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關於最後一頭戰象的讀後感範文

最後一頭戰象的讀後感

關於最後一頭戰象的讀後感範文

  【篇一: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你用鮮血,換來光芒四射的大地;你用生命,捍衛我們的土地;你把青春獻給人類。今日我讚美你歌頌你,目送你來到生命的重點。你衷心為人,自掘墳墓,你仰望蒼宮,長長的嘆息,驚天動地。我為你讚歎!最美麗的夕陽屬於你!最鮮紅的大地安葬你!最眾多的人們目送你!最光榮的稱號獻給你!你同戰友一起安息,閉上眼睛迎接死神的降臨。這時,我們會陪伴你,你不會孤單,很多戰象陪著你!英雄請安息!

  【篇二:《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最後一頭戰象》開頭講的是象的故事。都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主要是講一頭斷了半根牙的一頭最後的戰象。還講了象的故事,第二是野豬。作者救了人,人家送了一隻小豬。他把小豬養大的故事。第三是熊,多數是一隻小熊的故事。這本書我覺得是一本專門介紹動物的書。我很喜歡,特別是最後一個故事。一隻母熊寧肯自己死,也不讓豹吃小熊。體現了母愛的偉大。

  【篇三: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翻開《最後一頭戰象》的第一頁,就好似把你帶到動物的世界。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

  在很久以前,打仗的時候人們是不騎馬的,而是騎象,因為他們認為象比馬聰明。可是,打仗結束後,一頭頭戰象卻都死了,人們就把這些象埋到一個地方,還起名叫“百象冢”,無意中人們還找到了一頭還活著的戰象,於是人們養著它。可是有一天,那頭戰象卻奪走了象鞍,走到了“百象冢”那裡,自己找了個地方挖了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它躺在那裡,死了。

  ……

  這本書告訴我,不管是人還是動物都要學會回報幫助過你的人。

  【篇四:《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讀了《最後一頭戰象》我體會到了,大象是一種有靈氣的動物,它可以為了人們犧牲,為了同伴兒死,故事中的嘎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想當年他英勇殺敵,勇往直前,浴血奮戰的樣子讓我們歷歷在目,大象有著一般人沒有的重義氣,有小人沒有的為夥伴而死的精神,大象看起來很可怕但如果你和它相處一段日子,你一定會發現,它就是你這輩子最不會出賣你的朋友。

  【篇五: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寒假裡,老師讓我們讀一本叫最後一頭戰象的書,媽媽給我買來後我饒有興趣的讀了起來,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本事主要是講主人公和象、豬、熊。之間發生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動物檔案——熊,中的一篇文章叫做棕熊的故事,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和幾位藏族嚮導,在離自己工作不遠的一個小山溝裡發現了一隻剛出生不久的小熊崽,母熊在覓食途中遇了難,而一隻金貓正虎視眈眈的盯著小熊準備隨時吃掉它,主人公和幾位藏族嚮導實在沒辦法就把他們抱回了觀察站(他們工作的地方)。過幾天母熊來找自己小熊崽,可是小熊在卻不認識自己的媽媽,不跟母熊回去,後來母熊只能強行把小熊帶走,後來母熊還是忘不了仇,不斷攻擊主人公,小熊就不斷保護主人公。直到有一天,母熊受到了攻擊,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母熊把小熊託付給主人公,直到主人公表明會好好保護小熊的時候,他才安心的去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啊!在那一刻我我感受到了神聖的母愛。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母蜘蛛在撫育自己的後代,小蜘蛛一天天長大可它們不會捕食,這意味著它們離開母親無法生存,母蜘蛛作出驚人之舉,它將自己偽裝成食物滾入到小蜘蛛中間,小蜘蛛一擁而上啃咬母親身體。這就是神聖而又質樸的母愛。母親寧願犧牲自己,也不願虧待孩子。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的感受是: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學習,報答祖國同時,也要報答養育我們長大成人的媽媽。

  【篇六:《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今天我又讀了《最後一頭戰象》它對我的印象更深了。

  我本以為大象是很溫順的一種動物,自從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我知道了大象也是有無窮的感情。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1943年,當年西雙版象兵和日寇戰鬥中倖存下來的唯一一頭戰象——嘎羧,是在戰爭結束,我方80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後人們在埋葬大象時發現的。是善良的波農丁和鄉親們把大象抬到寨子裡,給大象治好了傷。

  大象整天過著優哉遊哉的生活。過了一段時間大象以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佩上了象鞍,來到了打洛江畔緬懷往事,“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們的靈魂,也許是在告訴它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也許是在告訴戰友,我也將來陪伴你們等。

  最後在埋葬戰友們的“百家象”旁刨開了一個坑,莊嚴的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歌頌了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篇七:《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這個暑假中,我看了沈石溪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本由多則短篇小說組成的,講述了象、豬、熊三種動物的故事,這裡面最讓我感動的是象冢這篇文章,故事是這樣的:

