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關於節日民俗作文合集5篇

節日民俗作文

關於節日民俗作文合集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節日民俗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節日民俗作文 篇1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期待已久的民俗節。一聽到這個訊息,全班同學都不禁歡呼雀躍起來,教室裡好不熱鬧。

  我們班選擇的城市是海南三亞,三亞是一個陽光充足、物產富饒的城市,體驗活動是保齡球。這個保齡球跟平常的保齡球可不一樣,而是用三亞特產椰青做的。同學們在椰青上畫上各種各樣、五彩斑斕的畫,還在A4紙上畫了印象中的三亞,然後懸掛在教室裡,大家自己動手,把教室打扮得美輪美奐。

  民俗節活動豐富多彩,有剪紙,有新疆舞,有射箭和猜燈謎等。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402班的盲人投球。我和幾個好朋友排了好久的隊,終於輪到我了。我心裡又緊張又興奮,旁邊的志願者給我們戴上眼罩,眼前一下子變得黑乎乎的,伸手不見五指。此時我心裡忐忑不安,懷裡像揣著一隻小兔子。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前挪。因為不確定籃筐具體在哪個位置,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趕緊調整好情緒,向左移了一步,沒有摸到。又向前移動一小步,咦,這裡怎麼有個空的東西?應該是籃筐吧,我把球投了進去,耶,成功了!我鬆了一口氣,像卸下了千斤重擔。

  就這樣,一個遊戲一個印章,等我集齊八個印章,就箭一般地衝向室內體育館換美食啦。剛剛進門,美食的香氣就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每個攤位上都擺著琳琅滿目的食品,有好吃誘人的糖葫蘆,有熱氣騰騰的牛肉粉絲,有憨態可掬的雪人蛋糕……但最好吃的就是那胖乎乎的“小老鼠”,那是503班的美食,還沒開始做呢,外面就排起了長龍。師傅先把一個糖團搓一搓,再用吹風機吹吹,邊吹邊用手捏,最後一隻栩栩如生的“老鼠”誕生了。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真讓人回味無窮。

  民俗節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期待著下一年民俗節快點到來。

節日民俗作文 篇2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粽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含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節日民俗作文 篇3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總是特別重視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著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特有的節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說起元宵節,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了。在元宵節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元宵節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起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邊欣賞著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著人們歡慶元宵佳節的樣子,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起慶祝象徵美滿的元宵佳節。

  啊!這是一派多麼祥和、熱鬧的景象啊!這就是我家鄉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獨有的習俗!

節日民俗作文 篇4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個個都笑容滿面,他們沒有憂愁,沒有悲傷,他們的內心只有一股說不盡的歡樂。春節的來臨,就意味著新的一年的開始,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是的,要想在新的一年裡有所收穫,就必須在新年之時制定好新一年裡的計劃、目標。新的一年,新的世界,將帶給你新的生活與成就,我們要以一個嶄新的自我去勇敢面對那些機遇與挑戰,闖出屬於自己的新的一片天地,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的,清明的腳步臨近了。每當我回憶起這句詩,我就想起在地下的“熟睡”了的祖先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讓我們與我們的祖先的一次聚會,在那一天,我們一行成群結伴地邁向山坡上,帶著那一縷縷的懷念到祖先的面前祭拜,希望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健康,永遠快樂。

  端午節,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為的是紀念我們的民族英雄——屈原。屈原為人正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但當時的社會環境卻使他難以在社會立足,他遭到了身旁那些奸臣小人的排擠,懷才不遇,一心只想為國家做貢獻,卻無處施展,最終只能懷著悲痛的心情隨江水漂流。兩千多年後,人們還在懷念他,紀念他的忠貞愛國,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作為他的紀念日。

  中秋節,代表著團圓,每年的八月十五,每個人都將團聚在一起,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度過一個美好的節日,無論有多遠,他們的心都永遠地、緊緊的在一起;晚上,他們就在那明亮的月光下共同欣賞那圓圓的月亮,許下自己心中最美好的願望。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而這些傳統節日伴隨著它一路走來,讓它更有明顯的中華民族色彩。

節日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福清。那兒山清水秀,人們生活美滿。而家鄉的習俗和小吃更是讓人大開眼界、讚不絕口:清明節吃光餅、冬至吃番薯丸、春節吃海蠣餅……其中我最喜歡的當屬春節時吃的海蠣餅了。

  海蠣餅由麵粉、海蠣、胡蘿蔔絲、瘦肉、紫菜做成。入鍋炸完之後,外皮金燦奪目、香脆可口。裡面的餡料呈金字塔狀,上層的海蠣、瘦肉,柔嫩多汁;下層的胡蘿蔔絲、紫菜清爽美味。一口下去葷素搭配、海陸俱全。那味道,神仙走過都要停下嘗一嘗。

  春節期間,福清很多人家都會炸海蠣餅,這成了福清特有的習俗。春節期間,你若去福清鄉下,便能聽見那不絕於耳的噼噼啪啪的炸海蠣餅聲和煙花爆竹聲。我們家也不例外。只見外婆將油倒滿了鍋,拿出了一個鐵製帶柄小圓鏟,將麵糊均勻地塗抹在上面。然後又將紅寶石一般的胡蘿蔔絲放於底下,再將褐色的紫菜放在上面,接著將海蠣和肉放在上面。這海蠣可是整個海蠣餅的點睛之筆,沒了它,海蠣餅定會失掉一半的美味。這海蠣必須用剛剛撈上來的新鮮海蠣,只有這樣,海蠣餅才會那麼鮮、那麼香。最後再塗上一層面糊,入鍋用中火炸10分鐘左右便好了。可10分鐘對我來說卻很漫長,我像只饞貓似的不停地在油鍋旁轉悠,等著做第一個吃海蠣餅的人。海蠣餅終於出鍋了,我一口咬下去,香軟的海蠣在口裡慢慢融化,再加上香脆的皮,美味至極,一股香氣直沁心田,簡直比山珍海味還好吃呀!

  說起海蠣餅,還有一個傳說呢!當年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海蠣、番薯粉混合加水然後炸成餅吃。這便是海蠣餅的起源。可見我們福清的海餅還是小吃界的“長老”呢!

  我愛我的家鄉,愛那可口誘人的海蠣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