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勸學> 《勸學》讀後感三篇

《勸學》讀後感

《勸學》讀後感三篇

  《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

  《勸學》讀後感篇一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詩經》上說:“不要總想貪圖安逸,小心謹慎地做好你的工作,愛好這種行為,神明知道了,就會賜給你莫大的幸福。最高的修養,莫過於精通道理使得自身起變化,最大的幸福膜過於用原無災無難。”我們每天都在認真、拼命的工作,為的是以後,也許是為了以後的以後的收穫,卻不知正如《勸學》中所說的,整天的冥思苦想,卻不知學習片刻有收穫,只要你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稍有用心,稍有留心的話,你會發現每時每刻你都會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穫的,積少成多、積土成焉,日久無常,你就會發現,你已成為一位知識的富有者,儘管每個人的先天資質有所差異,但著差異是微乎的,只要聰明能幹,多去憑藉和利用客觀事物,你也會成為君子的。積土成為高山,風雨從山裡興起,積水成為深淵,蛟龍就在淵中成長,積累善行養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備了聖人的思想品質,所以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走,這樣才能到千里之外,就象前面所說的留心生活中的每一點滴,日久天長的堅持下去就會成為富有者,但是具備了“財富”還應專心致志、刻苦鑽研、戒驕戒躁,你才會成為真真正正的“富有者”,只有這些都做到了你才是真正地會學習,懂學習的人,你才可能為人師。

  一提到“學”這個字,就不禁令人想起“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無止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些激人奮進的千古名句,以及“攘螢照讀”“畫灰練字”“頭懸樑”“錐刺骨”的動人畫面。古之聖人,尚且如此,何況今之眾人乎?

  學習最重要的是端正學習態度,正如荀子所云“鍥而不捨,朽木不折,鍥而舍之,金石可鏤”。學習的態度需要達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並不是所有的學子都意識到這一點,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實處。有的人淺嘗輒止,還未領略到真諦,就半途而廢,豈不惜哉!也有的人虎頭蛇尾,過分沉緬於“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視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頭來種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豈不惜哉!“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要想達到勝利的彼岸,重在持之以恆。對待學習,一知半解就自以為是,稍遇挫折就頹唐不振,持這種態度的人是很難成大器的,德國化學家李化希研究海藻時未能鑽研到底,結果與新元素失之交臂。已年過半百的談遷在費了27年的心血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後,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以超人的毅力重整旗鼓,歷盡艱苦11載,完成了鉅著《國榷》。粗實的鐵棒能磨成纖小的繡花針,憑的是一股堅忍不拔的氣概,涓涓細流能穿透剛硬的石塊,憑的是一種不折不撓的精神。

  倘若你有了這堅持不懈的毅力,再加上用心專一的態度,就如魚得水了。“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你若今天立志做畫家,明天發奮當詩人,後天又刻苦練鋼琴,鴻鵠之志固然可嘉,但即便你再竭盡全力想做到樣樣持之以恆,恐怕由於精力有限,也只會有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感覺吧。

  然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專一”,並不值得褒揚。當今世界,風雲突變;當今時代,瞬息萬變,所有這些,乃至琴棋書畫,足球電腦也不忽視。這就需要我們在這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全方位地學習,全方位地獲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中度過的。同樣是忙碌的一世,有的人竹籃打水一場空,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卻碩果累累,成了有口皆碑的人物,這些都和學習態度密不可分。前者或不能一躍一步的騏驥,或如六跪二螯的螃蟹;後者則似十駕的駑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

  《勸學》讀後感篇二

  《勸學》第一句話就說:“學不可以已”這就是告訴我們,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也只有透過不斷地學,才能青出於藍。

  不斷向學,能增廣見識,遠離愚昧無知;堅持向學,能完善自身,遠離低俗平庸,誠敬向學,能明辨是非,遠離隨波逐流。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向學之人身上,言辭語氣,舉手投足之間都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蘭,散發沁人的清香。孜孜求學,潛心鑽研的人,他們不一定是偉人,但絕對是一個有修養,有內涵的人,一定是一個真誠謙虛的人,也會是一個自尊自信的人。如果將他們與市井之人的低俗,貪戀名利之人的勢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們那一種由內而外表現出來的,令人讚歎的氣質。

