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俗作文錦集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俗作文 篇1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要了解民族風情當雲南莫屬啦。
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悠閒的牛羊,熱情的歌舞,勤勞熱情的金花、阿鵬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昆明的民族村,許許多多的民族村寨一個比一個新奇,一個比一個有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
來到麗江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築,唯美的小橋流水人家,形形色色的精美客棧,綿綿的細雨都給這裡增添了一番獨有的情調。麗江是納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這裡有古老的東巴象形文字,一圈兒,一劃兒,都隱藏著有趣的含義;這裡有美味的納西小吃、甜甜的米糕、香香的烤肉,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這裡有太多獨特的物品,摩梭女兒國的圍巾披肩、東巴香菸香水,樹皮服飾、碳燒畫等等,每一樣都無比新奇……當然了,這裡還有熱情好客的納西人民。
大理位於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更是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古樸幽靜,屋舍儼然,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碧綠的水草順著水波輕輕擺動。古城洋人街的各國風味小吃讓人垂涎欲滴。大理是白族的主要居住地。白族的風土人情也非常獨特,讓我大開眼界。比如:白族的建築很有特色,居民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房子上面放著貔貅,門檻底下埋著貔貅,光從房子的外觀就可以知道這家人是經商的、做官的還是普通百姓;白族的 "三道茶"更是有特色,蘊含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道理,喝了之後令人意猶未盡 ……白族的婚俗也更是奇特,比如“掐新娘”,親朋好友對新娘子的祝福竟然是去“掐”她,掐得越狠代表對新娘子的祝福越深,這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啊!
讀書可以讓我們長知識,旅遊更可以增加我們的見識。在雲南的一週裡,我瞭解到了許多獨特的民俗,希望今後能有機會了解更多的東西。
民俗作文 篇2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非常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民間活動,這裡列舉二三。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非常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民俗作文 篇3
4月12日我跟隨寶雞日報小記者團來到了“寶雞民俗博物館”參觀,並跟大師學畫馬勺臉譜。
上午9點半,我懷著好奇激動的心情跟隨講解員進入館內,我們先參觀的是二樓的展廳,裡面陳列的是各種西府民俗工藝品和勞動工具等。比如說剪紙、馬勺臉譜、泥塑等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剪紙和馬勺臉譜了,因為喜歡,自己平時也剪一些簡單的剪紙和畫一些簡單的臉譜,但看了這些,才知道我還有很多很多需要學習,讓我感到民俗藝術是多麼偉大啊!
接著我們又來到一樓的展廳。這一層陳列的是西府人生,包括人出生、滿月、成人,婚喪嫁娶等不同的階段的習俗。在講解員阿姨繪聲繪色的講解下,讓我瞭解了我們寶雞人的很多風俗習慣。那些表現風俗的蠟像做的跟真人一樣,真的是活靈活現,那麼多的風俗多麼有意思啊!
參觀結束後,就由陝西民間藝術大賽金獎獲得者、省工藝美術大師張選武(岐人張)老師交教我們畫馬勺臉譜,剛從展廳裡看到各種的馬勺臉譜,感覺好神奇!現在我就要自己親手畫了,還真的有點激動。
首先,老師給我們發的是不同的馬勺,一、二年級的同學拿已經勾好邊的馬勺,而剩下的人則拿沒有勾邊的馬勺。今天發的是包公的馬勺,老師先讓我們將邊勾好,然後把包公的頭頂塗黑。我勾的邊很好,可是在勾最後一筆的是侯,我旁邊坐的男生突然撞了我一下,讓我在不需要勾邊的地方留下了一個“一”字型的“傷疤”。當我在愁怎麼辦的時候,忽然想起自己帶了白顏料,我立刻將白色拿出來,在留下“傷疤”的地方塗了塗,立刻恢復和原來一樣了。線勾完了,開始塗頭頂,頭頂只是黑色,很簡單,不一會就塗完了。頭頂塗完了,現在開始塗臉,臉是赭石色的,也很簡單,兩下就塗完了。塗完後,老師又讓我們用紅色把包公頭頂的月亮和嘴塗了,塗完後,就可以進行評比了。
評比是老師在每個組評選出畫的最好的臉譜來上臺領獎。我真的沒想到我的作品被老師選中了,獎品是張老師親手畫的一個馬勺臉譜,我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後來老師還鼓勵我要把這個愛好堅持下去,我也更加有信心了。
透過這次活動,我又瞭解許多寶雞的習俗文化,讓我感受到了寶雞文化藝術的美,它是我們寶雞人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要保護它,讓它永遠發揚傳承下去!
