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春節》三年級作文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三年級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1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春節。春節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xx”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裡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xx”又來了,許多人家裡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戶掛著紅布簾,門外生著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裡的人們知道了“xx”怕三樣東西。當“xx”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我喜歡春節,每年的春節我都要去花市。花市裡人山人海可熱鬧了,店鋪裡的人在大聲喊叫著賣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的賣豔麗多彩,芬芳迷人的鮮花,有的賣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飲料,還有的賣各式各樣的玩具。
近年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各國的領導人也開始在春節的時候,發表講話或文章向在本國的華人表示節日的祝賀,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力了。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2
“一對紅衣小夥,遇火眨眼發怒,一陣劈里啪啦,個個扯碎衣服。”然後你們猜這個謎底然而什麼?你必須明白謎底就然而----鞭炮,怎樣樣,很容易的謎語吧,玩炮火可然而我們小朋友最喜愛的活動,再過二天就過春節了,媽媽早就幫我們買好了煙花,還買了大炮仗,然而準備給長輩們拜年時放的,媽媽一進家門,讓我和弟弟我倆眼睛都直了,竟然買來了兩大袋!我和弟弟迫不及待的接過來,開啟一看哇!品種真多,有金山角蝴蝶王、芭蕉扇、鞭子炮彩王......數都數可然而來!我門開始分了,你一紮、我一紮,你一個、我一個,你一把、我一把的來,我們姐弟倆樂得合不攏嘴。
一會兒,我們分好了煙花,又從媽媽拜年用的大炮仗中拿了幾根“鞭子炮”下樓放,雖然平時人稱我“假小子”,但此刻多少有點害怕,所以就把點燃炮仗這個偉大的任務讓給了弟弟,弟弟還真不負使命,可真夠大膽,只見他拿著炮火就點,我在一旁不停的晃著煙花,讓煙花划著優美的曲線,玩得正盡興,突然,我發現了一個寶貝---醋瓶子,我撿了起來,想把手裡的煙花放進瓶子裡,可我怎樣塞也塞不進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它們擠進瓶裡,煙花們就像被困的小鳥在抗議著,不一會兒放完了,我們撿起醋瓶一看,黑了。這時只聽得在旁邊張羅半天的弟弟在嘀咕著:“恩?怎樣不響呢?”我循聲望去,喔!原先前面的那個鞭炮引線鬆了。弟弟只好又開始點燃第二個引線, “鞭子炮”被點燃引線後噼裡啪啦的歡叫起來,全身紅袍被它們用勁力氣兒撕扯著,恰似謎語中描繪的,不一會兒,新衣服變成了花衣服,爆竹們也累了,停歇下來。然後可我們姐弟倆還意猶未盡。
放爆竹真好玩!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3
歲時節日由來已久,歲時源於古代曆法,節日源於古代季節氣候,簡單地說是由年月日與氣候變化相結合排定了節氣令。
與二十四節同時並行的節日,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各季各月朔望之間。確定節日的標準之一是以月的朔望圓缺為記。所謂朔日,是各月之初一,又稱元日,正月的朔日,謂元旦,舊曆新年之始。元旦為一歲最早的節日。一年之始的正月元旦是古俗中大慶大祭的節日延續至今,雖改稱春節,但民間仍然習慣稱新年。
年,既是時間概念,也是記時單位。年節無凝起源於計時單位的年。人類在漫長的矇昧時代,沒有時間的概念,過著山中無曆日,寒暑不知年的生活,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需要,逐漸從天象和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了一套測定和計算時間的方法。
我們的祖先早在以採集和漁業為生的舊石器時代,就對寒暑來往的變化,月亮的圓缺,萬物生長和成熟的'季節,逐漸有了一定的認識。到了新石器時代,中國進入了原始農業社會,人們為了掌握耕作時節、不誤農時,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星象迴圈的規律,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週期;這對農作物的種植、管理和收穫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結束了人們盲目度日的狀況,開始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年的名稱出現較晚。根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曰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改歲稱招,周代才稱之為年(後來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也曾改年為載,唐肅宗三載公元758年,又改為年)。中國古代是一個以農業發達而著稱於世界的國度,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從他們的遠祖棄的時候起,既好種樹麻菽,棄被人民推崇為農業的始祖,號稱后稷。到公劉之時,仍然務耕種,行地宜,所以,周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農業的民族。因此,年的時間概念最初就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週期迴圈而逐步認識的。在《說文解字》中,最早對年解釋是谷熟也!《穀梁傳》記載:五穀皆熟為年,五穀皆大熟為大有年。這裡所謂有年指的是農業大豐收。在大有年的時候,人們一定要慶豐收。據記載,早在西周初年,人們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慶豐收活動。
在先秦時期,各地各代的歷法不一。西周時行周正,即以建子為歲首,(周曆的正月相當夏曆的十一月)。同時在豳國又行豳歷,豳歷的歲終是十月,即周曆的十二月;豳歷的歲首為一之日,即周曆的正月,夏曆的十一月。在《詩紀豳風七月》中,就記載了西周時期新舊歲交替時的風俗活動。一般庶民結束田間的農業勞動基本上已到了十月,進入冬季了。冬季室內是人的主要活動場所,人們常把向北的窗戶堵上,在室內生火,用煙燻鼠,準備過年。所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人們收得棗子,釀製美酒,慶豐收,敬老人。朋酒斯饗,日殺羔羊,臍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美酒犧牲,歡慶新年,成為一項隆重的慶祝活動。與這種人的歡慶活動相對的是對神的敬獻。在豐收之後,人們為感謝神的保佑而舉行酬神賽會。酬謝神明的保佑,祭祀列祖列宗,用新米做的飯、新谷釀的酒,求神降福,求列祖列宗保佑來年再獲得豐收。在《詩紀周頌》中保留著一首秋收後祭祀祖先時唱的樂歌《豐年》:今年糧食收穫多麼多呀!糧倉是那麼高大,用豐收的五穀釀成酒和醴來祭祀祖先妣和神靈,讓神靈的恩澤遍施人間。
周代的這種歡慶豐年和祭祀活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日子,因此還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節日,但由於每年都有收穫後的慶祝以及冬季的來臨,這種天定日的祝豐活動基本上是一年一度,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規律作為年節的雛形,為以後年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