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小河經典抒情散文
家鄉的河是小,只有在鄉級的地圖上才能找到她,但這卻是我們家鄉幾條小河中最大的一條河了。
我的家鄉在前郭縣哈拉毛都鎮。這裡曾經是科爾沁草原上蒙古齊王爺的王府所在地。在王府前方不遠處有一條終年流淌的小河,河的源頭是以章京營子“西大泉”為主泉,下游兩側多個小泉為次泉而形成的河。河水是自西向東徑直流入到第二松花江。小河有5公里長、20多米寬、平均水深不足10釐米。水雖淺但從沒有乾枯過;河雖小但給家鄉的人民帶來無比歡樂和幸福!老年人有這樣的順口溜:“河水常流,飲肥馬牛;河水冰封,娃娃滑冰;河水上漲,天然浴場;河水不幹,沙灘變金山。”我的家就住在小河邊,小河把我們村分為南北兩岸,河上架起一座“獨木橋”便於人們的通行,這真是:人在橋上走,水在橋下流,似“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風情;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觀……
春天,一場西南風吹開了冰面,吹綠了兩岸垂柳黃榆……剛融化了的.河水卷著冰塊兒帶著吱吱呀呀的響聲,吃力地向東流去——直到漸漸地消失。河的兩岸上百年成排的垂柳黃榆和沙灘上野生成片的“柳條通”披上綠裝,柳樹發芽,還長出許多大“毛毛狗”來,風一吹,像狗尾巴鞭子似的隨風搖擺。老榆樹呢?也不甘示弱,緊隨其後,枝葉間長出一串串榆錢來,拴滿全身。它們像是在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頓時,河上出現了一冬天沒有的熱鬧景象:報春鳥歡快地在兩岸垂柳黃榆樹之間飛來叫去,各家各戶飼養的鵝、鴨們早已耐不住了,衝出圈門,飛快地直奔河中戲水鳴唱……
夏天,天氣一熱,大人小孩都聚集到河裡,盡情地享受著這“天然礦泉浴”,清涼避暑,解除一天的疲勞,能夠香甜地睡上一宿美覺。婦女們經常把家裡的衣服拿到河邊來洗,把洗過乾淨的衣服晾在岸邊的樹枝上。放牧人晚歸後,牛馬羊群自然地來到河裡,喝飽肚子、洗掉身上的汙泥再回圈中。瞧:這綠樹披彩裝、牛羊河中立,映襯在清清的河水中,好一幅美景畫像啊!
秋天,又是一番景象了。岸邊的樹葉開始變黃了,慢悠悠地落在河中,漂在水上像“一葉扁舟”駛向江中……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村民們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在河岸上脫起大片大片的土坯,像豆腐盤子似的擺在岸上,曬乾後,準備搭炕砌牆之用。
冬天,冰面上那可是孩子們遊樂的天堂了。每到冬天,河水結成厚厚的冰,天再冷也關不住孩子們在冰面上玩耍的心:有用小鞭子抽陀螺的,有兩手攥著冰釺滑冰車的,有手推冰爬犁的,還有腳穿冰鞋飛快地滑行的……孩子們個個都有自己的“絕活”,在“冰場”上歡快地展開競技表演,盡情地享受著冬天的快樂!還有更好看的呢:每當河水淹過冰面的時候,在陽光的照射下,霧氣籠罩在河面的樹叢中,到了第二天早晨,全家人坐在炕上,就可以欣賞到“霧凇”景觀!
河水潺潺流不盡,護守家鄉保民安。是呀,小河不僅給家鄉帶來自然美景和四季風情,而且更重要的是她給家鄉人民帶來新的變化:每到農耕時節,河的兩岸是車水馬龍,把河水引送到千家萬戶的農田裡,解決了靠天下雨再播種的實際困難。如今家鄉的小河已變成“白金礦”了,鄉村修建的磚瓦房、沙石路,可就地取材。河岸上堆得像小山似的水洗沙,是我市和省城長春水泥板製品廠難得的原材料,供不應求,收入可觀。我每次回到家鄉,首先要到河邊上走走看看,回想童年的樂趣,企盼明天的美好,未來已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