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村民娛樂的變遷的散文

村民娛樂的變遷的散文

村民娛樂的變遷的散文

  無論什麼時候,人們只要是生活安穩了,總要有些娛樂;哪怕一點基本要素都沒有,也會尋找一些具體方法,進行娛樂。因為娛樂是僅次於人們生活中吃飯、生產的事務,除非是在戰爭或者被形容為非常時期外,尋常的歲月裡,無論如何是禁絕不了的。

  在傳統的舊中國,農村中平常的娛樂方式,只要有空閒,大家便在一起玩紙牌、骨牌,雖然有輸有贏,因為只是“小玩意”算不得;更多的時候,就是在一起扯“山海經”,有的地方叫“侃大山”。這種攀扯,沒有主題,沒有品位限制,只要扯得愉快就好。

  在村民娛樂中,最有影響、最被注重的是大型群眾娛樂活動。

  我們這裡傳統的大型群眾娛樂活動,是“玩燈”和劃龍船。玩燈的內容非常豐富,一般在春節到元宵以內進行,而且有著傳統的觀念,一個村莊只要玩了起來,沒有特殊原因,就會延續下去。歷史的戲劇裡關於“觀燈”的內容不少,像“正月十五鬧花燈”“元宵夜看花燈”比比皆是。其實,我們這裡是從春節到元宵,是天天玩燈的,只不過到了十五後,就該“圓燈”,也即結束了。有玩燈習慣的村莊,要是當年因為什麼事,沒有真正“玩起來”,也要將燈“活一活”,即在元宵節前後稍微活動一下。於是,有著“十四起燈,十五正燈,十六蕩燈”的風俗與說法。劃龍船的娛樂,是在夏天進行,時間不長,三五天就結束了。

  傳統的娛樂風俗十分隆重,一般都借據“神的威力”索博人們的行為。因為即用神靈統一人們的行動。可以形成“肅穆”的環境,眾多的人在一起玩,容易做到步調一致,能夠玩得既熱熱鬧鬧還又配合得很諧調。

  我們這裡傳統的“燈”,主要有:羅漢燈、馬燈、龍燈。這些都是大型的燈,每個燈稱作一“堂”。每堂燈都有七八十到一百多人出場,有著旗幟樂器相伴,場面很是壯觀。劃龍船的參與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沒有玩燈的人多。而且,各種娛樂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這些規矩,說來話長,本文不做詳細敘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長篇小說《桃源夢》裡看看。

  傳統的娛樂在玩的期間,都會得到所到之處的村莊熱情迎接和豐盛的款待。這些接待的村莊,被稱作“香火”。每在玩的時期,各個香火迎來送往,都忙得不亦樂乎,開銷也不小。這些娛樂將社會上各個村莊的關係都激發得很友好。

  因為玩大型娛樂需要的人員較多,一些村落比較小的,大型娛樂玩不起來,便玩一些較小的,如“滾燈”、“花燈”。玩到了哪裡,也同樣會受到熱情接待。

  在長期的“破四舊、立四新”的歲月裡,傳統的娛樂,被作為“迷信、宗教”的殘餘而被禁絕了。人們生活覺得寂寞。則跟著形勢唱“革命歌曲”,看“樣板戲”,有的地方還組織了宣傳隊,進行演唱,說是做革命宣傳,其實也是為了娛樂。

  改革開放後,傳統的娛樂活動曾經恢復得很廣泛,但是仍然沒有回覆到原來的程度。隨著歲月的變遷,傳統的娛樂,玩的少了,許多村莊只是留存在“歷史的記憶”裡。不過,一旦談起來,總還是令曾經的參與者興趣盎然。

  近些年,城市裡興起了廣場舞。而且普及很快。廣場舞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雖然因為對環境安寧有影響,曾經引起過一些人的反對,但是沒有因為反對而萎縮,相反,還在繼續不斷地普及。現在,居然普及到了我們農村來。

  廣場舞與傳統的玩燈、劃龍船,雖然都是群眾性的大型娛樂,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傳統娛樂的參與者主要是男性成員,有的還嚴格排斥女性,凡是參與者都不可以隨意缺席。而廣場舞卻多是女性。目前,在農村還沒有看到也有男性參與,而參與的人範圍很廣,沒有年齡、人數限制。人數多則幾百人,像我們這裡,現在僅僅只有幾十個人,而且有著很大的隨意性,可以高興而來,也有隨時不參與的自由。

  農民們自從分到了土地,自己便有了充分的生產主動權,閒空時間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年輕人都尋找到了農業以外的工作,有的雖然是臨時性的,卻總是有事情做,有的還創立了自己穩定的職業。這些人多數離開了村莊,去進行自己的事業了。村裡還有些因為家務的原因,不能離開,或者已經有了些年紀,不方便出門工作人,便成了村裡留守人員。這些留守人員的娛樂,常常是聚在一起打麻將。這樣一來,農村漸漸形成了打麻將的風氣。

