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夢想新說散文
現實與夢想新說散文
剛無意看到一句話,恰好描述了自己的心情:“很想,沒事撿撿垃圾,慢吞吞的活著。”最近被捲入各種考試、慾望、求知、活動、工作中,導致了那種繁忙後的茫然和別具風味的空虛。有時強迫自己去放空,去放慢生活節奏,因為我聽說慢些,會更快。
實在厭倦了繁忙,躺在床上,回想起從有記憶時到現在的故事,那一個一個不斷被滿足的願望抑或是慾望。11歲時,剛到鄭州,就被汽車站那個一百多層高的樓所震撼。後來去看的時候怎麼也找不到那幢高樓了,最多也不過三四十層。後來才發現是剛到時的自己因為沒有見過高樓,而過高估計了樓層數。也間接證明了自己已習慣了被高樓大廈的包圍。12歲時,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學姐,走起路來十分優雅,似乎身上有一圈光環。我總是悄悄的注視著她,關注著她,很羨慕。甚至覺得她騎腳踏車上學都是一件很拉風的事情,更不必提她會經常吃漢堡,玩電腦,聽著MP3。漢堡、電腦、MP3和美麗對我是隻可羨慕而從未想過可以擁有的。或許也因為這樣,我的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吧。14歲時,經常想象言情小說裡那個被無數帥哥追求的女主角。除此之外,羨慕最多的是看見班裡的女生們都敢盡情的裝扮自己,在一起鬧一起玩耍。自己依舊像隱形人一樣藏在群體裡揹著課本。15歲時,突然這些羨慕不知因為自己什麼變化,自己就開始活在偶像劇裡和小說裡了。某一天一個男生說自己長得很好看,後就陸陸續續追自己的人越來越多,漸漸的也就有更多的女性朋友,開始成為了大家的焦點。一方面的光環帶動著自身其他方面的發展,不斷接觸新鮮事物,咖啡廳、電影院、電玩城、演唱會等,麥當勞已成了小孩子的地方。我也有了自己的腳踏車、MP4和一堆漂亮的衣服。女生們總是邀我逛街,因為覺得自己很潮,眼光很好。再後來,和校草也發展了朦朧的感情,愈發沉浸在小說裡的小女生情節。同時,高考也遭到了嚴重的失敗。
終於厭倦了物質和虛榮的世界,16歲時開始提高追求,擺脫花瓶,脫離了言情小說的情節,進入了名著裡,特別是論語裡的道德生活中。抱著滿腔的熱血和夢想決定奮鬥整個青春。不久成績和美麗,就都有了,開始有更多的人追求了。而自己也似乎真的超脫了,滿腦子裡只有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超我的追求。愈發珍惜時間和機會,不斷提高進步。17歲時,羨慕具有藝術氣質的人,自己也重拾起了鋼琴、運動、繪畫,似乎越來越全能了。隨著自身越來越優秀,機會越來越多,接觸了許多國家的名人、不同領域的專家,慾望不斷得到滿足的同時,新的慾望不斷增加,想要讀好多書,學會好多技能,明白好多道理,參加好多活動,體會更多經驗……終於累了,不堪重荷,躺下來,想起曾經那個渺小的自己,也再也不敢嘲笑那些失去夢想的人,因為隨著自己對家庭、感情的.不斷介入,精力和時間越發的不足。然而這些都是逃不掉的責任。也恍然明白中庸之道。夢想或許不是死在了現實下,而是我們一開始就對現實和夢想有了錯誤的理解。
一開始,我們就在成龍成鳳成愛因斯坦的教育中成長,我們不顧一切,堵上自己及能輻射到的人群的大部分時間、金錢、觀念和精神,不惜一切代價奔向榮耀。在我們幾乎就要達到目的,看到光明的時候,突然懷疑起這是不是我們的終點。我們會經常聽到許多讓我們變得更迷茫的話。“夢想是什麼啊,還那麼小孩子氣呢…天天那麼忙幹嘛呢,身體都熬壞了…真能折騰啊…孩子,我們也很想支援你,但是我們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我們只希望你能成家,好好的安定下來…”我們付出了那麼多努力,我們起早貪黑,從不偷懶;我們不斷學習,提高自己;我們也不斷接受著社會的潛規則,提高自己的社會技能;我們同時又努力讓自己保持積極健康向上樂觀的心態。我們在被羨慕與被爭議的評論中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終於看到自己身邊的人一個個像初中作文裡的故事那樣,一頭埋進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嘆息完傷感後就再也不知夢想為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