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坐高鐵二等座走紅的劉先林院士

坐高鐵二等座走紅的劉先林院士

坐高鐵二等座走紅的劉先林院士

  導語:穿一雙舊皮鞋,78歲高齡仍趴在高鐵二等座上準備報告……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乘高鐵照走紅。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坐高鐵二等座走紅院士:每天再忙也都給妻子做飯

  穿一雙舊皮鞋,78歲高齡仍趴在高鐵二等座上準備報告……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乘高鐵照走紅。

  作為頂尖科學家,劉先林的選擇令廣大網友們坐不住了,這才是民族的脊樑!紛紛發表評論為劉先林院士點贊。

  @蔥香炒饅頭:這才是民族之魂,共和國脊樑

  @肉丸鬥鬥兒:這就是老一代科學家,真正為中國做貢獻的人,樸樸實實,認認真真,他們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這些人,工資待遇再高我也沒意見

  眼尖的網友還發現了劉先林院士穿的舊皮鞋,十分樸素。

  @李榮正:看穿的鞋,又是一個掃地僧

  @嬉皮十萬大師兄:看腳上,感動得要哭

  @INFJ827:這個比什麼鬼的頭條熱門娛樂明星正能量多了

  “高鐵二等座上最高貴的乘客”、“真正的民族脊樑”,網上對劉老的盛讚連綿不絕。

  對於一夜爆紅,劉先林院士表示相當意外和不適應,而他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的同事更是說,其實劉先林院士在高鐵和飛機上工作就是他的常態,而樸素的衣著也是他的日常。

  現實中,真正的劉老是怎麼樣的?他的工作和生活又有哪些引人注目的點滴?6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終於見到了這位樸素的院士,得到了和他對話的機會。對於在高鐵上工作——

  “蹲在馬路牙子上幹活,這就是劉院士啊。”幾十年了,他一直保持著這種樸素。幾十年了,不管是在飛機上還是高鐵上都在工作,也一直是劉先林的常態。

  對於一夜爆紅網路——

  劉先林坐在高鐵上二等座上改報告的照片從測繪圈傳到網上之後,劉先林和同事們眼裡的“常態”一夕之間爆紅。對於這種爆紅,劉先林覺得意外也很不適應。對於紛至沓來的媒體採訪請求,他一概回絕。

  “我就希望這個事情到此為止,不要再繼續發酵了。”劉先林反覆的強調,他不願意讓公眾聚焦在自己個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日常。院裡有同事和他打招呼,提到“網上爆紅”的事,他也面露靦腆之色。

  對於他的研究專案——

  可是,提到他的研究,提到自己最近一直在推動的鐳射移動掃描車專案,已經透過不同專案數次拿到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劉先林,眼睛依然會發光。他盼望著自己和團隊推動的這個專案可以貼近城市裡每一個人的生活。讓自己的研究成果給普通人生活帶來一些改變,也正是這個老院士最真實的心願。

  一次意外的爆紅

  只是緣起方便改報告

  “那張讓劉先林院士突然“爆紅”的照片拍攝於6月12日。6月13日,劉先林坐在高鐵二等座上改報告的照片傳遍了整個網路。6月14日,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舉辦科技成果釋出與應用大會,劉先林院士做了報告。而那個報告正是坐在高鐵上改出來的。”

  1 坐二等座是常態,車上討論工作也是常態

  那張照片,是劉先林院士的秘書在高鐵上拍的。劉先林和他的團隊當時剛剛去鄭州進行專案交流。交流完成後當天返回。急性子的劉先林想要趕緊趕回北京,還專門改簽了提前兩個小時的車票。坐二等座對他來說司空見慣,因為在車上討論工作實在是劉先林的常態,他總是和他的夥伴們在一起。如果不坐在一起,對於工作來說實在不方便。

  “這是一次意外的事件。”78歲的劉先林這樣回應自己的爆紅。在此之前,由於住的院子附近裝修,劉先林一直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修改6月14日大會上要用到的報告PPT。從鄭州出差返京的路上,他趕緊要在車上把報告改出來。因為用計算機看不到全貌,結構也沒有調整好,必須要打印出來看到整體的效果方便修改。

  2 高鐵上工作的照片爆紅網路,只花了一天時間

  隨時隨地都在認真工作的劉先林,他投入的狀態被一起出差的秘書拍了下來。和劉先林共同出差的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北京四維遠見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留召當時也在場。他同樣也拍下了劉先林工作的樣子,發在了朋友圈裡。配上的文字是:“我們敬愛的.劉院士,一上火車就開始工作了。”

