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遲子建> 遲子建《河柳圖》淺析

遲子建《河柳圖》淺析

遲子建《河柳圖》淺析

  引導語:這是遲子建於2000年8月寫於大興安嶺發表在當年第10期《作家》上的一個長一點兒的短篇,大致有一萬餘字。寫的無非也是愛情與背叛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讀者是怎麼理解這篇小說的。

  遲子建《河柳圖》淺析

  單從閱讀來講,一部小說傳遞的資訊比較多,一般讀者不願意費腦子理順它,就像一頓別具味道的大餐,儘管大家吃得口腹順暢,卻沒幾人去問知廚師用的什麼作料。讀完這篇《河柳圖》,我卻禁不住要追一追作者內心的想法和作品帶給讀者的資訊,因為這個故事不僅可能發生在身側,絕有可能就在眼前。

  這是遲子建於2000年8月寫於大興安嶺發表在當年第10期《作家》上的一個長一點兒的短篇,大致有一萬餘字。小說故事簡單明瞭,情節進展像日常生活的演進一樣從容而緩慢。主人公程錦藍是小鎮上中學的語文教師,丈夫李牧青因久已痛惡當地政府拖欠教師工資的不良積習,憤然辭職去了浦東發展。在浦東站穩腳跟後,他的感情也隨著城市的步伐超越了小鎮上的緩慢節奏而有了新的奢望。或許是由於程錦藍不在身邊,李牧青的劣根性就大膽地膨脹起來。僅僅一年時間,回到小鎮來就要辦離婚。他們像河柳一樣浪漫的愛情,是經不住分別一年的考驗還是經不住和愛情相比庸俗不堪的物質誘惑?是經不住其他女人的芳容媚眼還是李牧青自己擦去了烏都河畔煙柳霧裡的愛情腳印?

  背叛愛情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甚至可以說充塞耳目,因此,作者把這個必不可少的細節作了簡單處理,基本上是一筆帶過。值得一說的'倒是程錦藍的態度,她雖對李牧青的變化早有預感,可因浦東距離遙遠,實在無法實施防範策略,也可能是她仍然堅信河柳畔兩個人散步的愜意不會因李牧青遠離而淡化,也許是深埋於她心底的對愛情的至高純潔的堅守不會輕易改變,因為,這時的程錦藍是絕對相信愛情的,相信愛情的女人,誰會懷疑自己丈夫能步入他途呢?

  當李牧青站在她面前提出離婚時,美輪美奐的愛情幻影雖然在一句話這麼短暫的瞬間破滅了,可程錦藍中國式知識女性的高傲和執拗並沒有因愛情寂滅而崩潰,她甚至毫不驚訝李牧青地背叛,並一口回絕了他願意承擔她們母子生活費的請求。可能是為了假裝無所謂吧,在拿到離婚證後她甚至還答應他再去一趟他倆先前眷戀的烏都河畔的那一片隨季節更替不斷變換著顏色的河柳林。這片柳林裡,曾留下了他們的愛語、笑聲和纏綿。或許就是在這片煙霞般的河柳畔,程錦藍才相信了愛情。可是,振振有詞的誓言猶在耳畔,今天重遊,兩個人卻要分道揚鑣,能說些什麼呢?對這個無聊的男人說什麼都是多餘的了,也沒必要和一個愛情盲人較真,程錦藍只淡淡地說,“幸好,我不離開河柳。”難道這句話是她繼續相信愛情的訊號嗎?我的感悟是,程錦藍的大方正好映襯了李牧青因一己之私表現出來的猥瑣和醜陋。

  當然,世俗的看法和我正好相反,小鎮上的人都說程錦藍沒有骨氣,既然離了何必要陪這個陳世美去河邊轉悠,難道還有心情看河柳?程錦藍的舉動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羞辱李牧青的一種無奈選擇呢?假如是的話,也太隱晦了,所以她的舉動沒有幾個人能夠理解,連她再嫁的果農丈夫裴紹發的女兒裴瑩瑩對她這個看似懦弱的舉動也嗤之以鼻,釀成的嚴重後果就是裴瑩瑩對她和自己父親一起生活得強烈反抗和抵制。裴瑩瑩在日記裡吐露,她憎恨這對曾讓學生們羨慕不已的愛情楷模以離婚的方式打破了少男少女們對愛情美好的嚮往,似乎程錦藍失敗的婚姻做了學生們對愛情熱盼的反面教材,裴瑩瑩就是一個關注程錦藍愛情細節的認真學生。程錦藍的愛情過早進入了墳墓,讓裴瑩瑩既失望又痛恨,失望的是曾經無比恩愛的夫妻分了手,痛恨的是程錦藍的失敗婚姻破滅了自己心中的愛情夢幻,正因如此,她也憎恨起了程錦藍本人,因此,在程錦藍做了她的後孃時,她越發瞧不起了這個曾經的愛情寵兒,有意和程錦藍作對。鰥居的父親有了伴本應高興,可是裴瑩瑩不這麼想,她認為程錦藍嫁給小有家財的父親,是為了錢絕非有愛,越發對程錦藍失望起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就有了不可調和之勢。

