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熱門】民俗作文錦集五篇

民俗作文

【熱門】民俗作文錦集五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俗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作文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家鄉的端午節 生在江南的'我,獨鍾於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從農曆五月初一便算開始了,初一一大早起來,把頭天準備好的菖蒲艾葉,用紅紙黑線一紮一紮紮好,一般為一棵菖蒲和一叢艾葉為一紮。每兩紮為一對,擺放在門兩邊,放在大門兩旁的會尤其大些、粗壯些。據說擺放這些菖蒲艾葉是為了驅邪,好平安迎接端午節的到來。逐個門擺放好後,燃放一串鞭炮,端午節的氣味就可以聞到了。

  家裡的主婦忙裡偷閒地準備好粽葉,洗淨剪去硬角,淘好糯米加上紅豆,拿出一些細帶來,請上鄰居主婦們一起幫著紮起粽子,說說笑笑,一串串有稜有角的粽子紮好了。接下來就是下鍋煮,待五六個小時後,粽子的香味就飄滿了小屋小院了。走在村子裡總會不期然地聞到這種特有的香味,讓人不禁想起端午節來到了。

民俗作文 篇2

  泱泱華夏,悠久的歷史令人沉醉,古老的飲食文化也撥動著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絃。

  嘉興,一座古樸而美麗的江南小城,尤以粽子、南湖菱等特產聞名。嘉興的粽子極具特色,有鹹有甜,軟糯適中,有著江南特有的玲瓏之態。嘉興的農村常在端午前後包粽子,農婦們先洗淨粽葉,包出一個類似小三角狀的形狀,然後在裡面加上糯米和餡兒,最後再把粽子用線纏住,當裹粽線打成結的那一刻,也是美食之旅啟程的一刻。接下來的時間,便只需耐心等待,烹煮的沸騰聲,醉人的粽香,牽動著每一個期待美食之人的心。

  紹興,與嘉興相隔不遠,但在飲食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紹興人不像嘉興人那麼喜甜,他們更愛黴”物。紹興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平地,因為氣候和溼度的關係,紹興人的生活中便多了許多黴”物:如黴乾菜,黴豆腐等。其中還有一種我認為和黴乾菜相似的食物,稱作黴筍乾。當地人先把煮好的筍切成條,然後放在大竹匾裡進行照曬。黴筍乾做成後,密封儲存就可以了。黴筍乾可以做湯,做菜,也可以做配料等等,可謂百搭之物。

  無論是嘉興的玲瓏精緻,還是紹興的因地制宜,我都將細細品味,它們都是我的家鄉,都承載著我濃濃的鄉情!

民俗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花市何處有?計程車直駛望海村。”星期五,我與爸爸到江北觀音橋的望海花市去開了一番眼界。

  剛進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撲來。接著聽見了鳥叫聲和人們販賣物品的吵鬧聲。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熱鬧啊!”我隨著爸爸走了進去,那鮮豔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的雙眼,使我的眼睛迷濛了,這一叢,那一簇,讓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我和爸爸一邊挪著小小的步子,一邊觀賞一些奇花異草。有綠葉鑲嵌著像貓眯眼睛的斑紋,葉底是紫色的,叫“鑽石貓眼”;有像獅子頭的“三色堇”;還有能捕捉蟲子的“豬籠草”……我在花店裡看見了許

  多鮮花的種子,我很感興趣,併購買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綠的寶葫蘆花種。 走過花店,我和爸爸又進入了觀賞魚市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畫卷。那一條條可愛的小魚兒輕巧地穿過顏色各異、形態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小魚跳起了“搖擺舞”,我在魚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還發現了一些不曾見過的小魚。有身體很長愛左右搖擺的龍魚;有尾巴像剪刀身體漆黑的象鼻魚;有全身血紅,猶如一簇火苗的血鸚鵡……

  “嘰嘰喳喳”這叫聲連續不斷,原來是一家鳥店發出的聲音,我走進去瞧了瞧。有活潑的小麻雀;惹人喜愛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猶如一團棉花的鸚鵡……

  清明節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來購買美麗的鮮花,去祭奠先逝的親人,以對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掛念。我為這文明、古樸的民風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國人要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清明時節——家祭無忘思乃翁。

民俗作文 篇4

  今天,我和媽媽還有朋友們一起來到我的外婆家——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河上鎮東山鎮。參加這裡一年一度的年糕節。

  來到村內我看到好些人揹著背馬紙羅傘,媽媽說這土話叫做“背馬燈”。於是我和夥伴們打算各自挑選一個背起來。“哇”我不禁叫了出來,它好重,完全不是我能背起來的重量,我鉚足勁也只能抬起一小點,我只能靠著後面叔叔的幫助下將這馬燈完完全全背起來。

  沒過多久,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們來到金氏家廟,因為有人在裡面搡年糕。我扭著頭四處張望,我看見了許多搡年糕的工具,有碾子、石磨、搗臼,以及一大堆我叫不出名字的器具,讓我們大開眼界。這時一旁的師傅邀請我們去參觀如何搡年糕,只見師傅先將米粉摻水,然後放至蒸籠裡去蒸。這燒火也是有大名堂的,師傅一直在火堆旁邊仔細觀察著,時不時加把柴,又時不時地拿出幾塊木柴,減小火候。沒過多久,終於蒸好了,師傅將蒸籠中的米粉倒到搗臼之中,接下來就是重頭戲,搡年糕了!

  “嘭,嘭,嘭”只聽見身旁發出十分巨大的聲響,我和小夥伴定睛一看,只見一位師傅正在用大木錘捶打著年糕,而旁邊還有一名師傅還時不時地給年糕翻翻身,彷彿它在做一個美美的按摩。

  隨著時間的流逝,年糕也在一錘錘中華麗變身,變得光滑白嫩,不再是之前那個“毛頭小子”的樣子。現在的它就是一名公主!師傅可能是覺得差不多了,將年糕從搗臼中取出,順便掰下幾塊分給了我們。我摸著手中暖呼呼的年糕,小心翼翼地咬下去,美味,我的腦海中只有這麼一個詞來形容它,同時感覺心裡也暖洋洋的,很溫暖。

  我們都拿著手中的年糕,奔向我們的爸爸媽媽,因為我們想讓這份溫暖也同樣傳遞給爸爸媽媽,也讓他們嚐嚐這美味的年糕!

民俗作文 篇5

  新年天晴朗,萬里無雲,草青青,水清清,小鳥也在枝頭吟鳴,太陽帶著多彩的燦爛東昇。

  新的一年來了,我們一家都在忙著辦年貨,爸爸將春聯貼好,春到福又到。媽媽忙得不得了,廚房做年糕。奶奶出去買青菜,讓我們吃得飽飽的。我去買綵帶,來裝飾家裡。

  等裝完了家裡,我們就出去放鞭炮了。我先點了一支魔術彈。“哧——”魔術彈噴出一個個彩色的流。“紅的!”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黃的,綠的,藍的......,”爸爸媽媽也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接著,爸爸又點了一根菸花,它噴出了五顏六色的火花,爭芳鬥豔,飛到了天空上,爸爸媽媽都笑出了眼淚,火光照亮了他們帶皺紋的臉,他們有一顆不老的童心啊!

  零點的鐘聲敲響了,我們告別了——馬年,迎來了——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