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滕王閣序> 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解讀與探究

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解讀與探究

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解讀與探究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是中國古代皇家樓閣,古代漢族建築藝術獨特風格和輝煌成就的傑出代表,象徵著中國五千年積澱的文化、藝術和傳統。

  讀書,叫孩子們要朗誦,所以我今天特別抽出來《滕王閣序》。因為孫教授喜歡跟我談文學,他每次來都跟我背詩,他常常嚇住我的,他的記憶力好,我老了,記不過他。你看他講的時候,他每一個字都在我前面背出來,這個很厲害了!他連《孫子兵法》都會背,我《孫子兵法》都上了幾十年課,還沒有他背得好,這就很抱歉了。

  所以現在抽這篇文章出來,告訴大家,讀書是個娛樂。這篇是古文四六對句的駢體文,我教你們認識,這樣一來,你會讀歷史。這篇《滕王閣序》,也講不完的,只講大概意思吧。我想在座的百分之九十,都知道《滕王閣序》這一篇文章,作者是王勃,唐朝初期的才子。

  剛才講到從南北朝以前到唐朝初期,這三百年的文字都是這樣寫的,所以,假使要了解國家文化思想的寶庫,讀不懂這個文字,也就不曉得古代的政治、經濟怎麼樣發展。到了唐朝末期,這種文體廢掉了,認為太古老了。所以韓愈出來,“文起八代之衰”,推翻了這種文體。可是韓愈那個時候的白話體,我們現在讀起來也是古文。

  譬如《紅樓夢》、《水滸傳》是白話,你看著吧,中國文化這樣發展,再過一百年,後代的子孫,《水滸傳》《紅樓夢》也看不懂了,也要考據,不會讀了,因為白話文,十幾年二十年一變。

  你看這個人(王勃)寫這個文章(《滕王閣序》),只有十四歲(一說二十七歲)。你們手中這份材料,每一個典故,每一句話的註解都有,但不完全詳細。另外還有把整篇文章翻成白話的,你要是先看白話批註,這篇文章根本不想看,一點意思都沒有。可是你直接讀古文,就不同了!我們當年是這麼背的(南師朗誦):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我們當年讀書在書房裡背,就這樣讀的,不是我今天故意給你們讀哦,這樣讀了三遍以後,不看字了,自己就在唱了。要放學的時候,我們同學“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這裡打一拳,那裡打一拳,在笑在調皮。上面老師看見了,我們馬上規矩了;看不見,兩個又調皮了。都是這樣高聲朗誦的,這樣讀了以後,幾十年都忘不掉。你看這一篇文章,王勃的知識那麼豐富,只要一學中文,地理、經濟等一切都懂了。

  “南昌”是漢代的名稱,江西首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唐朝這個時候改名叫“洪都”。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王勃天文地理都清楚。過去中國讀書人一定要認識天文,天上的星星,分成若干個區,南昌屬於東方的翼星、軫星這個範圍,古代叫天文分野,把一塊大地跟天文、天星配起來。“地接衡廬”,南昌這個地方,南面是衡山,北面是廬山,“地接衡廬”,四個字,清清楚楚。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三江”,是荊江(湖北)、淞江(上海)、浙江;當然你也可以說浙江、江蘇、江西。“五湖”,太湖、洞庭湖等等,這個資料下面都有批註的。他說,江西南昌在三江上面,像衣服領襟的位置,與五個湖之間都有連帶溝通。在這個區域中間,半個中國地理他都知道了。“控蠻荊而引甌越”,“荊”是湖北,“甌越,就是浙江溫州,包括廣東、福建這一帶,這些都是文化落後地區。北方人叫我們長江以南,叫“南蠻子”;南方人叫北方人“北侉子”、“北佬”。這篇文章,每個字、每一句都是這樣讀來的。他先講地理。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他說南昌的產品,“物華”,有最珍貴的東西;“天寶”是天地之間的寶貝;寶劍的.光芒可以衝到那個牛鬥二星。這是吹牛了啊。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這個人,字孺子;陳蕃也是個人名。漢代的時候,陳蕃這個人做南昌的太守,就是省長。這個人學問很好,非常傲慢,中國的知識分子他都看不起,所以他不接待客人的,他有個床,吊起來。江西有個才子,是個小孩子,名叫徐儒。這個人一來啊,呵,陳蕃吩咐家裡人,把床放下來,專門讓他留在那裡過夜。所以後來我們有“下榻”這個詞。例如說,問今天朱校長住在哪裡?在古代寫信給人家說,朱校長下榻於上海某某飯店,就是這個“徐孺下陳蕃之榻”來的。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這是形容江西有幾個州,一個省都分成幾個州。很好的州,就像雲霧一樣擺起來。“俊採星馳”,就是恭維這個地方,那裡的人物,指有學問的人,了不起的能人太多。

  “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臺隍”,亭臺樓閣城池。他說,我今天到這裡看到,這個偉大的城池建築,“枕夷夏之交”,就靠在中原跟南方的交界地方。然後形容今天聚會,“賓主盡東南之美”,這個馬屁拍到家,把每一個客人都恭維了。等於說朱校長今天請客,來的都是高人雅士等等,下面一路講下去……