  在一個象群中,有一名叫茨甫的“國王”,他愛著一頭叫巴婭的母象。有一天,巴婭的孩子隆卡跟他爭奪王位,他感到很悲哀,但他沒有選擇……正當他的長牙對準隆卡的心臟準備做致命一擊的時候,巴婭撞開了他,使隆卡反敗為勝,打成了廢象。後幾個月,巴婭百般細心的照顧他,像是在彌補錯誤,但茨甫明白,這輩子再也不能東山再起了。終於有一天茨甫得到了死亡的預感,獨自離開象群,走到象冢,挖了一個坑,躺了下去,誰知年輕的巴婭在象群裡找不到茨甫,也來到象冢,跳下坑,跟他永遠躺在了一起……

  看完這一則文章,當時我感動的差點哭了出來,原來動物也有跟人類一樣的感情,甚至有比人更加濃的感情!但我看了其它幾則後,覺得我們應該注重“保護動物”這個詞,因為有人為了取得一些動物身上的一部分,而去獵殺動物,所以我覺得保護、幫助動物才是這本書告訴我們最好的啟示。

  【篇八: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最後一頭戰象》。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頭在戰鬥中倖存的戰象嘎羧在死之前又重新披掛上象徵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來到了昔日戰友進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邊挖了一個坑把自己埋了起來。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嘎羧要走的訊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為嘎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村長在嘎羧脖子上繫了一條潔白的紗巾,四條腿上綁上了黑布。老人和孩子手裡捧著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邊,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透過“訊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說明了人們都很關心嘎羧。從“許多人泣不成聲”中體會到人們都不想讓嘎羧走,捨不得它。說明了大家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嘎羧繞著寨子走了三圈,看得出它也捨不得寨子裡的村民。

  嘎羧是一頭重情、重義的大象,它想念自己的戰友,它把自己埋葬在昔日和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身邊。它是我們心中一位品德高尚,重情義的英雄。

  【篇九: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寒假裡,一位宋阿姨送我一本書,書的名子是《最後一頭戰象》作者是沈石溪。阿姨送我的時候說:“這本書特別好,讀完後她都感動哭了。”回家後我就迫不急待的認認真真的讀了這篇文章,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寫了日寇侵佔了緬甸,在戰鬥中,戰象都陳亡了,在民工搬運戰象屍體時,發現了倖存的戰象,名叫嗄羧,過了二十幾後,它在臨死之前重新找到並披掛上象徵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來到戰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邊挖了一個坑,把自己埋在了那裡。

  在這篇文章裡,嗄羧被村民治好傷後就在寨子裡生活,它整天優哉遊哉地在寨子裡閒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靈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時候,它繞著寨子走了三匝,對救活它,收留它,並養活它的寨子表達了一種戀戀不捨的心情。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都擁到打穀場為嗄羧送別,許多人都泣不成聲,村長在它脖子上繫了潔白的紗巾,在四條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送給它吃的,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涼水。說明它很難過,它知道自己要離開了,吃不下東西。

  嗄羧是一頭很重情義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塊戰鬥的戰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並肩作戰的戰友身邊,它是我們心中一位非常重情義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戰鬥英雄。

  大象能做到這樣,我們人要做的更好。

  【篇十:《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讀了《最後一頭戰象》後,我覺得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這個故事講了一九四三年日寇佔了緬甸,象兵保護家園的時候,八十一頭大象只有一頭活了下來,好心腸的村民幫它包紮傷口、餵食、喂水。幾十年過去了,在寨子裡它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安靜的活著。有一天,村民救活的大象揹著它的鞍去了象冢,並永遠死在那裡。

  讀完了這個故事以後,我覺得大象很神奇,因為它從來沒有去過象冢,可是到了鄰近死亡時卻透過氣味找到了象冢。因為它不想死在別處,那裡有它的親人、朋友、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它們生死與共的情誼是誰也打不破,誰也不能改變的,象冢就是它的魂魄,它背上它的鞍,就像一位將軍穿上盔甲去作戰,它要永遠的陪著戰友。所以,哪裡也比不上它們的象冢。

  想完了大象,我又恨起了日本的'那些壞蛋,要不是他們有強大的野心,那些大象還生活在森林裡,過著悠閒安寧的生活,都怪那些十足的大壞蛋在一九四三年侵略它們的家園,打破了他們安寧的生活,使原來快樂的大象,變成了作戰的戰士,留給大地上的是一片象冢,那些日本人真是壞透了。

  這篇小說使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功臣》。這個故事中的大象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功臣,它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它像每一個村民的家人,可是它始終是象戰士。象冢是它的歸宿,它是那個英雄集體的一員。

  最後,我也和那些村民一樣,為大象的離去難過。我多希望沒有戰爭,所有的動物和人們能幸福快樂的在一起。作文

  【篇十一:《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寒假裡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讀了以後我深受感慨!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嘎羧要走的訊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為嘎羧送行。老人和孩子手裡捧著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邊,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透過“訊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說明了人們都很關心嘎羧。從“許多人泣不成聲”中體會到人們都不想讓嘎羧走,捨不得它。說明了大家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

  它是我們心中一位品德高尚,重情義的英雄。從中我也知道人與人之間也要和平相處、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篇十二:《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我原以為,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夥伴,只是普通的動物。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最後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後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後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後,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後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裡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

  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起。

  讀過這本書後,我被打動得很深,特別是最後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我們雖然不能到它心裡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恆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複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迴盪著……

  象,它們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偉大,讓我知道可以從大象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善待這些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拋去貪婪的想法,共同保護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