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青年節> 【推薦】五四青年節作文錦集6篇

五四青年節作文

【推薦】五四青年節作文錦集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四青年節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1

  奮鬥,青春誰都有,青春就要瘋狂,青春就要放肆。青春每個人都想擁有,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青春,只有一次,要怎麼樣?才能活精彩?也就只有自己知道。青春,是年輕、年少的最快樂的時光,青春,是老年人最愛回憶的時光。青春就只有那麼一次,我們要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活出屬於青春的滋味。

  青春就像一杯香濃的牛奶,純白的像一張白紙,不含半點雜質,青春的我們也是一樣,擁有者像牛奶一樣單純的思想。開心的時候,我們的笑容無比燦爛;傷心的時候,委屈的淚水會在我們眼眶裡打轉;尷尬

  的時候,我們的臉紅的好像熟透的蘋果;生氣的時候,我們把牙齒咬的咯咯直響我們盡情地釋放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從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我們在肥沃的土地上開闢生機勃勃的田地,在屬於自己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翱翔!

  青春就像一杯果汁,酸酸甜甜,令人回味無窮。我們的青春不正是一杯甜中帶著酸,酸中透著甜的果汁嗎?是啊,青春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再晴朗的天空也會有烏雲掠過,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不知不覺的包含在了生活的幸福與甜蜜之中,蕩然無存。只是回想起來,還是會有那麼點點酸,點點酸中帶有絲絲甜意,於是,我們被深深地陶醉了

  青春就像是一杯可樂,剛倒出瓶口就會沸騰,充滿活力,我們的青春不正是如此嗎?年少的我們充滿了激情與活力,如同那肥沃的平原上剛剛伸出頭的小草,勇於拼搏,勇於奮鬥。展現我們活力四射的青春。

  青春,更像是一杯咖啡,它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向我們發出深沉的呼喚,當我們禁不住它的誘惑,端起杯子細細品味,那份苦澀便會湧上你的心頭。在你搖頭嘆氣之際,卻又會感受到咖啡那特有的醇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一個成語:苦盡甘來,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不品味咖啡的苦澀,怎能收穫到滿口的餘香?不經歷失敗的痛苦,怎能品嚐到成功的甘甜?所以,只要我們讓自己的聰明智慧和果敢的意志化作強大的力量,那份醇香將會充滿我們的心房。

  青春的味道是什麼?是牛奶?是果汁?是可樂?是咖啡?誰也說不清楚,青春是多姿多彩,每個人的青春如同那百花爭鳴般活力四射。但是,我知道,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幸福的,青春是珍貴的。讓我們滿載青春的憧憬,珍藏青春的理想,品嚐青春的不同味道!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2

  20xx年是五四運動92週年,為弘揚五四精神,激發青春活力,展示青春風采,動員引導社群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光明社群團支部積極組織廣大青年團員開展愛護鐵路護路的活動。

  社群團員和青年志願者透過向居民宣傳如何愛護鐵路、安全出行,勸導居民不攀爬、不跨越、不損壞鐵路設施,自覺遵守鐵路規定,提高鐵路安全常識。透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對護路進行宣傳;組織青年志願者、社群團員對鐵路沿線的衛生進行清掃,發現附近有居民種植花草等對其進行講解,以確保社群內不發生鐵路安全事故。

  在此次鐵路護路活動中,大家都能體會到:愛路護路宣傳教育工作很重要、是基礎,人人都愛做,也人人都會做!但如何做好、做大、做強,真正做出成效來,達到預期效果和目的也不容易!尤其是要做到讓鐵路沿線的群眾,人人都守法自護、主動參與護路聯防,這也是我們社群廣大青年的一種良好的願望和美好的理想!

