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琵琶行> 《琵琶行》教案設計及反思

《琵琶行》教案設計及反思

《琵琶行》教案設計及反思

  引言: 面對《琵琶行 並序》這樣一篇經典課文,老師應該如何的教學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琵琶行優質課的教案,希望能夠透過琵琶行優質課的教案,帶給老師們新的教學啟發。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的能力。

  2、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較好文言文基礎,能夠結合課下注釋自主分析理解文字,在教師相應指導下,能夠理解文字蘊含的思想情感。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學時難點:

  品味詩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匯入新課】

  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墨客,一個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溼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著,一路灑下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溼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板書課題《琵琶行並序》

  【推進新課】

  一、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在同學們按預習提示要求講述後,老師補充)

  1、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

  2、作品:《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長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於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適時補充“歌”、“行”文體常識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

  二、閱讀並疏理課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寫作動機。 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第五段:重問琵琶青衫溼。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