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詩歌兩首賞析
一、回鄉偶書
賀知章 唐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註解
1、鬢毛催: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
譯文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
賞析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平靜。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暗寓鄉情無限。三、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詩的.感情自然、逼真,內容雖平淡,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無華,毫不雕琢,細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哀婉備至,動人心絃,千百年來為人傳誦,老少皆知。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二、贈汪倫
詩人: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釋】
1、踏歌:一種民間歌調,邊走邊唱,以腳步為節打拍。後來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2、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
3、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譯文】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
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