  總之,愛路護路宣傳教育是一件做不完、永無止境的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我們青年人要把握時代脈搏,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積極參與各項社群活動,並持之以恆的把各項活動做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使自己的青春時光充實而又有意義。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3

  年輕的我,意氣風發、躊躇滿志,驀然回首,往昔幕幕展現在眼前:兒時的我,總盼望著長大,視父母的關愛為枷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獨立自由的生活;隨著心志的逐漸成長,我悄然發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父母,此時的我只有懷著感恩的心情,在父母饋贈的聖水甘霖中幸福成長;漸漸懂事後,我開始為自己的事情煩惱:初中時我的理想就是考取重點高中,為了這個宏偉目標,我含辛茹苦、披星戴月、不分晝夜

  地與書桌為伴。中考猶如一場浩劫,弄得人遍體鱗傷,結果卻事與願違,心力憔悴的我跌跌撞撞地走進沔城高中,失意與彷徨如陰霾一樣籠罩在我心頭。善解人意的母親看出端倪,鼓勵我說:"城中嚴格的管理制度,將會給你提供學習的最佳場所;城中嚴明的紀律,將是你學習的最佳保障;城中優秀的教學質量,將為你施展鴻圖添磚加瓦"母親的話,振聾發聵,擲地有聲,但我卻一直將信將疑。

  於是我開始在校園裡尋找:課堂上,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老師們,循循善誘、娓娓道來,老師的博學無私、嚴謹執教與學生的'樸實好學形成良好的互動,課堂上的氛圍融洽而和諧;元旦晚會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臺上精彩不斷,臺下掌聲陣陣;自習課上,同學們如飢似渴地吸收著書本上的營養,認真而又投入;操場上,足球比賽、籃球對抗,輸了,別洩氣!贏了,祝賀你!握一握手,頃刻,賽場上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難以忘記,為了推行熄燈制度,班主任每晚巡邏值班到深夜;難以忘記,為了監督教學質量,學校領導經常深入教學區,認真檢查每個教室的課堂情況;難以忘記,為了規範同學們的就餐行為,老師和學生幹部們一起,每天早早來到餐廳進行監督檢查,是的,我們的學校還年輕,但,這正是活力的象徵!是的,城中還稚嫩,但她前途無量!不知不覺中,我發現自己已深深愛上她了,我完全把自己植根在這片土壤中,我的內心深深烙上了城中的印記。

  那麼,我們該為她做些什麼呢?為了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有的同學參加了社團,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有的同學力爭擔任學生幹部,為學校的學生工作奉獻熱情和力量;有的同學發揮特長為學校獻技獻藝;還有的同學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動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

  一個人的努力對於整個學校的發展來說如滄海一粟,但是如果把每顆愛校之心聚集起來,力量可謂無窮。畢業後再回首美麗的母校,我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無愧於高中三年生涯,我為我的學校驕傲!"

  年輕與夢想齊飛,這不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力量。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4

  初夏大概是最容易讓人聯想到青春的。在我們花一樣的年紀裡,有彷彿永遠不會停止的蟬鳴。陽光透過教室窗外的樹葉打下來,照到某個人的側臉,每每都會讓你呼吸停一拍。剛交上去一張試卷,卻又收到另外三張,彷彿永遠都做不完。但只要能和朋友在一起,似乎永遠都沒有煩惱。那時候的我們,也許是屬向日葵的吧,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我們。曾以為,青春還很長,可等回過神來,青春卻早已成了回憶。

  青春是成長,是少年悸動,是豆蔻年華初綻放。

  十八歲成為了青春的代言人,十八歲也成為了成長的代名詞。這一年,我們嬉嬉鬧鬧,放肆歡笑,但我們也感受到了競爭的殘酷。這一年,我們終於成為法定意義上的“成年人”。但還來不及炫耀,生活就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推著我們往前走。這一年,我們每個人都做出了自己作為“大人”的第一個選擇,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選擇,許多人選擇了不同的方向。這一年,成長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路,你得自己走了……