民俗作文 篇4
秋日的晚風帶著落葉,一起飄蕩在小路上,夕陽燒紅了天邊的白雲,眼前那棵高大而粗壯的柏樹,盡顯滄桑。耳邊傳來是“咿呀”的聲音。
兒時是在老家度過的。夏日是炎熱的,姥姥喜歡在正午躺在那藤椅上,拿著一把又大又圓的扇子,輕輕地搖。旁邊放一個略顯破舊的收音機,放著是那“咿呀咿呀喲”的京劇。姥姥很喜歡聽著戲,她什麼戲都聽過,像是黃梅戲、豫劇、呂劇等等。不同地方的戲,從她那破舊的小收音機裡傳來。
我那時還小,聽不懂裡面在唱些什麼,想和姥姥說說話,她一邊扇著扇子,一邊做了一個“噓”的動作,示意我不要說話,我只好趴在她的腿上,藉著扇子的清風,進入夏日涼夢。
後來,再大些,勉強可以聽清一兩句,但是仍然不懂意思。中午陪姥姥聽戲已經成為了習慣。不同的是我喜歡趴在風扇前,聽戲。風扇的風吹的總是很大,將我的頭髮到兩邊,猛烈的清風撲到我臉上。耳邊依然傳來的是“咿呀咿呀喲”的唱戲聲。
那天早上姥姥起得很早,在院子裡忙來忙去,我揉了揉朦朧的眼問她:“今天有什麼好事嗎,為什麼這麼忙?”
她回過頭,臉上帶著笑,以至於她臉上皺紋都變成優美的弧形:“今天村裡要來唱戲的,一會去看啊!”說完她又去忙活。看著她彎的似弓的背,在清晨的曦光下留下了一個彎彎的背影。
臨近中午,姥姥便領我去佔位。走到柏樹下,已經有很多人了,姥姥找了一個地方放下馬紮,坐下。而我偏要擠到前面看個清楚。
終於等到開場,臺下的人紛紛鼓掌,簾子被掀開,從裡面出來一個臉上抹滿油彩、身穿戲服的人出來,身後跟著些和他一樣的人。一場下來,人們喝彩不斷,我也跟著鼓掌,似懂非懂地看著臺上人所唱的悲歡離合。
一直表演到下午才結束,我一直坐在最前面,不曾離開,生怕別人搶了我的位置。這中間有人來,有人走,有人罵故事裡的人物,有人笑故事裡的情節。
再後來,我離開了家鄉,便再也沒有看過戲,直到那天突然很想看戲,那種思念湧上心頭,我終是買了一張票去聽了一場戲。聽的人很少,不似當年那般熱鬧,耳邊依然是“咿呀咿呀喲”的聲音,可終究感覺少了些什麼。
臺上的人唱著一個個不同的故事,臺下的人越來越少,我依然坐在那裡聽他唱完,他們熱愛傳統文化,並且願意傳承下去,他們值得尊敬。
迎著風走在路上,看著人來人往,世界終是變了,變得越來越好,很多高科技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可有些東西卻在慢慢消失。人生中,有些人來了,有些人走了。就像戲裡唱的悲歡離合,就像詩裡說的月有陰晴圓缺。
落葉跑到我腳下,我將它們輕輕踢起,耳邊迴盪的剛才的戲,不禁哼了兩句,一切剛剛好。
民俗作文 篇5
這個國慶節,雖然沒有去外地旅遊,但是我閱讀了本書《中華五千年民俗》。書中詳細記載了中華五千年來封建社會中的各行各業的各種習慣,如節日節氣、婚喪禮儀、服飾打扮的由來,讓我受益匪淺。
何謂民俗?民俗即民間的風俗,指國家民族中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可能有迷信成分,也許沒有科學根據;但是一直流傳至今,這樣它必然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流傳了幾千年,那就形成了一種文化、風俗。那它就值得人們去了解、學習,並尊敬它。
透過閱讀,使我對祖國民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於以前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民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更加熱愛祖國的的文化,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我越讀越愛不釋手,竟然一下全部讀完。雖然很多民俗我不能記住,但是我覺得好像和很多人進行了對話和去了很多地方去旅遊。我和爸媽溝通,以後有時間一定去這些地方看看(比如20xx年去了桂林,感受了那裡少數民族——壯族的民俗;20xx年去連州也感受到了瑤族的民俗),更加深入瞭解這些文化,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民俗作文 篇6
