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有關民俗作文六篇

民俗作文

有關民俗作文六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坐落在一個沿海地區——美麗的湛江。每當正月初十的晚上,小廣場上都會聚集很多人,他們正在舉行的習俗是——請神求平安。

  今年寒假,我有幸跟著母親回到湛江的農村,準備一覽這精彩的習俗。

  當天晚上七點多,剛吃過晚飯後,小鎮上的廣播裡便傳來了一陣鞭炮聲。於是,我們急忙奔到廣場上,眼前的一幕讓我和小夥伴們驚呆了。只見場外站著許多圍觀的觀眾;在廣場的正前方,站著一大群穿著統一黃色衣服的人,他們手上拿著各種各樣的樂器,有的在打鼓,有的在吹嗩吶,還有的在敲鑼,叮叮噹噹,演奏成一曲美妙的音樂;再把視線轉到廣場中央,天啊!廣場中間竟然堆放著一根根樹刺!每根都有4釐米長,一根根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直徑大約有8米長的圓形。我想,如果人躺上去,豈不是會血肉無存?那這個擺設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正當我納悶之時,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主持人拿著麥克風走到廣場的正前方,嘰裡呱啦地說著什麼。但我卻聽不懂,因為他是用湛江那獨具特色的語言——雷州話來為我們演講的這時,他把手一揚,指向廣場的另一端。原來是家家戶戶都派一個代表,抬著鞭炮向廣場中央緩緩走去。雖然在城市是不允許放鞭炮的,但在農村,它們可是重頭戲。

  “噼裡啪啦!”在鞭炮聲迎接下,人們開始喚神了。他們拿起鞭炮,把它拆散,圍在了那一堆刺旁,開始燃放。場外的人立刻躲在一旁,一陣陣絡繹不絕的鞭炮聲噼裡啪啦,震耳欲聾。整個廣場立刻被一陣濃濃的煙霧包圍著,到處朦朦朧朧,白茫茫一片。但是,人們還在不停地放鞭炮,一陣連著一陣的鞭炮聲又響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響徹雲霄的`鞭炮聲終於停了下來,開始請神了。只見五六個年輕的小夥子抬著神像用力地搖來晃去,尾隨後面的,是一些赤著膀子的大漢在手舞足蹈,嘴裡還在唸念有詞地說著什麼。而場外的人都懷著激動的心情,有的老大爺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有的年輕人想用手機把精彩的一刻拍下來,有的奶奶手裡拿著一小撮香在拜神,還有一些膽大一點的叔叔,點燃了一些小鞭炮,擲到圓刺裡去。

  過了一會兒,只聽母親喊:“來了!”我的視線立刻轉移到廣場中央,只見一位大漢赤著膀子,手舞足蹈地揮舞著。他的眼睛大如銅鈴,鼻翼張開,嘴巴撥出的彷彿不是氣,而是法力。他把手高高地舉起來,好像要把天撼動了;腳用力地踏舞著,彷彿要把地震動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躺在了那個堆滿刺圓堆裡,滾了一大圈。我倒吸一口涼氣,害怕地問母親,為什麼那個大漢被刺扎到卻沒有感到疼痛呢?可母親卻說,他已被神附體了,根本不知道在就在幹什麼。當那位大漢滾過刺堆後人們便紛紛湧上去,爭先恐後地想把那些刺。聽說,把刺放在家裡,家人就會平平安安,放在牲口舍裡,牲口就會長得肥肥壯壯。

  家鄉習俗真是有趣又神奇!

民俗作文 篇2

  民族村遊記

  我們美麗的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民族村是最能展現雲南特點的地方了。民族村位於昆明的西南方,在美麗的滇池附近。

  今年,我們就要去那兒春遊。下了車,我們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舊城,旁邊寫著“昆明古城”四個大字。我們沿著石板路往前走,就來到了民族村。進去了之後,我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圓形廣場,廣場的四周分佈著一些民族樂器的雕塑,有葫蘆絲、芋、笛子……還有一座臺子,導遊說那是敬酒臺,雖然我不知道那是用來幹什麼的,但我猜,可能是過節日的時候用來祭祀的吧。導遊還說,這個廣場叫民族團結廣場,象徵的民族之間的友誼和團結。我們還在廣場上玩起了“傳遞呼啦圈”的遊戲。

  離開的民族團結廣場,我們來到了彝族村。彝族的房屋是用土和瓦做成的,冬暖夏涼彝族人把這種房屋叫做“土掌房”。進入寨中,我們看到了很多小夥子、小姑娘穿著彝族的服飾,手拉手地跳著舞,頓時讓人感覺熱鬧無比,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彝族人的熱情。接著我們來到了白族村。我看到了著名的“大理三塔”,它的周圍全是水,在陽光的照映下,大理三塔的影子倒映在水裡,看起來一模一樣。進到白族村裡,我看到白族的房屋很規整,全都是“三房一照壁”,還有一條條小路把他們連起來。進入蝴蝶園我看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蝴蝶標本,但卻沒見到活的蝴蝶。

  我喜歡民族村,下次春遊我還要來。

民俗作文 篇3

  花,是個五十六個民族圍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了,但真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內城外寺院都舉辦,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洩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使人眼花繚亂。的玩意兒排放在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便來到食品一條街準備,這裡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著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裡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味美、肉肥,我也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真好吃,一連的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裡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遊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槍”、“綿羊拉車”、“”,五花八門,各具特色遊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睜大眼睛,,其樂無窮,我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

  玩夠了,告別遊樂場,隨我一同去聽“”,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臺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洩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相聲、小品、等,一個連一個,讓臺下的觀眾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著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迴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的風情,卻讓我為之一爽!

