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春韭滿桌香情感散文
老家江南,春韭是時蔬。早春二月,韭長三葉,不出五葉,就可割頭刀韭了。
老家老屋前菜園,有一畦韭菜,早春雨水時節,那畦韭菜在春雨的滋潤下招搖地長出了綠盈盈的葉,簇簇擁擁一起,春風過,空氣裡都盪漾著陣陣芳香。嫩嫩的頭刀春韭,無論是做春捲餃子餡還是炒河蝦雞蛋,都是香味怡人,爽心潤口。
嫩嫩的春韭也是農家正月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時令菜餚。春韭配上小河蝦,小河蝦被炒熟後全身通紅,襯以翠綠的韭菜,猶如無數紅蓮點綴在一片綠荷之中,食之韭清香蝦柔嫩;春韭炒雞蛋,翠的翠,黃的黃,一箸輕嚼品嚐,只覺滿口鮮香濃釅,霸氣得無與倫比,
“韭菜合子”是江南風味小吃,《隨園食單》曰:“韭白拌肉,加作料,麵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內加酥更妙”。每年早春,這種金黃色的小吃最吸引饞嘴的我。母親每年都要用頭剪春韭做這樣的“韭菜合子”,說是吃了頭刀韭,夏日不易生熱瘡。把面擀成或方或圓形皮,春韭和雞蛋拌成的餡放在皮中心,再用一張麵皮覆蓋於上合起來,邊緣捏好,放油鍋裡炸成金黃酥脆,咬一口,韭香飄逸溢至丹田。
母親做的春韭煎餅許是我一生中無法忘卻的味道。少許食鹽胡椒粉溶解在清水裡,用這水和麵,將雞蛋在碗裡打散,倒進麵粉糊裡攪勻,讓麵粉生出筋骨來,母親說這樣煎出來的餅子吃在嘴裡才有韌勁,軟而不綿。隨後,加入大把的香嫩韭菜末和勻;鍋燒熱,入適量菜籽油,油鍋裡冒起縷縷青煙時,用鍋鏟將熱油澆勻鍋壁,眼尖手快的母親便舀上一瓢麵糊倒進鍋裡,雙手並用,快速攤開面糊,攤得薄薄的。最顯其功夫的.一道環節是如何把一張又大又圓的煎餅翻面了,若翻得不好,會使其餅部分粘合,或破碎。母親用兩把鍋鏟對稱相用,抄底起翻,然後迅速丟下鏟子,倏快地用手攤平,那神速如同玩雜耍似的。每次煎出來的餅,總是厚薄均勻完整無缺,雙面金黃點綴著星星點點嫩綠的春韭,如同一幅水墨畫卷,每一處的著墨都濃淡相宜。
煎好的春韭餅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卷東西吃,還可以塗上蠶豆辣醬,春韭的自然清香和醬香糅合一起,更具一種奇特的香味。喝一口山芋白米粥,吃一口香香的春韭煎餅,那種滋味在鮮香、溫馨的同時,總覺得自己比皇帝還有口福。
“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又是一個春意盎然的春時節,一剪春韭滿桌香,春韭的縷縷幽香,昭示著風寒料峭飄逝,大快朵頤之餘,漸覺“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的隨心愜意和人間煙火氣之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