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鄉愁> 鄉愁課堂全記錄

鄉愁課堂全記錄

鄉愁課堂全記錄

  《鄉愁》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鄉愁課堂全記錄,更多相關資訊請訪問(www.ruiwen.com/wenxue)。

  【教學目標】

  1、透過反覆朗讀,加深學生對余光中《鄉愁》詩的理解。

  2、透過老師的朗讀指導和小組朗讀競賽,學生學會朗讀詩歌的方法,得到美的薰陶,進而熱愛詩歌朗誦。

  【課前預備時間】

  播放音樂,羅大佑的《鄉愁四韻》。

  師:據說當年在臺灣開的現場演唱會上,羅大佑的這一曲蕩氣迴腸的《鄉愁四韻》,曾使全場觀眾熱淚潸然。是啊,對於那些生於大陸、長於臺灣的遊子們來說,幾十年的故園夢,未能有個圓滿的結果,思鄉就成了他們共有的情結。今天,我們一起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大螢幕顯示課題)

  師:我們先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讀這首詩。

  生1讀。

  師:課下很多同學跟老師說喜歡這首詩,可是又說這首詩讀起來很困難,很難把作者表達的情感讀出來。那麼,要讀好一首詩,我們首先要了解詩的內容,把握詩歌的──

  生:情感基調。

  師:不錯。朗讀技巧方面,還要注意──

  生紛紛:語速,節奏,輕重音。

  師:那麼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感情?

  生:思念家鄉。

  師:那麼感情基調應該是?

  生:憂鬱深沉。

  師:憂鬱深沉的感情基調決定了我們所選擇的語速應該是什麼樣呢?

  生:稍慢。

  師:對,應該是稍慢且舒緩。

  師:下面我們看節奏,請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的時候,注意把握詩歌的節奏,用鉛筆在書上用斜線標出。

  生自由讀書。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讀詩,節奏停頓要誇張些,讓大家聽出你的節奏處理(簡報:朗讀指導:節奏的劃分)

  生2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師:生2的節奏劃分大家聽出來了麼?(聽出來了)和你的一樣麼?(一樣)

  師:和老師的節奏劃分方式也是一樣的。我們再一起來看輕重音的處理。我們知道,能夠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需要強調,輕讀和重讀都是一種強調。請同學用深情的語調再讀一遍。

  生各自抑揚頓挫地吟讀。

  師:通過幾遍朗讀,我想大家對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領悟得更深刻了。誰能給我們讀一讀呢?

  生3:我讀一節行麼?

  師:行。想讀多少讀多少,想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

  生3:我讀第二節。(學生朗讀)

  師:讀得真不錯。還有誰願意為我們讀一讀呢?

  生4:我讀第一節。(學生朗讀)

  師:真好,很有感情。有兩位同學為我們帶頭了,有沒有人能為我們讀完這首詩呢?

  生5讀。

  師:她讀得好麼?

  生紛紛:好。

  師:哪兒讀得好?

  生6:第三節。

  生7:矮矮的墳墓讀得好,讀出了哀傷。

  師:哦。這節要讀出哀傷來。(板書:墳墓)(這個地方缺少變通了,我應該問問她為什麼讀得好?讀的時候都想到了什麼?)

  ……(忘了還有些什麼對話了)

  師:誰再試讀?

  生8讀。

  師:讀得真好,大家說說他哪些地方讀的好?

  生:“小小”“窄窄”“矮矮”“淺淺”這一組詞讀得很輕。能體現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特點。

  師:我們剛才說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承載了詩人的思念,這種思念的程度怎樣啊?

  生紛紛:厚重的。

  師:那麼,用“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是否削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

  生9:不,是對比。

  生10:更襯托出鄉愁的厚重。

  師:大家理解得很透徹。最能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我們都找到了,並且或輕讀或重讀給予了處理。大家在讀這首詩時,還有什麼困難麼?

  生11:“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這頭”“那頭”出現四次,讀起來都一樣,不知道怎麼讀。

  師:這個地方是比較難讀的。我們要先看各節表達的情感有什麼不同,比如第三節,詩人在這節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12:思念。

  生13:傷心。

  師:僅僅是傷心?這程度夠深麼?

  生14:悲痛。

  生15:哀痛。

  師:為什麼?

  生14:母親死了,詩人再也看不到母親了,所以哀痛。

  師:一方矮矮的墳墓相隔,詩人母子兩人永無相見的機會了,所以“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要讀出這種距離來。“母親在裡頭”怎麼讀?

  生16:降調,往下讀。

  生17:要沉痛。

  師:那麼要突出這種強烈的距離反差,“我在外頭”怎麼讀?

  生:升調。

  師:可以,語氣要激烈些。(老師示範)

  (簡報:第三節朗讀指導)

  後來啊(注意“啊”與前一字連讀輕聲,不能當單字重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重讀矮矮)

  我/在外頭(語調稍微提高)

  母親/在裡頭(語氣要轉激烈,“在裡頭”可拖輕微顫音)

  師:老師給同學們配上音樂,同學們深情讀讀這一節。(音樂:《二泉映月》)

  生深情朗誦。

  師:我們接著看第四節。第四節在內容和情感表達上與前三節有何不同?

  生18:這一節寫的是對祖國大陸的思念。

  師:只是作者對祖國大陸的思念麼?

  生18:不,是所有臺灣人民。

  師:是啊,前三節寫的都是家愁,這一節可以說寫的是國愁。余光中的簡單經歷和寫這首詩的背景大家瞭解麼?

  生19:他1928年生於南京,福建人,1949年去了臺灣,是臺灣詩壇上一位重要的詩人。作品有《白玉苦瓜》《聽聽那冷雨》等。

  師:生19介紹的非常詳盡。余光中60年代起就創作了不少鄉愁詩,是臺灣著名的鄉愁詩人。70年代初創作《鄉愁》後,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二十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去臺灣時他才21歲,再還鄉時已六十四歲。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真是“斷腸人在天涯”的遊子之痛啊。

  拓展閱讀:《鄉愁》賞析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 余光中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讚“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徵: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後的夫妻分離——後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由此,看到這首詩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構思極為巧妙。

  詩人精練地提取了幾個單純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個意象是單純、明朗、集中、強烈。它們又是豐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這四個意象把本是一個非常抽象的“鄉愁”物化、具體化,透過“託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這些意象和“這”、“那”這兩個簡單的指示代詞聯接在一起,巧妙地將彼此隔離的人、物、時間和空間,將愁緒的兩端緊密融合。若有若無的距離和聯絡,給那些整日在相思、別離和相聚閶奔波的人們一種強烈的共鳴,給人們一種難以言表的哀愁和歡欣。詩歌以時間的次序為經,以兩地的距離為緯,在平鋪直舒中自有一種動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們無限的哀愁和無盡的相嗯。

  詩歌在藝術上呈現出結構上的整飭美和韻律上的音樂美。在均勻、整齊的句式中追求一種活潑、生機勃勃的表現形式,在恰當的意象組合中完美地運用語詞的音韻,使詩歌具有一種音樂般的節奏,迴旋往復,一唱三嘆。詩人用融合了中國傳統審美特徵的現代詩語,唱出了詩人心中對故鄉、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鄉愁》有令人矚目的形式美。一是結構上寓變化於統一,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相互變化錯落,體現了自由詩的特點。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詞的重複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一種迴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一種低迴悵惘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