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三月裡的旖旎抒情散文

三月裡的旖旎抒情散文

三月裡的旖旎抒情散文

  三月的南國已是綠樹成蔭,一川煙雨的時候了。而北方的三月,期待已久的春色只不過是一抹淺淺的綠,淺的近乎鵝黃色。

  一位當代散文大家說,對南國而言,與其說人間四月天,倒不如人間三月天更為貼切。可見,南國的三月已是何等宜人了!

  然而,美的個性又是張揚的。在歲月流淌過的北國,脫胎於寒冬的那一種悲壯與粗狂的美,也常常讓人動容。清明,又一次登上了中國最古老的村落之一王堖村的山巔。向南眺望,一川淺綠的腳下,安臥著一池碧水,為乾旱已久的山脈平添了一抹靈氣。向北望去,再現了一派粗狂和曠達。一道道山川並列成東西走向,每一道山川都有層層梯田堆砌到山的頂端。有的梯田呈紫紅色,有的呈淺黃色,有的呈淺褐色。由於久旱無雨,裸露著山體本真的顏色。山巔上的老榆,古楓,古槐雖然植根於貧瘠的山脈,仍然一如巍峨的山脈一樣矗立在山石中,以生命的極限,挑戰著多年不遇的乾旱,為生養自己的山脈平添一抹綠,無怨無悔,義無反顧。

  山清水秀的北川與這裡只百里之遙,遙遙相望,卻能看到另一種三月的美。秦王湖抑或不老青山的山川,土質豐美,山水相依,那裡的春色分外宜人,與南川的粗狂之美形成了極大反差。

  去年,農曆的三月末,我有幸置身於葳蕤的不老青山,親歷了一場動人的傳奇之美。兩種纖細柔弱的植物,在各自默默綻放的同時,總把自己的莖蔓向彼此延伸,竟纏繞在一起,依附於一根乾枯的藤枝,一起吐綠,一起生長。我靜默於此,心生一抹感動:不同的'物種竟能心手相牽,分擔風雨,分享陽光,和諧相生,而我們萬物之靈的人該當如何?

  暮色降臨,默默地浸染著幽靜的山川。突然發現,一塊巨石上有新書寫的墨跡:尋找散落的過往。這不正是我新近一篇文字的標題麼。從新疆一家報社退養到江南的一位總編為此留言:這分明是在醒示,別讓心靈蒼白太久,別讓腳步太過匆匆,別讓靈魂遺失在紅塵太長。我為兄長精彩留言而感動。就在這塊巨石的下方,竟然發現了一種別樣美的植物。株莖低矮,葉片寬厚,葉片上有一簇簇粉白相間的花瓣點綴著,組合的那樣均勻,甚至弧線都那樣的分明。輕輕觸控,花瓣圓潤厚碩,輕嗅,一股清香沁人心脾。這清香,恰似遺忘在時光裡的一抹沉香。

  觸手處,一片花瓣輕落於手心,驚恐地望著圓潤的花瓣,心頭一驚,難道是我的粗魯驚擾了花兒的靜默?可是,我分明是那樣的小心,那樣的虔誠一觸呀。

  捧著滑落的花瓣,恍然萌動了一抹禪意:這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際遇。也許我與這花兒是前世文字之旅的戀人,或者是相伴一程的舊友。

  這分明就是緣。在500年後的今天,相遇于山川,邂逅於花季,相約化作一株花兒,搖曳在我的必經之徑。那一朵朵圓潤厚碩的花瓣分明是前世的惴惴的期待。再一細看,那一片深綠的葉面上竟然有點點白色的痕跡,像極了等待已久的淚痕。

  就在這草長鶯飛的三月,宅在靜靜地陋室,自飲一杯三月裡的花露,微醉,把滿腔花季的旖旎,書寫在米黃色的素箋上,不忘記那一場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