  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一生下來就天賦異稟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然後,在芸芸眾生之中,每個人的智力與學識,人生觀與價值觀,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們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們掌握知識的豐富度不同。即使天資聰慧,如果怠惰於學,也會一事無成。相反即使天生愚鈍,如果肯刻苦學習,他也可以取得成就。我們要熱衷學習,更要善於學習,切忌墨守成規,東施效顰,每個人應該常常反思,總結經驗,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貴在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有成效的,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是不可取的,急躁冒進是不行的。學,需要耐心,靜心,潛心;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克服一切阻礙,一定要鍥而不捨,腳踏實地。俗話說:“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登不了天。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不得半點虛假。篤心向學,勤奮向學就是方法。所以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日積月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學習難在精。有目可識字,有口可讀書,有耳可聽教。然而,同一個老師授教,讀同一本書,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領悟。每個人都想精益求精,但這並非一件易事。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多讀不失為一個辦法,不過這不是說廣泛涉獵,博覽群書就可以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也啟示我們,有時寧可將一本書讀百遍,而不去讀一百本書。在《勸學》裡有句話:“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以持養之。”這也告訴我們,學習要不斷追求完美,要講究方法,要學思結合。多讀多思多問,才有助於更深入地學習。

  專心致志,埋頭苦學固然很重要,但學習也需多與他人交流,討論。我們不能讀死書,更不能死讀書。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都有值得自身學習之處。多與學識豐富的人討論,多與博學多才的人交流,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會使我們不斷進步。《勸學》中有道:“學莫便乎近其人”,這便是鼓勵我們多接觸有德有才之人。而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向這些人靠近,與這些人交流,我們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收穫的還有美德。

  學無止境,對於知識的追求,對於學問的探討,是一條漫漫長路,沒有人知道路的盡頭。我們應該永不停下求學的腳步。

  《勸學》讀後感篇三

  作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非常重視學習教育,並留下了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學教思想,其中含有許多積極的、合理的成分,具有超越時空界域的永恆性價值。孔子曰:“溫故而知新”,我重讀荀子《勸學篇》,仔細推敲揣摩,在讀書學習,修身處事上頗有收穫,帶給大家分享。

  一、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要深刻、全面、到位。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這兩句話講的是一個人要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整天地思考,卻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穫大……人與人之間的資質本性並沒有差別,只不過在於後天學習與否,用功與否。

  這裡特別強調的是“知明而行”與“善假於物”,“明”不學何知?物不學焉能“善假”?這就需要在學習上下文章,換言之,學習即是為人、修身、處事的.基礎與憑藉。

  二、學習的態度要謙虛、端正、嚴肅認真。

  首先,學習態度要謙虛,虛懷若谷。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這句話說的是一個人如果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至於先王遺言,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理解為先哲的至理名言更為恰當一些。“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說的也是這麼個道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自身的修養有不足與缺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盲目自大。

  其次,學習態度要端正、沉穩,摒棄浮華。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響矣。”

  學習浮躁,動輒沾沾自喜,是學習大敵。荀子講到:君子學習,是聽在耳裡,記在心裡,表現在威儀的舉止和符合禮儀的行動上。古人學習是自身道德修養的需求,現在的人學習則只是為了炫耀於人。君子學習是為了完善自我,小人學習是為了賣弄和譁眾取寵,將學問當作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去討人好評。所以,沒人求教你而去教導別人叫做浮躁;問一答二的叫羅嗦;浮躁羅嗦都是不對的,君子答問應象空谷迴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再次,學習要嚴肅認真,要嚴格要求。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駕馭車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沒能走完,這也不能算是善駕,能夠全面徹底地把握所學的知識,才算得上是個真正的學者。我們建設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更要高要求,絕對不能敷衍了事,走走過場,要拿出實實在在的績效出來才行。

  三、學無止境,因此學習的方法就要便捷高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這段話說的是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言簡意賅,發人深省。《禮經》、《樂經》有法度但嫌疏略;《詩經》、《尚書》古樸但不切近現實;《春秋》隱微但不夠周詳;仿效良師學習君子的學問,既崇高又全面,還可以通達世理。所以說學習沒有比親近良師更便捷的了。在我們的學習生活當中,要特別重視向身邊的人學習,“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綴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當中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平凡,要秉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胸襟與魄力,才能領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學習境界。

  四、學習的最終歸宿是造福人民,服務大眾。

  荀子看來,讀書的最高境界為:“其致好之也,如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權利不能傾,群眾不能移,天下不能蕩”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等達到完全醉心於學習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聲,嘴好五味那樣,心裡貪圖擁有天下一樣。如果做到了這般地步,那麼,在權利私慾面前就不會有邪念,人多勢眾也不會屈服的,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機關幹部,再也不能浮淺的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放鬆了學習,思想落後於形勢,就會喪失先進性,試精神世界陷於低階趣味,就難以抵擋利慾的誘惑。“現在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豐富多彩,不學習、不堅持學習、不刻苦學習,勢必會落伍,勢必難以勝任我們所肩負的重大職責。”

  《勸學》是《荀子》一書的首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目的、意義、態度和方法,著重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學習應持的態度。對於我們今天培養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