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關於二十四節氣雪的詩詞短句

二十四節氣雪的詩詞短句

關於二十四節氣雪的詩詞短句

  今天是小雪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為此,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關於二十四節氣雪的詩詞短句,歡迎參考閱讀!希望能滿足各位的閱讀需求。

  夏日懷杜悰駙馬(鮑溶)

  五月清涼蕭史家,瑤池分水種菱花。迴文地簟龍鱗浪,

  交鎖天窗蟬翼紗。閒遣青琴飛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

  仍聞聖主知書癖,鳳閣燒香對五車。

  水(白樸)

  金盤薦華屋,銀燭照紅妝。歡遊曾得多少,風雨送春忙。只道神仙漸遠,爭信情緣未斷,自有返魂香。

  萬木盡搖落,濃豔又芬芳。憶真妃,春睡足,按霓裳。馬嵬西下回首,野日淡無光。不避山茶小雪,似愛江梅新月,疏影伴昏黃。誰喚起,呵手染霜。

  夜泊荊溪(陳羽)

  小雪已晴蘆葉暗,長波乍急鶴聲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頭月落溪。

  沁園春(陳睦)

  小雪初晴,畫舫明月,強飲未眠。念翠鬟雙聳,舞衣半卷,琵琶催拍,促管危弦。密意雖具,歡期難偶,遣我離情愁緒牽。追思處,奈溪橋道窄,無計留連。天天。莫是前緣。自別後、深誠誰為傳。想玉篦偷付,珠囊暗解,兩心長在,須合金鈿。淺淡精神,溫柔情性,記我疏狂應痛憐。空腸斷,奈衾寒漏永,終夜如年。

  小雪(戴叔倫)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關於小雪的詩詞-春近四絕句(黃庭堅)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簾紅日弄朝暉。

  年華已伴梅梢晚,春色先從草際歸。

  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黃庭堅)

  滿城樓觀玉闌干,小雪晴時不共寒。

  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

  眼前多事觀遊少,胸次無憂酒量寬。

  聞說壓沙梨己動,會須鞭馬蹋泥看。

  初寒(陸游)

  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

  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

  除夜(陸游)

  野水楓林屋數椽,寒爐無火坐無氈。

  殘燈耿耿愁孤影,小雪霏霏送舊年。

  椒酒闢瘟傾瀲灩,藍袍俘鬼舞跰躚。

  從今供養惟春薺,莫羨愚公日萬錢。

  冬日(陸游)

  故里躬耕後,頹齡耄及前。

  開門無客至,得句有僧傳。

  忽忽身如夢,迢迢日似年。

  會當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小雪日戲題絕句」

  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鉉

  徵西府裡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小雪」

  唐·李鹹用

  散漫陰風裡,天涯不可收。壓松猶未得,撲石暫能留。

  閣靜縈吟思,途長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無可

  片片互玲瓏,飛揚玉漏終。乍微全滿地,漸密更無風。

  集物圓方別,連雲遠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宮。

  氣射重衣透,花窺小隙通。飄秦增舊嶺,發漢攬長空。

  迥冒巢松鶴,孤鳴穴島蟲。過三知臘盡,盈尺賀年豐。

  委積休聞竹,稀疏漸見鴻。蓋沙資澶漫,灑海助衝融。

  草木潛加潤,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

  宋·釋善珍

  雲暗初成霰點微,旋聞蔌蔌灑窗扉。最愁南北犬驚吠,兼恐北風鴻退飛。

  夢錦尚堪裁好句,鬢絲那可織寒衣。擁爐睡思難撐拄,起喚梅花為解圍。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雪》羅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終南望餘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對雪》 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雪詩》 張孜

  長安大雪天, 鳥雀難相覓。

  其中豪貴家, 搗椒泥四壁。

  到處爇紅爐, 週迴下羅冪。

  暖手調金絲, 蘸甲斟瓊液。

  醉唱玉塵飛, 困融香汁滴。

  豈知飢寒人, 手腳生皴劈。

  《大雪》 陸游

  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

  巧穿簾罅如相覓,重壓林梢欲不勝。

  氈幄擲盧忘夜睡,金羈立馬怯晨興。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黃河徹底冰。

  《江雪》 柳宗元

  雪壓冬雲白絮飛,

  萬花紛謝一時稀,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獨釣寒江雪

  《北風行》 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關於二十四節氣雪的詩詞短句2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宋·呂本中《踏莎行》

  “宮城團回凜嚴光,白晝碎碎墮瓊芳。”唐·李賀《十二月樂辭·十一月》

  “天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落盡瓊花天不吝,封他梅蕊玉無香。”宋·楊萬里《觀雪》

  一.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二.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三.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四.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五.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六.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參軍行七首其四》)

  七.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八.千里黃雲白日曛,寒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九.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一零.寒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一一.鳴笙起金風抽豐,置酒飛冬雪。(王繳《四氣詩》

  附:24節氣的歷史由來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由於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在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也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

  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漢族勞動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

  公元前104年,《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古時把節氣稱“氣”,每月有兩個氣:前一個氣叫“節氣”,後一個氣叫“中氣”。二十四節氣按月分佈情況如下表,它又同農曆閏月的安排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農曆中,以立春為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是隨著鬥綱所指的地方並結合當時的自然氣候與景觀命名而來的。所謂鬥綱,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顆星隨著天體的執行,鬥綱指向不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為寅,黃昏時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為卯,黃昏時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餘的月份類推。

  24節氣名稱含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24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轉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二一,下半年是八、二三。

  這些就是接交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氣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四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署和小署,立秋處署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