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意的散文
原題目《簾卷西風,秋意漸濃》文/荷塘月色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清詞瘦佳人·醉花陰
秋風乍起,簾卷西風。“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夜的秋風秋雨,彷彿吹來了南宋的女詞人李清照的清婉詞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秋天總是讓人想起離人的歌,落葉飄飛的思絮也總是伴隨著秋的景緻。“葉子的飄離,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
風再起時,葉子離開了樹,那片葉子,就那麼悠柔地飄著,飄著,飄著……帶著樹的風采與成熟,應著風邀約的'方向,飄啊飄著……在風的懷抱裡,落葉如飛花般,紛呈著這季這樹最美最痛的飛翔……
沒有春天的綠意盎然枝頭鬧,沒有夏日蟲鳴蛙叫的唱和,它只以飄零作歸宿,它是秋的韻,冬的情。
葉子,那片葉子,紅紅黃黃的美麗的葉子,在秋姑娘那,收藏了大地的金色,見證並分享了豐收的喜悅,於是,風吹過,飄飄然奔向了冬雪人,以金色的秋韻,點綴著晶瑩的白雪,縱然飄落,也是身陷潔白,無怨無悔。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首詞道盡了女詞人清寂的心緒啊,怎會有這許多的愁緒在心頭?遙想當年,易安與夫君趙明誠情投意合,繾綣人間的愜意,無不令人豔羨。可嘆人間美景短暫,花無百日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李詞人清照自從夫君病逝後,那種孤苦的心境在這首《聲聲慢》裡悲咽:“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水一方,月灑清輝。有位佳人,靠水而居。移步出長廊,見月上中天。盈盈水中月,盪漾心中意。何處話相思?默默不得語。在這一池水塘,清清地開著花兒,紅塵中的心事也如蓮,池中的花瓣兒沾著秋雨,秋風過處,清涼風乾了這千年的心事。只是有一種情,在這阡陌紅塵中,在唐風宋雨裡,婉約成了千年的繾綣風流。“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莫道離情正苦,人依依,月悄悄,此情最難將息。但願所有的離愁,都隨這秋風遠走。大地一片金黃,有飄落的秋葉,也有麥田的金穗。霜葉紅於二月花,我們看到的不應只是秋的愁緒,更應感知秋的收穫,秋的頌歌。人生之秋,在女詞人李清照那已掛滿了離愁,到我們這,都別太感傷了吧,淡淡清愁淡淡訴,喜歡她的才情,更喜歡秋的意境,因為它是生命四季中最豐滿的季節。
一葉知秋涼,相思風雨緊。一地詩留香,清詞婉約中。在這個簾卷西風的秋日裡,耳旁又響起了那首《綠葉對根的情意》:“不要問我到哪裡去,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哪裡去,我的情牽著你,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風中告別了你,今天這裡明天那裡……”寫一首葉子的情歌,秋天的意境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