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不言不語散文
父母常說,等你為人父母之後,才能體悟我們對你的感情。
感同身受的間接體驗是與親身經歷不能相提並論的,我對此亦深信不疑。然而,無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世上只有媽媽好》,還是大家對母親節的熱衷,都能反映出人們對母愛的感恩與讚揚。無論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痛楚,還是哺育嬰兒的舐犢情深,母親的偉大情懷都是那樣地顯而易見。相對而言,父愛就顯得沉默,顯得那樣不言不語。
自古以來,中國的封建社會為維護社會和諧而為婦女設立了“三從四德”的道德標準。雖是為適應父權制家庭穩定、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的需要,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作為頂樑柱的男人,也因此更多出了要照顧好女兒、妻子和母親的一份責任與擔當。
他們的付出,不可謂不小;他們要承載的壓力,不可謂不大。但在講究含蓄美的中國,父親的情感是隱忍的,是不輕易外露的,是羞於表達的。他們就像巍峨沉穩的高山,任溪水涓涓流淌,任樹木葳蕤叢生,任鳥獸嬉戲蟲鳴。他們總靜靜地立在那裡,承載著一切,無論春花、夏杜鵑、秋月、冬雪寂寂溢清寒。
關於父親,不管你用心觀察與否,都可以追憶很多不起眼,卻讓人動容的事例。
記得多年前的一天,我在房間裡玩電腦。父親端著一碗魚進來讓我吃。碗裡是一整條不大不小的魚。看著一條完整的魚,我問他,你怎麼不吃。父親怎麼回答的,已記不清了,只記得我吃得差不多的時候,有事出去,又因忘了東西返身折回。回到房間,只見他拿著碗筷,在吃我剩下的魚架,上面零星地掛著點肉。
父母的節衣縮食,只是為了孩子餐桌上的`琳琅滿目,甚至在你大快朵頤之後,去接續你的殘羹冷炙。
初到武漢上大學時,父親陪我回學校。我們不熟悉路線又要轉車。我固執地等待那輛我知道的公交車,不肯問司機。為了節省時間,每過一輛車,他都跑上跑下詢問司機。有次他下得匆忙,皮包被車門卡住,人隨車跑,所幸司機發現的及時,才安然無恙。那一幕,至今想起,仍令我記憶猶新。
我上學那幾年,他曾多次去看我。後來聽母親說才知道,向來怕辣的他,不服當地水土,自己在異地他鄉打點滴。而身在武漢的我卻渾然不知。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些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本無礙生命的節奏,卻折射出父愛默默無聞的辛勞與付出。而這些僅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細節,未聞未見的背後,又有多少羞於示人的血淚與揮灑如雨的汗水不為人知。
父親就像一部小說,它不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地去證明什麼,而是向你默默地展現著,娓娓道來一個或許不精彩卻樸實無華的故事,所有的愛,所有的情感都蘊涵其中,任你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