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必逢時的散文
——再品《三國》
餘嘗聞或嘆其命途之多舛,時運之不濟。捶胸頓足曰:“生不逢時也!”然則,餘又聞:“我命由我不由天,時不就我我就時。”故此,餘以為:“生不必逢時也”桓靈亂世,宦官專政,哀鴻遍野,萬民塗炭。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多少哀怨者苦嘆其生不逢時!又有多少不服天命,揭竿而起者。孫策、馬超、袁術、呂布等。虎踞數週,雄霸一方。成為亂世中的豪傑。更有心懷定天下、安社稷、樂百姓之志者。昭烈皇帝劉玄德,東吳大皇帝孫仲謀,此皆超越了一般的豪傑,成為了亂世中的皇者。
能者,無論生於何時皆能成大事也。曹操於亂世之中建立了一番基業。赤壁大戰之後的幾十年間,這位亂世梟雄亦展現出了其治世能臣的'一面。興修水利、大舉屯田、積極練兵皆為安國之良策。
固然,成一番大業,留一世英名為世人所追求。而安然處世,對酒當歌,邀月共飲,品味平常生活之樂亦不失為明智之選。何來生不逢時之說?
劉備攻吳失利,駕鶴西歸。年幼的劉禪登上了帝位。劉禪或許並不擁有經世之才。但其虛心納諫、謹遵父囑、認真聽從諸葛亮的教誨。亦不失為一位明君了。他深知自己不才的弱點,便重用賢才輔佐自己。讓蜀漢百姓再過了四十年的安穩生活。
劉禪生得逢時,亦生不逢時。他有一個皇帝父親,卻接過了一個暮日王國。誠然,最終劉禪沒有守住基業,但起碼他守住了自己!“樂不思蜀”為世人所笑。而又有幾人能在如虎口般的曹魏皇室中安然終老?不妨回想一下歷代亡國之君知道下場。劉禪或許是最好的。他沒辦法讓一個國家萬古長存,但他亦留下了身姿悠閒的安樂公形象。
人生的征途上,能者懂得把握自己的航向。無論何時皆是逢時!庸者只顧隨波逐流嘆曰:“此生無為,皆因生不逢時也。”故此,餘曰:“生不必逢時也。能者有志,便是逢時,何須生的逢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