  那麼,這個文章中間,有很多的好句子,剛才我帶領大家一下,大概就是這樣朗讀。你把一篇文章讀好了,很多東西會應用到。我們隨便講啊,譬如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他最有名的句子,這個文學境界最美了。當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抗戰以前,快要跟日本人打仗,我向後方走,但是,首先目標是到南昌,為什麼去南昌?就是為了這篇文章,先去看滕王閣。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描寫那個風景,這裡頭還有個故事很妙。

  王勃年輕就死了,他的文章還不止這個。因為他的父親在交趾做官,交趾就是現在的越南,他去看父親,經過這裡,碰到這個宴會。這個傢伙肚子餓了,就跑上來吃飯,誰知坐下來,看見大家在這裡作文章,他當場就作了這一篇,很得意啊!一餐飯就賺來了。

  他離開滕王閣後,繼續前行去看父親,結果渡海時溺水死了。後來有個故事,也是說笑話,因為他年輕就死了,心有不甘,所以死了以後,滕王閣每天晚上鬧鬼,就是他。這個鬼出來就唸詩、念文章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眾笑)。

  有個讀書人聽到王勃還在滕王閣那裡鬧鬼,他很不高興,就到滕王閣去,說我今天晚上把他羞了。這個也是年輕人,年輕人都不服氣的。果然到了半夜王勃來了,那個靈魂念起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個人說:“王勃,你變鬼了就去吧,還盡在這裡念這個臭文章!”那個鬼就一聲不響,等著他往下面講,結果他不講了。

  於是王勃又來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眾笑)。他說,“叫你不要念,你還念個什麼!這個文章根本寫得不好,你知道嗎?多兩個字!太肥了!“怎麼肥呢?他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當中這個‘與’字多餘的。秋水長天一色,就不必用這個‘共’字了!你這種文章還在這裡念!”這人一講,王勃從此沒有聲音了,哈哈……(眾笑)

  但是,我叫大家讀這一篇文章的意思,是告訴大家怎麼“讀”書,當然還有很多有用處的東西。

  譬如,我講一個引用這篇文章句子的故事。推翻清朝以後,民國北洋軍閥的時候,我們國共兩黨北伐,打的什麼人?打的是吳佩孚、張作霖、孫傳芳,這些北洋的軍閥。吳佩孚打敗了以後,到了四川,就流落不能回來了。北伐成功後,國x黨統一了,吳佩孚很想回天津住,可是不能回來!因為兩方面打了一仗,怎麼辦?不好意思啊!那個時候倒沒有鬥爭得那麼厲害,總還給他留一點面子。

  當時國民政府有一個行政院長叫譚延闓,湖南人,已經退了。湖南人講譚家菜,就是他家的菜,做得很好。吳佩孚沒有辦法,只好寫封信給譚延闓,請放他一馬,讓他迴天津。所以後來吳佩孚回到天津住,是這麼來的。日本人來的時候,想要吳佩孚出來做漢奸的頭子。吳佩孚始終不投降,他說,“你可以槍斃我,但是我決不做漢奸!”真了不起!

  這是剛才講到這個文章的關係,我一下想起來的這個故事。吳佩孚當年回來是靠譚延闓。當時譚延闓看了他的信,就很難過,英雄相惜,就寫封信給中央政府,結果就放他迴天津了。後來譚延闓死了,吳佩孚要寫副輓聯給他,這一下吳佩孚自己寫了,他自己學問也很好。他的秘書長一看這副輓聯,說:“好是好,不大好。他說不要把這個事實講得太清楚了,那會難過。”吳佩孚問:“那怎麼寫?”這個秘書長就寫了一副輓聯:

  蜀道崎嶇 巫峽啼猿兩行淚

  關山難越 衡陽歸雁一封書

  四川是蜀,“蜀道崎嶇”,一語雙關,吳佩孚感慨萬千;“巫峽啼猿兩行淚”,表示我流落在四川,不能迴天津了,這是上聯。下聯引用王勃的《滕王閣序》的一句話,“關山難越”,自己通關通不過,地方上政府不放他走;“衡陽歸雁一封書”因為譚延闓是湖南人,吳佩孚靠他一封信,才能放回來。

  《滕王閣序》是中國文學化的古詩文,我本來想把這一篇文章給大家講完,把每一個典故、每一個有用處的地方,給大家說一下,現在時間來不及,只好簡簡單單的這樣了事。希望大家回去,照這樣朗誦、背一下,最好是叫孩子們背、朗誦,不要給他們解釋,當歌來唱,你們試試看。

  如果孩子們背來,七八歲,十歲以前能會背,最好是五六歲能背,包你這個孩子到八九十歲也有用處。以前讀英文外文也靠背,也靠唸誦的。現在我們讀書,譬如我看到大家規定的功課,要讀幾百本書,那不是讀書,是看書。而且一邊看一邊想,哦喲,這個地方大概這個老師會出題目,我要多記一下(眾笑),如此而已,考試完了就丟開了。

  你看今天的教育啊,小學、中學那麼辛苦,那麼重的書包,考試完了到高中,過去學的差不多都丟了,一點用處沒有。那麼辛苦讀進來,高中考大學,也是一路學一路丟,啥用都沒有。大學讀完了考留學,留學回來,也都是一路學一路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