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淪陷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鄉的淪陷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鄉的淪陷作文1
每天我都能在細微之處感受到我所處的這個城市在飛速發展,但我卻從未能把它和故鄉淪陷扯上關係,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我的,我們的故鄉真的在淪陷嗎?
有時,我從姥姥那發亮的眼眸中能夠讀到她對那故鄉彷彿濃得化不開的眷戀。每當我們提及她的故鄉時,我們便能從她那因年老而有些渾濁的雙眼中發現有些盈盈的亮點,她會像個孩子般用手比劃著,用樸實的語言訴說著清晨迷濛的煙水,蒼茫的群山,大榕樹高大魁梧的軀幹,捲曲的長鬚和濃得化不開的綠雲,當然,她提及更多的還是如故鄉兒時小夥伴的童年時光,那種深深的對夥伴的思念鐫刻在她細密的皺紋中,那故鄉的溪邊生活汩汩地流淌在她此時無比溫柔的眼眸中,我想,這份不輕易的表達就是她對故鄉,對故鄉人的最深刻的依戀。
然而,從她的身上,我也能清清楚楚的.感受到她的故鄉在淪陷,依舊是從她那微迷的烏黑的眼眸中。當我們陪伴她走出火車站臺的那一眸,我感受到了她那不可自已的顫抖,那彷彿是來自靈源深處最深切的悲鳴。她用有些迷茫的,怯懦的眼光打量著四周,許久許久,她才緩緩的開口:“我記得,我記得它不是這樣的?”這聲音雖然不大,卻如同擂鼓般震人心扉,我想,我懂得了她兩個“記得”的深切含義。老一輩人的故土猶淪的悲哀就這樣撲面的衝我襲來,壓得我有些不能喘息。老一輩的他們的故鄉不只是一種地理位置的表達,更多的則是那種童年記憶一去不復返,心靈的溫暖馨香真正消逝。
但細細想來,在為姥姥故鄉淪陷感到傷感的同時,身為老北京人的我,又何嘗無時無刻不體味著“故鄉”消逝所帶給我們生命的印痕呢?這裡的印痕已不能單純的指向某種物質,而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沉痛與憂傷。我懷念以前故鄉的單純與純粹,我感慨以前故鄉的人與人之間溫暖的信任不在,我悲痛以前故鄉的天每一天都是明媚的,我所依戀,懷念的一直,一直都是那個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回去的昨天啊!我雖身處“北京”,但我心卻早已不在北京,我想,這就是故鄉淪陷帶給我們最大的悲哀吧?這份悲哀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實實在在的在告訴我們何為失去,何為一去不復返。失去了故鄉,失去了最初純粹的我們又會怎樣?我不敢想,也沒有勇氣去面對。
多想再回到過去,回到我真正的故鄉,我知道,這隻能是我的一廂情願。
故鄉的淪陷作文2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惆悵,彷彿霧裡的揮手告別。”這是席慕蓉在《鄉愁》中發出的感嘆。它道出了多少北漂們的心聲。在悽清的夜晚,悵惘著在鋼筋水泥森林裡的遭遇,面對各種位置的將來,隻身闖蕩,無依無靠,一種鄉愁思緒湧上心頭。故鄉的歌在呼喚,故鄉恬淡的生活樣式在呼喚,故鄉淳樸人情在呼喚。
鄉村城市化程序正加速前行,求新與圖快成了鄉村發展的主旋律。回鄉的遊子看到了稻田被徵用為經濟開發區,重新規劃的村莊建房都使用同一張圖紙。他懷念潔白的石橋,橋頭兀立的刻字的石碑,鋪在地上的石板條。橋下的流水靜靜地唱著甜蜜的搖籃曲,催人在夜風溫馨的撫摸中慢慢沉入夢鄉……一切美好的回憶已不復存在。那汩汩的溪水溜走了他童年的歲月,那古老的石橋鐫刻著他深深的記憶……平日裡喧囂的焊接,鍛造聲不絕於耳,他看不到湛藍的天空,如今只是失去了色澤,黯淡的天際。
他努力在混雜的味道之中,試圖品嚐和鑑別出鄉愁,憂思,迷茫,哀傷,惆悵,憤懣,無語……漸漸的,在腦海深處,似乎隱約地感到:陶潛筆下的鄉村圖景,正電光火石般,迅速地離他而去,甚至毫無故鄉可言。
剎那間,我恍然頓悟:這裡的“故鄉”,已經不單純是物質的,具體的,它同時還蘊含著一種生活樣式。它是寧靜平和,有張有弛,閒適寫意的;它是與天地融合,呼吸泥土清香,享受青山綠水之樂的,而不是掠奪資源,用鋼筋水泥築起工作坊或巢居,為了響應城市化的號召而以環境犧牲作為代價的。
今天這種生活樣式或許只能在理想的彼岸去尋找,誰還能像“局外人”似的,漠然的說:自己的“故鄉”沒有淪陷?這已經不僅僅是鄉村生存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淪陷了,這更是一種生活樣式的淪陷了。
故鄉的淪陷,在相當程度上,是城市化思維作祟的結果。城市化非要以環境犧牲為代價,以生活樣式破壞為代價嗎?城市資源有限,於是大肆掠奪,從本來已處於弱勢的鄉村全方面地掠奪。礦產,森林及至水源,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在“交易自由”的幌子下被拿走……越來越多離鄉的進城者,回鄉後一次比一次失望。故鄉,已非記憶中那樣溫馨了,熟悉的日漸衰老,一棟棟房子空空蕩蕩,無序的開發和汙染吞噬著廣大鄉村,傳統農業社會,“田園牧歌”景象,一定會隨著城市化的加速而消失。試問,城市居民回鄉何以找尋精神的慰藉,何以找尋有活力的文化的“歸鄉”,何以找尋亙古不變的生活樣式,何以使後代信服父輩們口中的故鄉?
沒有故鄉,何以有根基,何以談發展?“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是千年前的陶潛在時空外的呼喚,讓我們將匆忙,疲憊的心靈慢下來,傾聽故鄉喃喃的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