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秦觀教案
教學目的:
1.把握秦觀詞婉約清麗的藝術風格。
2.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詩詞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解讀文句,分意境,比較秦觀與舒婷的“愛情觀”。
教學步驟:
一.話題導語
“七夕”是一個美好而充滿神話色彩的浪漫節日,自南北朝至今,已纏綿悱惻地流傳千年,永無休止。民間傳說:牛郎因父母早逝與兄嫂共處,經常遭受虐待,後來兄弟分家,牛郎僅得一頭老牛。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觸犯天規被貶下凡。一日老牛開口告知牛郎,黃昏時將有七仙女於湖中沐浴,到時可趁機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無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計行事,果然取得織女為妻,後來育有一對兒女。王母娘娘得知織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將其押回。牛郎發現織女被緝,乃依老牛臨終囑咐,披上牛皮,用籮筐挑起兒女飛奔天庭追尋織女。王母為阻絕兩人相聚,乃以金向天一劃,霎時化成波浪滾滾的天河,從此牛郎織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卻不得相聚。後來玉帝感其至誠,乃特准他們在每年七月七日夜,以喜鵲搭成鵲橋在天河相會。七夕夜經常會下雨,稱之為七夕雨,相傳就是牛郎織女傾訴相思的淚水。如這晚不下雨,天空的雲彩會特別好看,因為織女是織造雲錦的巧手。舊時風俗,少女們要在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這一美麗神話,引起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詠歎。如杜牧《七夕》詩云:“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崔《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戶戶持針線”;白居易《長恨歌》: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林傑《乞巧》:“七夕今宵看碧,牛郎織女渡河橋”。我們在前面學過的《迢迢牽牛星》(請同學背誦):“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鵲橋仙》也是以這一神話為題材的傳誦不衰的絕唱。
二、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後期詞人,字少遊,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因政治上屬於舊黨,多次遭愛打擊,最後被貶到遙遠的西南,死於放還途中。他長詩文,詞更享有盛譽,被蘇軾譽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餘三人是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詞作受蘇軾影響,也受與歌女交往的生活經歷影響,內容多寫男女情愛,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風調悽迷幽婉,清麗曲雅,屬婉約派。
三、指導誦讀,整體感知
1.請一學生朗讀,教師進行點撥。
明確:詞的上片寫這對情侶奔赴鵲橋相會時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寫他們將別時以長久相愛的誓言互勉。兩片的結構相似,都可以分為兩小層:前三句是賓,要讀得輕些;後兩句是主,可稍稍重讀。全詞四小節又類似律詩中的起、承、轉、合,讀時須有與此相應的語氣,有鮮明的層次感。最後一小層即“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句,是這首詞的主旨句,讀此句須放慢速度,聲音要柔和些,且有餘韻——這雖是誓言,卻當視為兩位主人公的內心獨白,讀成山盟海誓的語氣,就沒有餘味可尋了。
2.播放錄音。
3.全班齊讀。透過誦讀,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品味詞的音韻美。
四、品味意境,鑑賞要點
馮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曾稱讚秦觀道:“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下面逐層分這首詞的情致理趣。
1.“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片片雲彩變幻著花巧,銀河兩岸,牽牛織女星光閃耀,訴說著無盡的思念與煩惱。只有這個七夕之夜,才能渡過遼闊的銀河。)寫的是這對情侶在奔赴見面地點的路上,的確是語淺而淡,但仔細想想,卻又很有情味。詞中先寫出人物形象:織女是紡織能手,善織雲錦,所以用“纖雲弄巧”寫她,可想象她是穿著自織的錦衣去會見她丈夫的。再寫處在銀河兩邊的牽牛織女兩星閃爍不停,似乎流露出終年不得相見的無限悵恨,只有七夕才得相聚傾訴衷腸。暮色漫天,星光微明,長途跋涉,終得一見,匆匆復匆匆,怎不令人愁緒萬千。
(板書: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遊。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時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鑑賞。明確:〈古詩十九首〉中,把銀河寫成“清且淺”,兩岸相隔也不遠,似乎近在咫尺,連對方的神情語態也宛然在目。但一水之隔,又是遠在天涯,有無限相思也只能含情脈脈對視。而此詞中“銀漢迢迢暗度”,以“迢迢”二字寫出銀河之遼闊,兩地相隔之遙遠。兩詩寫法不同,都是為了突出相思之苦,相見之難,可謂異曲同工。〈天上的市街〉中的描寫卻是不同,它給人展示的是作者心中的天國樂園。在郭沫若筆下,牛郎織女這對情侶的面貌已煥然一新,他倆騎著牛兒過天河,遊天街,無拘無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這體現了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對幻美的追求,也是他對現實不滿的反映。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這金風玉露時節的一刻相逢,就勝過人間無數次相見)這是情節的.發展,寫鵲橋相逢。如果是好作豔詞的作家,在這個地方定會不惜筆墨大肆渲染;而本詞只有這麼簡單的兩句:一句說相逢的時令,一句說這樣的秋夜一見,已勝過了人間普通男女的日夜廝守。值得品味的是“金風玉露” 一語,它不單是指秋天的風露,我們儘可放開去想——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是多麼美好幸福的時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麼高尚聖潔的愛情!
