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八月十五的月亮作文
又是一年月圓夜,又是一年團圓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希望大家喜歡!
【八月十五的月亮作文1】
天漸漸晚了,我隨即搬了條小凳子,坐在院子裡。大概你還不知道我想幹什麼吧。告訴你,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日。這要是在過去,我絕對沒有心情和耐心認真地看過八月十五的月亮,今晚,我要是再不好好地賞月,可就錯過十年了啊,所以,這次我決不能再缺席了。
看,一輪金黃的圓月升起了,柔和的光線,彷彿不是真實的,這種自然景觀給人以一種舒適和迷人的感覺。在月亮上,一個淡淡的黑影彷彿在晃動。我想,一定是嫦娥抱著心愛的玉兔又在遙望人間了,她也許是感覺到月宮的廣寒比起溫暖而又熱鬧的人間,更加顯得那麼單調而又乏味吧。
今夜的月亮真是又圓又亮,圓得那麼可愛,亮得那麼皓潔從人間遠遠望去,酷似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一片白雲,掩住月兒秀麗的面容,月兒竭力把清輝從白雲邊上放出來,形成了一個無法用語言比喻的美景,這時,星星也爭相放出淡淡的光。
八月十五,一個多麼美麗、靜湛的夜晚。
【八月十五的月亮作文2】
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樣的圓。人們總是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圓。星星也是那樣的多,那無數的星星圍繞著圓月。有些星星喜歡獨處,但是當它們看見那圓圓的月亮時,也想往那邊靠攏,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這一天,它們從不同的方向趕來與月亮團圓。
許多人由於工作忙無法與家人團圓。當他們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時,可能會想起李白的“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思鄉、思親,對月亮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因為月亮裡同樣塞滿了對親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樣的圓。月餅也象徵著團圓。每當人們吃月餅時,不僅只是在品嚐月餅那香甜的味道,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同時更享受到親人給的愛是那樣的溫暖。
小時侯,媽媽總給我講嫦娥的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總嚮往著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長大再看,就不是那麼奇妙了。如果回到過去,就會教育那時的自己“去天上並不那麼容易,天上也根本沒什麼嫦娥,月球上沒有水,溫差很大,根本無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挺可愛的。我還是給自己留住那想象的空間吧!
在這圓月之夜,我們送給每一個人愛的祝福。正是這愛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八月十五的月亮作文3】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我們全家人吃完晚飯後,便來到灕江邊賞月。
我們來到灕江邊,啊!來賞月的人真多啊!他們一群一群地坐在灕江邊,有的正抬頭仰望著天空,有的正在品嚐著美味的月餅,有的正在談笑風生……大約七點半,在人們焦急的等待中,月亮從雲層裡悄悄地露出了小半個圓臉,像一個蒙著面紗的含羞少女,悄悄地窺視人間。儘管是小半個臉,但它那柔和的乳白色光映照著小半個臉龐,卻使你感到溫馨。大地也披上了一層柔和的紗衣。遠處的山巒、樹梢地悄悄地再現出身影。漸漸地,月亮終於露出了她秀麗的圓臉蛋兒,俯視著大地,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圓圓的明月,確確實實看到了月亮中朦朧的景物。是山川?是河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地比剛才光亮多了。一輪圓月倒映在靜靜的灕江江面上,一陣秋風吹來,波光粼粼,整個灕江就像一條綴滿寶石的長綢帶,人們藉著明月的銀光舉杯歡歌,共享這團圓之夜。漸漸地月亮躲進了雲層裡,雖然看不到月亮,但卻能依稀看到那圓月的身影,那雲層散出圓圓的淡淡的光暈。我知道那雲層後面就是圓圓的月亮,它永遠是圓的,無論身處何處。大地上已經失去了先前的光亮,但我卻能看見那圍坐著的人們的身影,能聽見他們的歡歌笑語。
月亮退去了,但是我心中的那輪明月依然高高地掛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