民俗作文 篇4

  民俗展覽館也是大街一個比較經典的地方,那麼就讓我給大家講講這裡到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吧。

  一走進民俗展覽館,我看到了兩位老爺爺,一位坐著正在下棋,一位站在旁邊拿著菸袋觀戰。我跑到對面蹲下來,按住一個棋子說:“來,老爺爺,我和你殺上一盤!”但是兩個老爺爺沒一個搭理我的,這是因為啊——他們都是塑像!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民俗,直到現在我還經常可以在路邊或院子裡看到有人下棋呢!

  塑像的對面是一排“魔幻屋”,雖然和民俗沒有關係,但是卻很有趣。第一間是個“迷宮”,我和爸爸媽媽一進去,就感到漆黑一團,不光黑,而且這裡面還佈置上了許多鏡子,如果不小心,就會撞上去,我和爸爸分析,這個房間太小,為了“延長”迷宮裡的道路,設定迷宮的人一定把通道放在了迷宮的最外圈,於是我們一直集中精力順著牆邊走,果然,我們三轉兩轉,很順利地走到了出口,走出迷宮,我高興地喊:“裡面好黑啊!”另外幾間都是用來拍照的,有“橫屋”、“倒屋”、“斜屋”、“隱身屋”、“魅影屋”等,比如你在橫屋拍照後,把照片轉九十度,你會看到自己正坐在牆上呢!嘻嘻!

  我們隨後來到展覽民俗的房間裡,這是一個兩層樓,第一層裡面有許多塑像,用實物佈置成“結婚”、“祝壽”等一些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場景。第二層是過去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食籃、食盒等。

  民俗展覽館雖然不大,但是我很喜歡這裡,因為這裡很有趣。

民俗作文 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的風俗是喜慶的,熱鬧的,但眾多的風俗中,我最喜歡的還要屬春節。

  說起春節的來歷還挺有趣味呢!小時候就聽爺爺給我講說,古時候有個名叫年的怪獸,頭上有一對觸角,十分兇猛,每當到了春節的除夕夜,這個怪獸便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們。大家都拿它沒有辦法,十分畏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於是有一位老人在除夕這天晚上敲鑼打鼓,貼春聯。年獸十分害怕,荒忙逃跑。原來,這怪獸怕紅色和響聲。從那以後,每年除夕夜晚人們都會在自家門口放煙花爆竹、貼春聯。

  春節的風俗有很多,其中一項也是最重的項,就是吃團圓飯了。每當這時,無論常年奔波在外的遊子,還是移居他鄉的工人,都會趕回家,與家人團聚,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團圓飯。人們舉杯大笑,忘掉一年裡的煩惱。

  放爆竹煙花是孩子們的最愛的活動了。那"噼裡啪啦"的幾聲,天空中便出現幾朵"花",雖然沒有真正的鮮花那麼豔麗,但是也有絢麗與爛漫。天空中的煙花盛開了,一陣歡呼聲,孩子們又蹦又跳。

  家家戶戶門窗上這些紅色的春聯,為過年又增添了幾分年味。

  家鄉的風俗,是一份溫暖又持久的回憶。

民俗作文 篇6

  在安康有許多的民風民俗,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安康的春節。

  安康的春節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泡臘八蒜,臘八粥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也十分豐富,臘八蒜要在過年吃餃子用。

  到了臘月二十四要大掃除一次,而且還要把過年要用的年貨準備好,因為店鋪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正月初六才開張。所以,各家各戶都會上街採辦年貨,街上一派熱鬧的景象。

  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放鞭炮,據說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有一種猛獸叫“年”,它以吃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它就會闖入村莊,捕捉人和牲畜,使百姓們沒有安寧之日。人們和“年”鬥爭了許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樣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每次到了冬天,人們就在自己家門口貼上對聯、年畫,並且還要放鞭炮,最終年被嚇回了山中,再也不敢闖入村莊了。

  到了初一街上則非常的安靜,男人們去拜年,女人們和小孩在家中接待客人,家裡因為客人的到來十分熱鬧,大家聚在一起高興的談論著今年的收穫。桌上準備的飯菜可口豐富,人們邊品嚐著飯菜邊看聯歡晚會。到了十五,就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家家都要吃元宵,並且還會燃放各種花炮,花炮在天空中絢爛的開放,美麗的煙火十分好看,讓人目不暇接。

  這就是安康喜慶而又歡快的春節,這不僅代表了我們安康的民風民俗,還代表了我們對安康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