3.“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溫柔的情意,如流水般纏綿;美好的相聚,似夢境般短暫。怎忍心去回顧孤獨的鵲橋歸路。)寫的是這對情侶相會時的心情。“柔情似水”著重寫情態,託情於物,將兩位主人公的萬般柔情比作銀河的水,含微波盪漾,長流不斷之意。“佳期如夢”著重寫心態,極言相會之不易,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了相會時的複雜心情。平日他倆只能在夢中相見,此時真的相會,卻又“乍見疑夢”了。作者的同時代人晏幾道有句雲:“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可見這是久別重逢後人們常有的心態。但這畢竟不是夢中,因為歸路就在身後,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才相見又分離,一次短暫的相見卻又是此後長久別離的開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無限惜別之情,無限幽愁怨恨盡在此言之中。問題設計:詞讀至此,我們明不明白,“勝卻人間無數”的究竟是什麼?
4.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且在朝朝暮暮!”這是詞的結句,寫兩位主人公的心願。意思是,儘管相會的時間極其短暫,但只要雙方真摯地相愛,堅定不移,則年年必有此會,這是無盡期的愛,永恆的愛;而人間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離,也終有生離死別之日,以此永恆的愛與人間有盡期的愛相比,豈非“勝卻無數”的嗎?這就是短暫與永恆的辯證法。至此,詞的主旨已昇華到了一個哲理的高度。“多情自古傷離別”是人之常情,而秦觀這兩句詞卻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
提問:這兩句運用的是什麼表達方式?與上闋的哪兩句相呼應?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兩句是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它與上片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句議論遙相呼應,使得全詞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聯綿起伏的情致。同時,昇華了詞的主旨,使詞的命意超絕。明人沈際飛評價說:“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腐朽為神奇!”
(板書: “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
引導學生比較分,可暢所欲言,不求一致,但要適度把握,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明確:愛情是一種玄妙的感情,它存在於人們的心中,人們因此而產生的心理變化、思維形式變化以及所做出相應的表現和反應等等,就構成了一個人的愛情觀。對於愛情的理解和定義很久以來就有許多的說法。然而愛到底是什麼,仍然是一個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找答案的懸疑,而且得到的答案將會是各種各樣的。那麼愛情觀則更是一個說不明白的話題。
《鵲橋仙》一詞情意之潔、格調之高,達到了愛情詞的頂峰。情之所鍾,雖然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願已足矣,何必非每日耳廝磨,須臾不可分離?這種境界是修養高尚的反映,和柳永的"閒針線伴伊坐"比,高下立見,不可同日而語,即使白居易的"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雖則可謂深情,卻不及此高超通達,自有一種神仙氣。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獨步千古一點也不過分。秦觀能寫出這樣的一種愛情名句,有他自身的才情,但客觀上也是有一個時代的原因。在我國的封建社會,婚姻上實行父母包辦、一夫多妻,再由於生產力落後、交通不發達,以及封建的禮教、男尊女卑等,這在客觀上造成了"老妻置異縣"和"重婚姻、少愛情"的情形。中國古代士人雖以家庭為基礎,但又崇尚兼善主義,他們更多的把光陰用於仕官旅,所以日常跟他們接觸最多的不是女子,而是他們的同僚、朋友。中國文人寫友情的作品絕對多於愛情,寫婚後的也要多於愛情。當然也有例外情況,比如李清照與趙明誠有共同的學問、情趣,志同道合;蘇東坡對其妻的愛,《江城子》中可見一斑……還有許多在愛情中消遣人生的落拓文人。
舒婷(1952- )原名龔佩瑜,福建泉州人。她的《神女峰》不僅是一首愛情詩,也是對一個時代精神觀念的反叛和挑戰。古老的中國在精神和觀念的遺產上,曾經保留著許多體現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優秀傳統,但是,其中也確有不少屬於糟粕的"精神鴉片",因此對於"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所煽動起來的"新的背叛"不要一嗤之以鼻,更不要把腐朽當神奇,把膿腫當作是"豔若桃花"。"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這不正是一種對於新的精神和觀念的呼喚嗎?做一個具有真實的人性的人,總要比做一具木胎泥塑的偶像要好吧。即使人會"速朽",而偶像可以"千秋萬代",可是前者是生命,而後者卻永遠不可能享受到生命的歡樂。
舒婷寫這首詩是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國,戀愛自由、男女平等,人們之間的聯絡也變得快捷便利,對待愛情人們更多的是"儒家"的很傳統的心態。舒婷的詩是對傳統愛情觀的背叛,它以一個挑戰者的姿態掀起了沉悶空氣裡的軒然大波。放棄原作的意圖和要表達的願望,只從現實的社會來評說這兩種"愛情觀"。"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無異於"不求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而"兩情真是久長時,也願意朝朝暮暮"只會是"此情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那麼,愛情這個難辨的命題終究沒有一個更為合理、更為美妙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