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路上經典散文
我在心靈上一直過著兩種年齡相互重疊的生活,可以和四五十歲甚至更為年長的長輩們談天說地,也可以和兩三歲的小孩子玩到一塊去,那些沒見過面的朋友一直以為我至少有四十歲了,直到知道我還是個二十多歲乳臭未乾的臭小子時覺得一驚,原來你還沒大學畢業啊!但這並不影響我們之間跨年齡和輩分的友誼,七十多歲的老人照樣視我為“小友”,四五十歲的叔叔阿姨們依舊親切地喚我作“弟弟”。這兩種狀態反而使生命不容易脆折。
可能是朋友年齡跨度太大的緣故,我到了這個年紀,有時竟然會產生一種暮氣的歸隱之思。直到進入實習階段,臨近畢業,我才發現自己就要真正地踏入社會了,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讓我不得不慎重考慮和裁決,害怕即將變成自己年幼時所不悅的那種為了生活終日奔波勞碌的世俗之人。
面臨就業,我想起了朱光潛先生寫的一段話:“就了職業就用於職業,正當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陰,人事的應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陰,他們所學的原來就不堅實,能力不夠,自然就做不出什麼真正的事業來,時間和環境又不允許他們繼續研究,不久他們原來的那一點淺薄的學問就業逐漸荒疏,終身只是在忙‘餬口’……”
其實,身邊的朋友們大多數都是這樣。人和其他動物是一樣的,都有一定的性質,食色,性也。食是吃飯,解決溫飽,為了生存,色要解決發展的問題,很多人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踐行這兩個信條。人不光是為了自己而活,也得為了別人而活,為別人活得越多,為自己活得就越少,這種人的“德”和“好”的程度就越高。人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特殊的除外,都有父母和子女。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為了生活而放棄自己的興趣,說大一點,叫放棄夢想,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還好我現在並沒有淪為這樣的人,但是環境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我放棄興趣。高中的時候分班,老師說,如果文理都行的學生果斷選理科,理科特別容易就業,於是順利地學了理科,高考的時候填志願,根本就不曾想過要走寫作這條路,看到哪個專業出來就業率高,工資高,就填了哪個。上了三年的大學,第四年進入實習階段,才猛然醒悟自己的思維根本不適合學理科。
本想為了自己的興趣,果斷地去追求一次,興致勃勃地向老師坦言自己喜歡的是文學,喜歡寫作,希望能給我一個機會考研,繼續深造。我以為自己能說服老師,沒想到被老師說服了。一連串的問題劈頭蓋臉而來:“你考慮過跨類別考研能考這個問題嗎?”“目前這個專業挺好的,出來容易就業。興趣是興趣,現實是現實,你得先養活你自己,才能去考慮夢想。”“既然你已經走到這步了,證明你還是適合這個專業的。”“你能放棄家庭,隨心所欲地幹你想幹的事情嗎?”
老師得為了學校的就業率考慮,這並不假,老師是為了我好,也說得過去。這樣一來,我的一生肯定會非常平凡地溜過去,活了二十多年,我發現自己除了在寫作方面有些天賦之外,沒有發現別的了。畢業之後,如果我不堅持我的夢想,在我不喜歡的事情上耗完一輩子,那我不會有什麼建樹。
我不知道聽到過多少遍這樣重複的話:“有夢想是好事,但文學不好就業啊,你得先找一份工作養活你自己,穩定下來,再去追你的夢想,寫你的文章。”這話來自關心我的好友,一聽覺得挺有道題,但等我真正地靜下來反思,很多人本來是有夢想的,正是因為幹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消磨掉了自己的大部分時間,等到自己不再為生活到處奔波,再來追逐夢想時,興趣也就不剩多少了。
這個過程中,我可能會因為生活的壓迫和地位錢財的引誘,極有可能從對未來充滿鬥志的青年變成某個行業的裁決者,把原來僅有的那一點純真的理想和品行消磨得一乾二淨,填滿我內心的是不安和自責。剛開始,我們都是充滿鬥志的理想青年,想象著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某個行業的佼佼者,發誓一定要改造社會,過了幾年,發現社會實在複雜,意志力和生活的壓力相持不下,一直在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等到意志力被消磨,理想屈服於現實的時候,我們就不可能改造社會,而是被社會改造,被不良風氣腐化了。
我們的童年,大體都一樣,我們是小孩子,像別的小孩子一樣,有一個小孩子的要求,然而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卻是大人的要求,而且十之八九都達不到他們的要求。父母總是希望我們當官當有錢人,這其實不是我們的夢想,而是他們的夢想,他們想我們當官,是因為當官對他們有好處,對我們有好處,或者是當官有好處,讓我們當有錢人,是因為他們過夠了窮日子,不希望我們重蹈覆轍,比他們有出息。
有出息的畢竟寥寥無幾,等我們從小孩子變成了大人,我們可能漸漸忘卻了小時候的夢想,有了孩子,也同樣地要求孩子。年輕時候沒有實現的理想,老了之後便躲在一個角落,讓自己的兒子來替自己實現,我們總是喜歡把責任推給站在臺上的人,但有沒有想過那些站在臺上的人年輕的時候也向我們一樣推卸過責任,這樣一代推一代,是要推到什麼時候呢?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論多麼辛苦都覺得有意義,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無論多麼清閒都提不起任何興趣。“文章憎命達”,文章寫得好的人,命運不一定會亨通,命運亨通的人,文章寫得不一定好。好不容易來到這個世界一趟,如果不做點什麼,豈不是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