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心得體會
英國著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學家李約瑟說:“對於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
雖然自古以來,世界不同的地方,包括瓜地馬拉,日本及韓國等,都有著翡翠的文化,但現代翡翠的市場以華人為主,這是因為文化上華人對玉有著深厚的淵源。中國人愛玉,由軟玉至翡翠的愛好泛指“玉文化”。玉文化與中華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今人賞玉,重玉,為愛,為美,為辟邪,為保值。
玉在中國,有著多種含義。女媧補天的神話,說明了人間情天難補的真諦。《韓非子》中和氏壁的故事,向人們述說著壞才不遇的遭遇。《完壁歸趙》這是歷史上一段真實的故事。記載秦王為爭奪一塊美玉,險些引起一場殘酷的戰爭。漢代以傳國璽作為權位的象徵,漢武帝的弟弟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死後用玉棺殉葬(即河北滿城出土的金縷玉衣),以為可以永生或重生。儒家以用玉、佩玉以養德,仿效玉的溫潤,外表與內斂均具有含蓄之美;道家人食玉,服寒石散,以為可以養生,長生、甚至用玉棺、玉匣埋葬,以為可以登入仙域。然而,民間用玉,大都與情愛或者鑑賞有關,或為定情之信物,或為家人作為傳家之寶,或是把玩鑑賞之用。歷代玉工巧思,使頑石含情,玉石生輝,所琢磨的玉器成為中國人的最愛,既可玩賞,又可傳達情義,形成中國人特有的玉文化。
在舊時器時代,中國人已使用玉器,貴族以玉為縷衣入土,古人將玉喻為石中君子,孔子曰:玉有十德,進而將玉的特性與君子相比,使玉在中華文化成為尊貴的瑰寶,美玉與高尚的美德劃上同義詞了。中國人不但愛玉、玩玉、藏玉更懷玉;古人認為戴玉有辟邪治病之功能;中國人雕玉的工藝舉世無雙,大部分翡翠的工藝以華人的喜好為依歸,當中的寓意和華人的傳統習俗息息相關;因此,玉文化(含翡翠/可以說是華人幾千年精神、文明、社會價值和工藝的縮影。雖然如此,其他文化對翡翠價值的認知度還較低低,翡翠的工藝滯留在華人文化的題材上,一些西方文化的消費者難以共鳴。
一、充分認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六中全會提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體現了黨的戰略遠見和世界眼光。中華文化所倡導的'核心價值,包括與鄰為伴、和—諧發展等,能夠並且應該在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特別是從20xx年持續至今的金融危機正深刻改變著世界格局。在這種形勢下,我國要為自身發展打造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併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文化影響力建設不可或缺。而如何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二、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宣傳輿—論工作。
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要把文化的宣傳工作重視起來。把先進模範事蹟、發展改革思想透過各種宣傳反映給群眾,不僅做好黨和政府的喉舌,還做好黨和政府的耳目和參謀。
三、結合我鄉實際,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建設對於社會主義發展來說,是靈魂的建設,概括起來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一定要注重‘魂’和‘體’的關係,‘魂’和‘體’必須是緊密結合的。全鄉黨員幹部要把發展文化產業提高到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重要途徑這樣的高度,結合我鄉實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