覺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必須破除部門、單位的藩籬,以對全域性負責的精神認真對待運輸服務鏈的各個環節,增強全球協同意識。
第二,堅持戰略制勝。戰略是競爭催生的產物,而競爭的最高境界是戰略的博弈。中海集運作為全球化經營的公司,面對紛繁複雜的競爭格局,必須在堅持全球思維的基礎上,把戰略研究始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把握規律和競爭趨勢,力求在每一階段發展的全域性上佔有先發優勢。從國際班輪業運力規模發展來看,同行中的前三名在過去近十年中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運力增長速度。2012年,馬士基運力將達到270萬TEU,地中海航運將達到180萬TEU,達飛超過150萬TEU。可見,超大型班輪公司與後續船公司間的運力規模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後續公司趕超將越來越困難,生存壓力也將進一步加大。班輪公司未來的生存發展,首先就是規模實力的競爭!
第三,加強三精管理。任何一個優秀的企業,決不可能是事業的巨人、細節的頑童。關注細節,是一種能力的體現。集裝箱業務領域生產環節多、分工細,業務分佈點多、面廣、線長,服務品質、安全生產、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體現在整個鏈條的每一個環節上,惟有緊盯細節、抓好過程控制,嚴格精益管理,才能體現中海集運對卓越企業管理的永無止境的追求。
以上是本人在此次課程的學習體會,不足之處請予以指正。
管理課程心得體會4
今天聽了梁老師的人力資源招聘模組的實戰課程,我清楚的記得梁老師在課上講到過國企和民營企業及外企人力資源管理和管理方面的一下區別,除此之外,梁老師還講到了如何分辨和判斷一個企業老闆是生意人還是企業家,對於這兩點,我學習完之後有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
我個人體會到現在的企業不外乎就是家族企業、民營企業這兩種。國營企業幾乎是已經不用談到什麼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問題,能存在的也就是相當大的大型企業,該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已經存在於幾十年了,自然也就有他存在的理由及固定模式,企業文化及人力資源也就是靠老本及國營資本來運營來支撐。具體能存在多少年是看該型別企業的市場適應力而定,但是,要發展乃至壯大起來也還是比較難的,無論是改制還是其他方式,也是在不得已而為之.
現在的行業、企業都是想靠人才來競爭。任何一個企業不怕你有資金,沒有人就什麼都很難成功。每個企業幾乎都會說以人為本,但是又有很多企業老闆真正來重視人才這個問題的呢?私營企業及民營企業的老闆大部分都是以又要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跑得快這種思維模式來用人,留人就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主要問題了。就自己而言在企業工作過將近5年,從事過不同崗位的工作,也見過各種型別的老闆;由此認識到一個關鍵的問題:老闆的經營理念是決定企業壽命的唯一標準,老闆的思維模式就是整個企業的所謂企業文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是要定的,具體執行就靠老闆自己臨時的決定,有制度無法執行也不需要執行是在家族式企業中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問題。一個在其他公司工作得十分出色的管理者,如果到了該型別企業也就要看老闆自己的意思而定企業文化,老闆不同意制度及文化就是行同虛設,也就無法執行、好和不好的標準就不要說了。也就是品牌與產品銷售方面的定位思維差異問題。經營一個品牌與銷售一個產品就是賣出去與市場的根本差異定位。這個問題就是老闆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壽命。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選擇好人,用好人,怎麼用?如何用?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一個私營企業首先靠所謂的高薪來吸引或者是說是挖,一個人來做管理,承諾很多,什麼條件都可以同意。但是,真正到了關鍵的時候就變了,所謂的制度及文化,還有承諾都忘記了,一時的衝動就來了,靠老闆的臨時發揮處理問題,人自然也就留不住了,怎麼辦?再招聘、再去挖。週而復始的做同一件事情,用好人就成了另一道風景線了。也就成了該型別企業的另一種文化了,就這樣該型別的企業能走多遠呢?可想而知,中國的品牌及民營企業為什麼存在不了多久,壽命非常之短,老闆不去真正的思考、分析自身的原因。總認為一個人就是能管理好所有的事情,在團隊建設和投資方面就層層把關設卡,其實,導致失敗的是企業、損失的還是老闆自己。老闆也就只能用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個詞來安慰自己了。如果要發展就必須重視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必須懂得人力,只有管理好了,才會使自己的企業有的美好將來。
管理課程心得體會5
作為人力資源管理,首先由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薪酬與福利、績效管理和員工管理這六大模組組成。
1、人力資源規劃
也就是我們籠統說的方案和計劃的組合,簡單的打個比喻:就像航行出海的船需要確定一個目的地定位好航標,同時需要一個有效的導航系統,以確保航行在正確的路線之上。人力資源管理也一樣,需要確定HR(人力資源)工作目標定位和實現的途徑。人力資源規劃的目的在於結合企業發展戰略,透過對企業資源狀況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現狀的分析,找到未來人力資源工作的重點和方向,並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和計劃,以保證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人力資源規劃的重點在於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統計,依據這些資料和結果,結合企業戰略,制定未來人力資源工作的方案。