  政府在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目標工作中,也重視農民的娛樂。首先是投資給每個村部,建成了村部圖書室。可是,由於農民中喜歡讀書的人總歸不多,加上目前村部地點與大多數居民點比較遠,來去不是很方便;還由於電視、網路的普及,圖書室幾乎成了擺設,沒有多少人光顧。

  這樣的情況下,基層政府想到了廣場舞。我們這裡的村部給居民點比較大的村莊,投資購買了娛樂音箱,並且配備好舞蹈曲子,投放到有關自然村,提倡留守婦女們閒空的時候進行廣場舞娛樂。為了加強音箱管理,投放時,還收取了一些費用,以表示這套音箱裝置是廣場舞愛好者自己購買的,但是,這個錢只是象徵性收取的,卻也真的達到了音箱管理很到位的目的。

  我們自然村廣場舞音箱投放的時間是2014年的秋天。農村人對跳舞,原來認為是挺時髦的事,因此,大多數人都感到怯場。初期,只是幾個年輕婦女參與。音箱雖然每天晚飯後就響了起來,但是場面上只是稀稀拉拉的三五個人。於是村婦女幹部便帶頭參與,呼喚在家的婦女們都來參加。漸漸的,人多了起來,到這一年的春節邊,居然有了二三十人,場面熱鬧了起來。再後來,幾乎是願意的婦女,包括已經是做奶奶的人,甚至有些老太太也參與了其中。於是廣場舞在我們這裡算是真正的普及開來。

  開始跳廣場舞時,她們完全沒有舞蹈的知識,行動與舞曲不能合拍,而且各人動作“各具特色”,無法做到步調一致。好在其中有的人還算在行,主動地做起了示範,漸漸地,先期跳舞的年輕人都有了初步的'合拍動作,成了後來人的老師。這樣的“自教自學”,慢慢地,參與者都算有了舞蹈的姿勢,隨著舞曲的揚起,整齊的姿態有了優雅的美感。

  每當跳舞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人在一旁欣賞。這樣,廣場舞便從人們時髦、高雅、不可攀的認識中,來到了平常的娛樂活動裡,原本晚飯後寂寞的時光也熱鬧了起來。同時,相聚打麻將的人自然少了

  大凡留守的婦女,都有必要的家務。她們在忙過了繁瑣的家務後,晚飯後閒空時跳著廣場舞,都說筋骨活絡多了,精神感覺也很爽快。於是,都說廣場舞有益於身心健康,一般情況下,每到舞樂響起時,都興沖沖地趕到舞場來。

  廣場舞在我們附近被廣泛地推開了。經歷了兩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初步的規範舞姿。於是,出現了互相交流的活動。這些交流,沒有行政區域的限制,都是她們自己與別的村莊有同樣要求的人相約,帶著自己的舞伴,到約定的村莊去。一方面是欣賞所在村莊廣場舞的長處,一方面也向那裡的人們奉獻自己的舞藝。這樣一來,廣場舞又形成了傳統娛樂相互傳送友誼的紐帶。

  這樣的交流,場面有時候也很壯觀。老是一次有許多村莊的舞隊相聚在一起,每支舞隊都有一番“獻藝”活動,加上旁觀者,場面不亞於傳統娛樂——非常熱鬧。老是一次相聚的表演,需要好幾個小時。因此,主辦的村莊都會有一次伙食招待。而且,總是甲村邀過之後乙村又邀,因此,相聚的機會不少。

  傳統的娛樂,因為基本上都是男性,接待的村莊都會給來玩的一方承辦酒宴,宴席辦得也隆重。然而廣場舞相聚匯演,招待就顯得隨便多了。先期,接待的村莊只是給參與跳舞的人,每人發一個大饃和一瓶礦泉水。最近,卻也變得正規起來,安排參與者吃飯。然而,也只是盒飯居多,沒有傳統的酒宴。

  人們的友誼,是在交往中加深的,而且都有攀比的習性,後者總是參考前者,決不願做得比前者更差。因此,隨著廣場舞友誼交流的延續,接待方給來跳舞的人招待,將會漸漸鄭重起來。說不定那傳統的酒宴也會被用來招待廣場舞。其實,我認為,還是目前這樣比較隨便的招待好,因為簡單化的招待,既方便了接待方,也能避免赴約的跳舞人忍飢挨餓的窘況。

  傳統的娛樂,有著嚴格的性別限制,正規的羅漢燈杜絕女性參加。廣場舞雖然是大型群眾娛樂,目前也只是女性參與。這兩種娛樂,都只是人口中的一半,只不過是性別調換了而已。傳統的娛樂,具有隆重的迷信色彩和太多的“陳規陋俗”,並且只是集中在春節和特定的期間內活動。而廣場舞卻沒有太多的精神約束,又是經常性的娛樂,參與、退出都很自由。如今,人們對待傳統的娛樂,已經沒有多少新鮮感覺,而廣場舞興起不久,如果能夠正常延續,將會形成移風易俗的群眾娛樂,應該是社會又一個方面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