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沙漠植物散文
我喜歡研究《世界地理》雜誌,也喜歡瀏覽有關世界地理的網頁,特別喜歡有關沙漠的課題。我很尊敬那些沙漠上的生命,有時候真想和這些小精靈對話:“你好!沙漠中的小生命,我佩服你們。”
一、沙漠蒲公英
我曾經去過內蒙古的沙漠,知道那裡幾乎寸草不生。因為要在沙漠裡生存,對於人和動物都很困難,何況對於那麼弱小的植物了!
可是最近從地理雜誌上認識了地中海東岸的沙漠蒲公英,她就是敢於在沙漠中生存的公主。從照片上看,這個小公主與普通的蒲公英沒有什麼區別:一株說不上茂盛的主幹,舒展著幾片細小的枝葉,上面頂著幾朵像絨球似的小花。
可是我深知,沙漠的氣候十分乾燥,降雨量很小。一般植物都很難生存,何況小小的蒲公英呢?
原來沙漠蒲公英有一套獨特的生存哲學:她們不管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只管下雨和不下雨。在沒有水的日子裡,她們靜如處女,耐心地等待著。她們的信念是:“再幹旱的沙漠,總有下雨的時候,誰能等到最後,她就能生兒育女。”為了減少蒸發量,她們儘可能地捲曲著葉子,萎縮成一團。有時候人們從她們身邊路過,會以為她死了,她光榮了!因為她已經枯黃的不像樣子了!但是隻要稍微有一點兒雨水,哪怕是遇到一點露水,她們就會抓住時機,拼命地吸吮著,喝得飽飽的,足足的'。然後快速生長,她們要在蒸發幹之前完成開花、受孕、結籽,傳播等等整個生命的程式……這就是她們的生存智慧。
這時候我會想:我們中國女人不正是像沙漠蒲公英一樣嗎?在抗日戰爭那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我們依然哺育了成千上萬的後代。有的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生下孩子;有的在長征路上揹負著嬰兒。誰也征服不了中國人,中國婦女的強大的生命力,會把我們的花兒飄向地球的任何地方。
二、沙漠地黃
無獨有偶,在以色列的沙漠地區,有一種絕對出色的植物,他就是沙漠地黃。他是沙漠中的王子。他在長期乾旱的環境中可以生長出碩大的葉片,開出美麗無比的花朵。他的生命智慧是有一套自我收集微弱水汽、並自我灌溉的生物體系。他的葉子上面有蠟狀物質,葉片緊緊貼著根部生長,葉子表面疙疙瘩瘩的,而且又許多溝壑。他可以收集空氣中的微弱水分,將其透過葉子上的溝壑,運達根部,進行自我澆灌。這是一種生命的自救措施,那些葉子上的疙疙瘩瘩和溝壑就好像是水渠一樣,它可以把收集來的水澆灌給沙漠地黃的根部。有了水,沙漠地黃就可以生存下去了。
所以我想:沙漠地黃是一個理科男,他會設計一套灌溉系統,這系統維繫著他的生命,使他可以驕傲地生活在以色列的沙漠中。他象徵著聰明能幹的猶太民族,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下都能生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中國人的遇難日,更是猶太民族的苦難日,但是他們的生命之花,仍然在沙漠中開放。
三、沙漠中的種子
植物生長離不開陽光和水。沙漠裡不缺少陽光,唯獨缺少水分。對於沙漠植物而言,能不能充分地利用稀缺的水分,同時儘可能地減少自身對水的消耗,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沙漠植物簡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乾脆不長葉子,只靠枝幹進行光合作用,有的則擴大根系的作用,從地下吸收水分。而種子是怎麼儲存下來的呢?根據植物學家的調查瞭解,原來很多沙漠植物(包括沙漠中最廣泛的菊科類植物),都是遇水後自動產生粘液的,這種粘液有利於種子發芽、保持水分、安全度過不良的季節。保證種子的生命力,是沙漠植物的有一智慧。種子是生命的初始和源泉,有了種子,而且是能發芽的具有生命力的種子,那麼生命就能延續下去。
在這裡給我一個啟示:無論是沙漠中的公主,還是沙漠中的王子,還有沙漠中的種子,種子是公主和王子的後代。他們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都有自己的生存哲學,這就是想盡一切方法去延續生命。如果真有一天,我們需要擴張生存空間,需要進行星際移民,那麼我們可能會遇到缺水的環境,也會遇到缺乏生存條件的環境,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學一學沙漠中的植物呢?
沙漠中的生命,我敬重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