  青春是告別,是宿命來臨,是此時分別彼時靠岸。

  如果青春是一部電影,總會迎來落幕的那一刻;如果青春是一首歌曲,總會唱到曲終人散的時候。那時的我們,第一次踏上了離家的路,或求學、或為生計。我們跟夥伴告別,但約定以後一定要常聯絡;我們跟家人告別,相互答應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我們跟自己告別,告訴自己“我已不再是小孩”;我們跟青春告別,卻沒想到,青春才剛剛開始……

  青春是奮鬥,是屢戰屢敗,是屢敗後面的屢戰。

  如果說青春有什麼銘心刻骨的地方,那一定是那些曾經奮鬥過的歲月。我們鬥志昂揚地加入社會,對所有的東西既好奇又興奮。那時的我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施展拳腳。我們幻想著自己會像古時的將軍一樣,征服一片天地。然而社會是現實的,更是殘酷的,也許我們成功過,但更多的是不斷地挫折。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也許某一瞬間,真的會覺得自己撐不下去。我們痛哭過、我們酒醉過、我們無數次想放棄過,但第二天起來,看著依然升起的朝陽,我們收拾收拾自己,選擇繼續上路。因為我們知道,只要努力奮鬥,只要繼續堅持,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也許一年,也許五年,也許十年,但,那又怎樣?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5

  或許到了我們這一代可以稱之為“垮掉了的一代”,漫無目的地追尋夢想而終不得其果。

  然後絕望,漸次頹廢。倘如預言家所說的那樣,我們是新生的一代,但同時也避免不了面臨垮掉的危機。起初覺得青年人應該是自強不息,而今頓然失真,愧於言語。青年人所需要的一股活力好比是河流的源頭,渾濁骯髒雖不是他們的本性,但也不見其清澈見底之貌。

  愛國,天天談愛國。何為愛國?縱不知其標準定義,但也絕對不是現在人人所謂的“愛國”。

  愛國不是在虛擬的網路中傳播諸如“不吃外國的肯德基、麥當勞”此類的言論,回想就是你自己一星期去幾次肯德基、麥當勞,雖嫌昂貴也從不吝嗇。比起當初在網路上的壯志豪言就遜言失色了,問其原因,無人認為這事牽扯到愛國,不甚慚愧。

  也許“嚴重性”在他們眼中,最關注的只不過是後一個字,如此取捨,絕妙之極。“五四”中的青年人是值得大家所稱讚的,說他們是適應國家建設的新一代,我不能說他們都是愛國的,因為“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是“追求民主與自由”。可如今還有誰能勇敢地站出來:我們要民主,我們要自由!有誰?

五四青年節作文 篇6

  五四青年節,太太單位晚餐有集體活動,兒子自然也不回家吃飯。獨自一人在家,便有了晚餐之外的一些感概。

  青年的概念是一種模糊概念,隨國家、歷史以及社會政、經濟、組織、文化等變化。聯合國曾於1985年國際青年年首次將青年界定為15至24歲之間的人。但世界衛生組織的界定是14-44歲的人為青年。大概是從生理和心理成熟度上考慮的。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界定是14-34歲的人為青年。這大概是比較符合世界主流社會認知的綜合界定,我國國家統計局採用的就是此標準。學生時代我雖然並不清楚這些標準,卻本能地腹非共青團和青年聯合會中的“高齡”存在。實際上,青年聯合會的標準是18-40歲。共青團是雙重標準,普通共青團員為14-28歲,擔任領導職務者不受此限。新任團中央第一書記陸昊現年41歲,已是和平年代這個職位最年輕的。港、澳、臺地區一般界定10-24歲的人為青年,與童子軍的年齡多有交叉。

  當然,法定或組織確定的標準之外,每個人的自我感受和外界的認識是多樣化的。標準與認識也是與時俱進的。現代都市社會中,人的主觀年青化已是潮流。以前看港臺綜藝節目,初見三十好幾的大老爺兒們自稱“男生”,曾起一身雞皮疙瘩。現在早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以前覺得四十歲的人已經很老,現在卻覺得很年青。當兒子調侃老爸已老之時,我覺得自已還沒長大呢,怎麼一下就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