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廊橋畫境散文

廊橋畫境散文

廊橋畫境散文

  著名哲學家西美爾曾說,橋樑只是一個手段,一個抵達對岸的手段,人們上橋,是為了走過去,而不是停留在手段上。

  而畲鄉景寧的廊橋,給我的感覺是,把家族、信仰、民風等安穩的東西都安放在了橋上,手段好像變成了目的。當旅人經過這裡,停下來,就好像到了家裡,物質的與心靈的。在浙南山區,村與村,鎮與鎮之間,相距很遠,中途遇到風雨,需要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於是,人們就把涼亭與橋結合起來,成了廊橋。我可以想象從前那些孤獨的旅人,長途跋涉,滿臉疲憊,突然看到遠遠的溪流之上,像彩虹那樣的廊橋,會懷著怎樣欣喜的心情快步走向它,然後鑽進去。

  從前的廊橋,雖然經過的大多是孤獨的旅人,但大概還是很熱鬧的,因為經常有祭祀之類的儀式在這裡進行。而所有的人,無論乞丐還是官員,都要從橋上經過。來來往往。那時候,廊橋就是山鄉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此刻,我從廊橋的視窗望出去,發現所在這座廊橋的木板已陳舊得長了青苔。顯而易見,廊橋已經從日常生活裡退場,僅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物件。

  我鑽進了廊橋,邂逅的不是一次豔遇,而是一段純淨的古典時光。畲鄉的每一座廊橋都有著傳奇、曲折的'民間故事,在春天的薄暮中有幾許淡淡的寂寞!

  大均鄉的大赤坑橋廊橋,在悠久歷史中呈現蒼老容顏。相傳今日空寂的赤坑溪上,當年可是燈紅酒綠人面桃花所在。尤其是在暮色四合的裊裊炊煙中,來來往往已是倦容滿面的鹽商馱夫,會立刻振作起精神,從夾溪而建的木角樓下走過的時候,故意把腳下的青石板街踏得嗒嗒的脆響,以吸引樓上綠襖紅衫的姑娘們關注的目光。就連那些疲憊的騾馬,此時也噗噗地噴著響鼻,彷彿嗅到了讓它們興奮的滋味。

  薄暮細雨中,我看不到廊橋周邊過去的蹤跡。唯一顯示出歲月陳舊的物品是一盤巨大的石碾。從石碾的規格上看,當初這裡的人家或者說行走的商賈是很具規模的。石碾的附近是一個個大大小小屋場的遺蹟。我不知道這些遺蹟中,哪裡拴過騾馬,哪裡藏過嬌女,哪裡上演過悲喜劇。今天,它們都沉寂著,一星半點氣息都沒有。倒是那些被稱為水菖蒲的花們,紫紫地張揚地開著。

  也有人說這廊橋是新建的。橋的天上雖然也是杉樹皮作頂很古老地覆蓋著橋身,但它的造型顯然過於簡潔,甚至沒有一處顯示出古人文化的涵養,哪怕一丁點兒或雕或刻或鏤或描的痕跡都不曾有。最重要的是沒有了那種氤氳的氛圍,沒有了青石板嗒嗒的脆響,沒有了蕩著鹽腥味的鹹鹹的混合氣體,更沒有騾馬或嘆息或發情的嘶鳴。即使廊橋不遠處的“赤坑溪客棧“,雖然掛著三五盞紅燈籠,那燈籠的紅暈也平平淡淡地不具張力。

  其實,這廊橋是否古老是否精緻已不再重要。美國麥迪遜的廊橋並不是因為它的建築如何了不得而名世,只是因為在廊橋上出現了羅伯特金凱,而羅伯特金凱的眼中又出現了弗朗西斯卡。因了麥迪遜這座並不出眾的廊橋,人間有了一段十分動人的故事。在只屬於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金凱的特殊日子裡,世界上的一切彷彿都沒有了意義,只有“刻骨銘心”這個詞語和麥迪遜廊橋作為見證才有存在的理由。

  大赤坑廊橋上是否上演過這樣經典的愛情故事,已不可考。坊間口口相傳的裨史逸聞,似乎只有一些野性苟合的笑談。其實在溪流邊的大赤坑村這個神秘古樸的村子裡,依傍著這座廊橋不發生幾個《廊橋遺夢》的故事真是不可思議啊!不信你看那一柱柱拔地而起的雄峰,千奇百異地聳起一個個夢幻般的神奇想象;那叮叮咚咚甘冽的清泉,毫無倦意地唱著小夜曲,一定會讓人心旌搖盪;那一坡坡紫紫的藍藍的、黃黃的粉粉的、白白的花兒認真而熱烈地綻放著自己,總能給人以誘惑;而那輪在雨霧纏繞中的彎月,因峽谷的幽深而顯得更為渺遠和朦朧,把人的心思會高挑得更為玄妙……然而,這畢竟不是美國的麥迪遜,而是中國東南的大赤坑村。因此,這細雨中的廊橋註定同它所依傍的溪流一樣,只能靜靜地等待,等待中國的“羅伯特金凱和弗朗西斯卡”。這個等待或許很短暫,或許很茫然,或許就沒有或許。

  溪水鳴濺濺,細雨靜悄悄。客棧的紅燈籠守不住這靜,而無聲地熄了,渺遠的彎月,無奈這清而默默地隱了。在這瀰漫著淡淡寂寞的細雨中的廊橋上,我隱隱聽到有歌聲傳來:“八月裡來雨紛紛,撐起油傘出了門,門前人來又人往,往往來來不見人,叫聲我的哥哥啊,我的油傘為你撐!”

  “夢生依稀多少次,瀟瀟雨聲過,綠嶺煙村山鄉橋。”當走過這古廊橋,我的心緒也就遠去了!畲鄉廊橋從村的這一端連線起村的那一端,與村莊裡的山山水水,完美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再仔細地聆聽孩童充滿快樂的童謠裡唱著:“過廊橋,找婆家,對岸的姑娘,對岸的郎。”歌謠唱出了一種地地道道的淳樸生活,他們總是把簡樸而快樂的生活,與座座滄桑的古廊橋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當雨過初晴,我從古廊橋走過,看到橋下的漢畲族姑娘們正歡聲笑語地洗著衣裳,與彎曲的溪水波粼,構成一幅美妙的風景畫。溪水邊翠竹幽幽,秀色可餐,那廊橋、溪水、竹林、人家,織成了一幀丹青秀美的各民族和諧共棲的田園畫境。

  回望廊橋,風骨巍然。這畲鄉的千年廊橋,在山水景色中,怡然成為一種藝術的結晶和智慧的寫照,永遠定格成歲月留痕裡的景寧風骨。這風骨凝聚成一種精神、一種氣韻、一種風情,常常憑藉四季的風、霜、雨、雪,在景寧漢畲民族厚重的情感世界裡激盪不已,這樣的感情和感覺多麼需要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