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穿越大山散文

穿越大山散文

穿越大山散文

  “難於上青天”的劍門蜀道,我們雖然行進的是經建設者艱辛勞作而造就的一級公路,但是在三天裡我們穿越蜀山,還是感受到了“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的那種崢嶸崔嵬之景象。

  車駛出成都平原,進入綿陽,路開始傾斜迴旋,山撲面而來。我們便進入山的懷抱。眼前的景象豐滿著我對山區的形象:我們那兒的山與這兒比只能是小兒科,只能算是山包。這裡的山啊,高峻磅礴,連綿不斷,蜿蜒無窮。這整整的一天,我們看到的就是山,山連山,山盤山,山套山,山重山,山疊山,高遠的雲層後面還隱約著山,前是山,後是山,左右還是山。那直插雲霄的,橫空出世的山啊,真個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也許山這個群體,也有著靈性。互相的連線形成博大的氣勢,互相的襯托抬高,顯示了山的偉岸。汽車就在這青翠濃綠高低起伏的山的包圍中沖決,突圍,然而,總是無法擺脫山的圍困。

  途中小憩之處是杜鵑山頂,有一小平坡,海拔4000米以上。我下去沒有感覺什麼明顯的高原反應。下車只覺天氣一下涼,似乎有初秋的味道。這一帶山色蔥蘢,翠綠的山坡有馬兒逗遊,濃綠的樹林連綿起伏,林海一片,四周峰巒聳立。近處天空清亮,遠處卻是雲霧變幻,隱約著山峰。三四十年前時興的京劇《杜鵑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大山裡。這兒的確是打游擊的好地方。巴山蜀水,險峻地勢真的可一夫當關,萬夫莫入,怪不得古時如劉邦劉備等軍國選擇這一帶作為振國之地或如唐玄宗等把這裡作為暫避變亂、意圖中興之所。自然的山隘與人類的史變緊緊相連,這樸實的大山一定演繹過引人入勝的奇蹟。

  九寨溝和黃龍的奇麗景觀就在這大山的深圍之中。造物總是把最美好的景緻放在偏遠的險峻的地方,讓人千尋萬覓才能匆匆見上一面,才顯得美麗的珍貴。或許是這眾山群峰匯聚成的精華化成了九溝奇景黃龍壯觀。

  從黃龍景點下來,見那高峻的“火焰山”橫空而立,不毛之處,嶙峋的山石赤褐色裸露挺拔,揹負青天。汽車在“之”字盤旋的公路上盤旋下行,一步步低迴,過了一段時間,峰迴路轉,眼前竟是黛峰連線,綠坡延伸的山巒。犛牛在山坡自由的活動。其實這兒海拔也在3000米上。 雖都是高山峻嶺,峰山卻也各有形態和個性。

  車在這層巒疊嶂、峰巒變幻的松潘高原賓士。聽說松潘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康藏,是川西門戶。而眼前轉動的是遠峰高聳,近處卻綠坡平緩,如綠油油的地毯斜鋪山坡,還以為是平野地區,其實那裡的海拔還是在3000米。大山基身的博大,是肉眼無法丈量。從那裡下到茂縣,海拔要下降一千多米。車便在這大山中盤轉下衝。山莽莽,路漫漫。一路有江水陪伴。山豐滿了江,江清麗了山。山水相依,剛性大山也許就是在柔情的江水的撫慰下更顯出其挺拔。路就在這兩座山的峽谷間延伸。路的這邊就是石壁,是磷磷峭壁,而有幾處地段陡壁竟是鵝卵石和沙土的夾層,有幾處石紋如古木縱橫,這地層環境隱藏著什麼呢?另一邊是萬丈深淵,是奔騰著喧譁著的岷江之水滾滾而下。望下去,一種懸空的驚顫感讓人悚然而慄。傍晚時,車經百年前後地震形成的的疊溪海子,據說震區的一個小鎮被埋入200米深的地下。而山體動移阻斷岷江,形成了這美麗的內外溪海子。這裡的人把江湖稱為海子,在九寨溝的那一個個美麗的`湖,都以海相稱,據說是對大海的崇尚與嚮往,而我卻認為這裡或許就與大海有關。風雨滄桑,造化變幻,這裡幾千萬年之前或許就是大海低窪,正如我們舟山在數萬萬年前或許是高原峻林,所以我們這兒就有塌東京的故事。看那鵝卵石沙夾的地質層,看這裡地震頻發的地質形態,木質紋理的石崖,都加深著我的猜測。

  好在天暗了。我們坐在車上看不到車外的驚險。只能隱約看到車窗外的石壁有時竟倒撲出來陡峭而驚險。至於路下的深淵,我們無法看到,多少使我們的在車內安心了許多。車便從高原駛向成都平原。到晚上十點才到住宿地。就這樣,三天中,我們就這樣穿越四川中北部的大山。

  晚上夢中,我只見滿眼是山。有的叢石磷磷,石脈清晰,橫夾豎擠,刀劈斧削,赤裸裸直指蒼穹,大有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之勢;更多的則是清翠濃綠披身的大山。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綠色。很多樹林,竟然整齊地挺著一排排古樹,像一隊隊的軍陣等待接受檢閱。忽地層巒疊嶂,碧峰高聳,幾處碧綠,幾處翠嫩,幾處青靚,幾處墨藍,有機組合富有層次,在青天白雲襯托下,分外雄渾妖豔……醒來滿眼還是大山,綠色的群峰,蜿蜒起伏,讓人想到奔湧的浪濤。只是山是靜止的沉默的而海是波動的喧譁的。然而,山在靜態中洋溢著它的生命,生命以厚實而芬芳,生命以博大而壯美;山的沉默中自有它的雄渾和雄奇。而山地綠衣,閃著奇彩,剛中藉柔,給人以溫馨。

  大山就這樣佔據我的心胸。

  穿越這樣的大山,是體味漫長的歷史,是賞析造化的功底,是領悟滄海桑田的哲機,是接受山河雄壯的美感。

  穿越大山,也穿越了自己的一個人生思想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