  其實小說描寫的內容並非是我寫的這些,可我認為小說想告訴讀者的恰是用墨謹慎的愛情觀。程錦藍愛情失敗後,從一個享受愛情的高雅教師一夜之間變成了注重真實生活的現實俗人,不再浪漫不再幻想不再追求虛無縹緲的愛情,只守著眼前的人只解決眼前的事。為了阻止裴紹發去蘭酒館喝酒,程錦藍竟不顧夜寒孤單專門去砸了酒館玻璃,這件事情足以說明程錦藍對自己重新組建的家庭地呵護,也正是她由相信虛幻愛情到相信眼前生活的明顯轉變的舉動。因為她不想再度失去丈夫,所以就有了具體的捍衛方式。儘管砸玻璃有點兒潑婦做派,可為了呵護自己家庭誰又能說什麼呢?

  因為程錦藍曾經相信過愛情,認為有了愛情的牽繫,丈夫是不會變心的,可李牧青的行為告訴她愛情並不可信,不僅可能隨時失去而且一錢不值,因此她從被動等待丈夫回來變成了主動出擊尋找丈夫歸家。李牧青給她的愛情是虛幻、守望、孤獨、期盼、失望和傷心,這些感覺編織在一起難道就是愛情嗎?程錦藍開始懷疑了,從再婚後的表現看她已不輕信愛情。

  能把自己重新委託給一個小學文化的果農,說明程錦藍認為這樣的選擇比有文化的所謂懂得愛情的男人要更靠譜一些,可是對處於青春期的追求純真無菌愛情的裴瑩瑩來說卻是不可理解的。回到現實中的程錦藍所做的犧牲首先就是拋棄了先前不成熟的愛情觀,這一點正好又被裴瑩瑩所唾棄。程錦藍被愛情咬過一口,她再次選擇丈夫時就擯棄了愛情注重了眼前的日子,不管男人品味如何,至少遠離了欺騙、等待和傷害。沒有愛情的家庭是不是陰冷空虛?或者會吧。相比較來說,是願意過有愛情而不斷被傷害的日子呢還是過沒有愛情心情平靜的日子呢?你自己回答吧。

  在這裡,小說給讀者提出來一個問題,有愛情的生活似乎不能長久,沒愛情的生活反而穩定,生活難道真是這樣的嗎?不相信愛情,只信奉現實,不相信承諾,只注重事實,現實難道真是愛情的天敵嗎?

  裴紹發這個有點兒小狡猾的果農根本不想愛情的事情,在他的心思裡只有過日子的女人,他是一個信奉現實的本分農人,絕對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唯求人實在日子實在就行。這種與愛情無關的生存方式成了愛情受害者的第一選擇,因此,程錦藍自然就接受了這種日子。

  有過生活閱歷且受過感情創傷的成年人,是不是會更加相信生活呢?小說情節似乎是這樣設計的,可是在年輕的裴瑩瑩看來,她以程錦藍嫁給自己父親這樣一個卑瑣的男人而憤怒,繼而發誓要玩弄男人。她沒有受過愛情傷害,為什麼會對男人如此沒有好感呢?她應該是從程錦藍的經歷中學來的。對女人來講,不相信愛情就是不相信男人,所以,裴瑩瑩是不會相信男人的了。

  愛情這個永恆的話題,在遲子建的小說裡遇到了挑戰,作者賦予愛情如此多的矛盾,讓我們面對這個話題時謹慎了許多。這種愛情觀肯定會引起相當一部受眾的共鳴,尤其是受過愛情冷箭的人,畢竟生活中,冷箭是最難防的。小說中的故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每個人身邊,比起飄渺溫柔的愛情來,生活永遠是真實和殘酷的,不幸的是,我們必須天天面對這樣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