在深圳,當然要去國貿大廈、人民廣場、中英街等處,看那高樓林立的街市,感受開放前沿的氣息。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遊錦繡中華民俗村。
錦繡中華民俗村座落在美麗的深圳灣畔,佔地30多萬平方米。該園將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微縮複製在園中,是中國最全最精緻的微縮景觀群。
園中綠樹蔥翠,曲徑通幽。邁步在充滿南國情調的花叢間,沿路觀賞精製的景觀。這些景觀並非隨便塑造的外觀模型,多為按1比15的比例原樣仿建,個別景點為1:10或1:8。較之於原物,雖然形體小了,但結構、構築方法完全相同,是一磚一瓦砌起來,一梁一柱搭起來,一樓一院壘起來,一間一廳並起來,毫不含糊。況且,除了用建築、雕塑方面的能工巧匠設計製作外,還請原景地的專家學者親自參與制作和實地感受,充分保留了景觀的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就連山林園樹,都能達到與建築景觀比例協調,真是不簡單。當你看到這麼的大“盆景”一組組排列時,怎能不雙手稱讚。
園中景物皆按祖國版圖上的相應方位佈置,既有塞北高原的蒙古包,也有江南水鄉的小村落;既有世界屋脊上的布達拉宮,也有美麗海島上的椰樹林。此處看到北京故宮的金碧輝煌,彼處望見長江三峽的曲折動人;這邊是應縣木塔、懸空寺,那邊有少林寺院與塔林;看齊魯,得見泰嶽高峰、孔廟大殿;觀荊楚,則有滕王飛閣、黃山峻影。考雲南見崇聖三塔,尋貴州遇布依村寨。長城能留影,晉祠可生情,避暑山莊的風韻異常動人。景觀多,看不盡;感受多,說不全。一個個景觀,沒見過實景的,在這裡看個大概,聊以解雙眼之讒。已覽過實景的,再借此加深印象,回味無窮。再說了,這些景雖小,卻也小得可愛,其精巧之韻,具有無窮的魅力,不然,遊人們“一日遊遍全國”的夢想怎能實現呢!
配合這些反映祖國山河之美、能夠激發愛國之情的微縮景觀,園中還有一些精美的點綴。比如景區門口那塊聳起的石頭,石頭旁邊那架高大的木製水車,就很能激起遊人的情味。園內有彩橋架河,奇石臥草,綠水行舟,美圖掛牆。累了有路邊連椅可坐,樂了有輕快音樂可聽。遊人們或一二攜手,三五成群,或老者攜兒帶孫,或青年牽夫挽妻,或遠來者匆匆觀去,或近居者緩行慢觀。一群少年天真爛漫,說笑聲如唧唧喳喳的小鳥。幾個穿著綵衣的藝術生舞動著手腳,翩然飄過我們的眼前。
景區裡,在特設的地點,有特別的民族風情表演。一撥撥少數民族演員,穿載本民族代表性的衣飾,載歌載舞,盡情地傳遞著那個民族特有的風韻。有的表演還可讓遊客們參與,當你加入到唱唱跳跳的隊伍會,會感到十分新奇。比如,參與傣族朋友的潑水節,挎包收起,肌膚露出,小盆端來,水花濺去。把潔淨清涼的聖水潑向空中,潑向對面,潑向眾人,那種歡快與熱烈,火爆了周圍的空氣。
正好,我在這個景區看過微縮的石林,接著去了雲南。在雲南假了包換的石林真容面前,拿出在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石林前的留影,兩相對照,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