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棉衣換史書
導語: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下面是語文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曾國藩棉衣換史書,歡迎閱讀,謝謝!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嘉慶十六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坪村)的一個書生門第家庭。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毛澤東曾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表達出對這位已故鄉人的推崇之情。
【曾國藩棉衣換史書】
1836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六年,去京城參加會試的曾國藩,又一次落第了。生性沉穩的他,並沒有因此意志消沉,只是感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需要加倍努力。他剛過26歲,以後的機會還多著呢。
會試榜單公佈以後,曾國藩就平靜地收拾行李,坐京杭大運河上的運糧船,啟程返鄉了。走到南京的時候,糧船停留補給,曾國藩走到南京街頭逛書市。他走進一間書店,就看見赫然排列半面牆的“二十三史”,從《史記》《漢書》一直到《明史》,很全很齊備,這讓愛書如命的曾國藩怦然心動。平時,由於要應考,看書自然以《四書》《五經》為主,閒暇時,他也看歷代史書、唐詩宋詞以及名家散文。
“二十三史”可是需要幾百兩銀子才能買到的。別說是印刷業還不太發達的.古代,即便是現在,要買齊這二十三部史書,也得花不少錢。想起自己囊中羞澀,這令曾國藩很是為難。一番糾結之後,他便提著行李去了當鋪,把自己在北京時禦寒的棉衣,全部給當掉了,換來幾百兩銀子,把“二十三史”全部購齊,末了,這些古籍竟裝了滿滿幾大箱。
對於這件事,曾國藩有自己的想法。反正回到老家湖南,這些棉衣用不著了,還不如換點更加有用的東西。不過,以後進京趕考,又得添置新棉衣了。曾國藩沉浸在遨遊知識海洋的喜悅中,對此,也沒有多想。
回家以後,父親曾麟書看到曾國藩一箱一箱的古籍圖書往家運,又聽曾國藩訴說事情原委,他並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鼓勵他這種做法。他對曾國藩說:“你典當棉衣買書,我自然很支援,我會借錢去把衣服贖回來。不過,這些書既然買了,希望你用心研讀,不要把這筆財富白白浪費掉。”聽了父親的話,曾國藩淚如泉湧。
對於屢試不第的曾麟書而言,中舉做官是他心中永遠的痛。不過,他把這種傷痛,轉化為培養幾個孩子成才的動力,尤其在對老大曾國藩的教育上,更是不遺餘力。曾國藩自幼便跟隨父親唸書,可曾麟書自知天分不高,沒有什麼心得捷徑供曾國藩參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不停地督促。從早到晚,他只要一有空,就加以考驗,要求曾國藩一字不落,將所學知識背出來。這樣一來,曾國藩慢慢就練就了紮實的功底,往往能舉一反三。
經過兩年刻苦努力,再加上曾國藩對史書的悉心研讀,1838年,曾國藩再次應考,順利高中進士,併入選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內則大學士、尚書、侍郎,外則部督、巡撫,進了翰林院,可謂是“一步登天”。這時,曾國藩剛剛28歲。
不過,曾國藩深知,為給自己贖回棉衣,湊足用的盤纏,家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東家借,西家求,該跪的人跪了,該拜的人拜了,最後,終於給曾國藩湊齊了三十三吊錢。一路上,雖然省吃儉用,可開銷仍然很大,到了京城之後,曾國藩手上就只有三吊錢了。對他來說,這次應試,無疑是孤注一擲。幸好,曾家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培育出了精通文史、勤於國政的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