  劉先林身邊工作了十七年的魏佔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劉先林這樣的工作狀態他們早就司空見慣,類似的照片他們很早就拍過。只不過,大家都覺得很正常,覺得這是劉院士常態的樣子,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當天,劉院士高鐵上工作的照片只是發在了他們內部的工作群。“團隊裡年輕人多,發照片只是覺得可以激勵一下大家。並沒有想過要傳播多廣。”

  這張照片,卻先從微信群再到朋友圈,越來越多測繪圈的同行分享劉先林院士的這張工作照。而當這張照片從內部業內分享到引發網路熱播,不過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對於網路爆紅,劉先林很不適應。“這是意外,我不情願看到這個結果。”一貫隨和的劉先林還因此批評了給他拍照的秘書。“我就希望這次意外的事件能儘早結束。”

  一雙灰撲撲的舊鞋

  引發網友猜想和“心酸”

  “讓劉先林院士在網上爆紅的那張照片,很多網友卻關注到了劉先林穿著的那雙舊皮鞋,覺得“莫名心酸”。6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見到劉先林院士時,他依然是赤腳穿著那雙舊鞋,因為穿的時間長了,鞋子有些灰撲撲的。

  “這雙鞋裡的鞋墊讓人走路很舒服很快啊。”對於自己的舊鞋,劉先林絲毫不介意。他說,自己買這雙鞋已經好幾年了。至於不穿襪子,他笑稱自己是“一貫的不修邊幅。”

  1 不拘小節,78歲了仍然堅持每天工作

  “劉院士不是窮院士,也不是說非要節儉,他一直對生活的這些事不那麼在意,他一直覺得要儘量少浪費時間,他的心思都在工作上。”魏佔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一個多月前,劉先林院士去銀行辦事,他仔細一看,發現劉院士的T恤反著穿。有的時候吃飯把衣服弄髒了,他也不是很在意,不會很快去換。劉先林院士的不修邊幅,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78歲了,但是基本每天都在堅持工作。院裡其實給劉先林配了司機,但是他到辦公室都是自己開車,只有限號的時候才會讓司機送一下。

  “老年人各種功能一定要保持,一旦丟掉一個功能就再也撿不起來了,比如說開車這個功能,你失去了就再也沒有了。”對於凡事親歷親為的問題,劉先林的回答是這樣。

  而因為劉先林院士的夫人身體不好,他要照顧夫人。每天上午到辦公室討論完工作之後,他中午都要回家做飯照顧夫人。然後,再到辦公室繼續工作。

  “劉院士的鞋子不差,但他從來想不起來去打理。”魏佔營這樣說。他一直是這樣,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還老資助他的弟弟。他的經濟收入不錯,而且錢是靠科技成果轉化賺來的,但他確實淡泊物質享受。”

  2 對時間敏感,為了趕時間甚至要買站票出差

  劉先林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都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北京四維遠見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專案研發以及應用的工作。測繪圈裡很多重大裝置都是劉院士帶領團隊在這裡研發成功並應用的。

  可是,劉先林院士的辦公室卻並沒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劉院士團隊親自負責的團隊20個人,員工們緊湊地坐在一起,會客沙發也放在大辦公室。辦公室、小會議室、臥室現在都變成了機房,密密麻麻放了很多電腦。魏佔營說,他們搬到這個辦公室時,劉先林院士一來就說要把臥室改成機房,怎麼勸都沒用。在劉先林看來,工作就是要方便,他沒想著自己要有一個私人空間。而在他另外一個辦公室,一張舊椅子可以坐幾十年,坐在哪個辦公桌都能和大家討論工作。“他說,辦公室需要那麼大幹嘛呢。他精力有限,懶得把時間浪費在這上面。”

  對生活沒有過多要求,但是劉先林對於如何利用時間卻總是很敏感。魏佔營說,但凡出差,到車站、機場早了,他總是能提前改簽就改簽。有一次他們去天津出差,離他們的車次還有一個多小時,劉先林想要改簽。車站的人說只有站票。“他當時說站票都可以。”

  最終,沒有改簽,但列車員允許做早一班的車,還好,走了幾節車廂還找到了空位。

  劉先林不願意浪費哪怕一點時間,所以魏佔營早已習慣,他在飛機上、高鐵上改報告、討論問題。“如果他坐頭等座,別人坐二等座,分開了怎麼討論問題啊。”