2、招聘與配置
上面講到人力資源的規劃,既然有了規劃,我們就要開始人員的招聘任用與配置。人員任用講求的是人崗匹配,適崗適人。找到合適的人卻放到了不合適的崗位與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一樣會令招聘工作失去意義。招聘合適的人才並把人才配置到合適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側重點,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預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實施-後續評估等一系列步驟構成的,其中關鍵又在於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確公司到底需要什麼人,需要多少人,對這些人有什麼要求,以及透過什麼渠道去尋找公司所需要的這些人,目標和計劃明確之後,招聘工作會變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員配置工作事實上應該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時予以考慮,這樣根據崗位量身定做一個標準,再根據這個標準招聘企業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將會簡化為一個程式性的環節。招聘與配置不能被視為各自獨立的過程,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兩個環節,只有招聘合適的人員並進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證招聘意義的實現。
3、培訓與開發
對於新進公司的員工來說,要儘快適應並勝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學習,還需要公司提供幫助。對於在崗的員工來說,為了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帶來的公司戰略的調整,需要不斷調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於這兩個方面,組織有效培訓,以最大限度開發員工的潛能變得非常必要。就內容而言,培訓工作有企業文化培訓,規章制度培訓,崗位技能培訓以及管理技能開發培訓。培訓工作必須做到具有針對性,要考慮不同受訓者群體的具體需求。對於新進員工來說,培訓工作能夠幫助他們適應並勝任工作,對於在崗員工來說,培訓能夠幫助他們掌握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並幫助他們最大限度開發自己的潛能,而對於公司來說,培訓工作會讓企業工作順利開展,業績不斷提高。
4、薪酬與福利(員工激勵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薪酬與福利的作用有兩點:一是對員工過去業績的肯定;二是藉助有效的薪資福利體系促進員工不斷提高業績。一個有效的薪資福利體系必須具有公平性,保證外部公平、內部公平和崗位公平。外部公平會使得企業薪酬福利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內部公平需要體現薪酬的縱向區別,崗位公平則需要體現同崗位員工勝任能力的差距。對過去業績公平地肯定會讓員工獲得成就感,對未來薪資福利的承諾會激發員工不斷提升業績的熱情。薪酬福利必須做到物質形式與非物質形式有機地結合,這樣才能滿足員工的不同需求,發揮員工的最大潛能。
5、績效管理
績效考核的目的在於藉助一個有效的體系,透過對業績的考核,肯定過去的業績並期待未來績效的不斷提高。一個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包括科學的考核指標,合理的考核標準,以及與考核結果相對應的薪資福利支付和獎懲措施。純粹的業績考核使得績效管理侷限在對過去工作的關注,更多地關注績效的後續作用才能把績效管理工作的視角轉移到未來績效的不斷提高!
6、員工關係
員工關係的處理在於以國家相關法規政策及公司規章制度為依據,在發生勞動關係之初,明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在合同期限之內,按照合同約定處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權利和義務關係。對於勞動者來說,需要藉助勞動合同來確保自己的利益得到實現,同時對企業盡到應盡的義務。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勞動合同法規更多地在於規範其用工行為,維護勞動者的基本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用人單位的利益,包括對勞動者供職期限的約定,依據適用條款解僱不能勝任崗位工作的勞動者,以及合法規避勞動法規政策,為企業節約人力資本支出等。總之,員工關係管理的目的在於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為企業業務開展提供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並透過公司戰略目標的達成最終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贏!綜合上述六大模組,我個人認為其起著承上啟下、互為互存、缺一不可的關係,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失衡。人力資源工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必須到位,同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斷地調整工作的重點,才能保證人力資源管理保持良性運作,並支援企業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