  “他永遠都停不下來,放假了別人開心,他未必很高興。”魏佔營說,78歲的劉先林總是不會歇著。他開車的時候甚至為了趕時間而刮鬍子。當他們一個3個小時的內部會議終於結束的時候。劉院士剛離開三分鐘,一個電話又打過來了,繼續就某個細節討論。

  一個有堅定信念的人

  盼著為“智慧城市”做點事

  “他沒想過自己怎麼舒服,帶給他樂趣的就是工作上的成就。”這是魏佔營對劉先林院士的評價。但事實上,78歲的劉先林在科學上取得的成就早已耀眼而奪目。他從未停止過他的研究。

  1 他早已奪目,卻不願躺在成績單上休息

  1984年,他研製成功的ZS—正射投影儀以及與之相配套的80個程式的軟體包,獲得國家測繪局科技成果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8年之後,劉先林研製成功集光機電計算機技術於一體的JX—1解析測圖儀和JX—3解析測圖儀,填補了國內該類儀器的空白,JX—3解析測圖儀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4年,劉先林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當選院士之後,劉先林領導科研小組研製成功數字化測繪技術整合及產業化,在2001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0年,“SWDC數字航空攝影儀”又獲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但78歲的劉先林好像並不想就這樣躺在厚厚的成績單上退休了。他和他的團隊目前在做的專案是SSW車載鐳射建模測量系統,按照劉先林的話說,希望為“智慧城市”做點事。

  劉先林的科學生命彷彿特別長,他78歲了,年底即將面臨退休,但他並不想停止工作。“我對於這個車的問題放不下,就想扶上馬送一程。”提到自己的研究,劉先林的眼睛閃著光。

  劉先林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個車載鐳射建模測量系統就是給城市做一個結構化的全息三維地圖,只要車能到的地方,車能看見的地方,就能全自動把周圍的物件目標提取出來。而且,不管是路燈、樹幹、標牌、地面標線、紅綠燈頭等等,凡是能夠看見的都可以全自動分類。這個結構化的三維,資料用起來就很方便。不僅分類,而且是物件化、實體化。每一棵樹都會有自己的唯一的碼。每一個物件都有特定屬性,多高多粗多大等等。這種資料過去很難生產,但現在透過引進雲計算,把原來的計算速度提高一百倍,然後冗餘提取,一下子把之前少量的提取失敗的撿了回來,達到非常高的成功率。

  讓劉先林院士眼裡放光的專案,在全國的城市中還沒有進入到應用階段。他們現在希望爭取可以在鄭州落地。而這個專案,正和“智慧城市”緊密相關。劉先林說,如果是做智慧醫院,醫院人多,病人看病總是很頭疼,從這個科室到那個科室不知道怎麼走。而透過這個系統,可以把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時間控制到最少。以後病人到醫院拿化驗單、支付都可以在手機上解決。而這就需要定位、需要雲平臺。雲平臺可以統籌安排的,到哪個人的時候就會通知你去,不會說是過去排隊。

  2 信念堅定的“工人師傅”,喜歡用國產裝置

  “他就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堅持不放棄不怕失敗的人。”魏佔營說,他們搞科研用裝置,劉先林就喜歡用國產的。他看到以前花巨資買過來的進口裝置沒使用好時,就會心裡特別難受,也因此才一定要把國產測繪類的同類產品做好。“他希望實事求是地去解決問題。”

  劉先林說,即使退休了他也不會撒手不管,但他希望可以讓研究成果都能儘快推廣應用。

  他曾經有一個稱號,叫做測繪界的“工人師傅”,也許是用來形容他的不修邊幅和平易近人。劉先林微笑著,回憶起自己的這個稱號。那時候,硬體裝置出了毛病需要修理,他就會像一個工人一樣爬上爬下的。累,但他很快樂。

  從單位離開,又一個熟悉的同事過來給劉先林打招呼,又提到了那張讓他爆紅的網路照片。但同事眼裡並不覺得這是一起讓人意外的新聞事件。“平常的一直都這樣,咱們見怪不怪。您有時候就坐在馬路牙子跟前(幹活)。”

  而劉先林帶著他的微笑,健步如飛地上了他開了十多年的那輛車。他身手敏捷,開著車迅速地消失在車流當中,就好像一天前發生的“意外事件”並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