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在高考之後,我第一次讀了《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上了這部以平凡的農村生活為主題的偉大著作。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這裡生活著一群普通人,他們在這個荒涼的土地上貢獻了一生,展現的是一個自強不息的群體的奮鬥史。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千千萬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作者卻在平凡故事中刻畫出一位不平凡的主人公。在這部小說裡,所有人物中,我最佩服最欣賞的就是孫少平。孫少平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他沒有過人的武藝或超群的智慧,他也有世俗的攀比心和青年人的迷茫: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村少年,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學子,又或者說,農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於農田、城市工地,還有煤煙四起的地下坑道中。田曉霞的出現,給了少平的生活更加豐富的內容。關於她的章節,我都會一遍又一遍的通讀因為有她出現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

  最讓我賞識的是,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麼去生活,和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少平的生活雖然很痛苦,這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痛苦,而他卻一直在默默地承受著。苦難之於人生,是幸運的還是悲慘的,也許會給另外的人帶來不敢想象的命運,但是最後他把這種苦難轉逛成一種心靈的財富,這種生活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最終選擇在煤礦工作,他覺得那就是他體現人生價值的載體。少平也是一個極為普通、極為平凡的人,而他的思想和精神又是那麼的超凡脫俗。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常常會感到世態炎涼,物是人非。所以,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向孫少平學習這種甘於平凡而又超越自我的精神。

  最近又讀了這本書,也看了《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使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給我留下的不僅僅是故事,而是人生的思考,對自己命運的思考。在當下的浮躁社會中,很顯然,大氣凜然已經有點由於錦上添花的美而變得讓人有些疲憊,但是平凡的世界不一樣,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本來就是如此,這就像是一杯清水給茫茫濁世帶來了幾分清涼與慰藉,讓在繁忙與俗物中苦苦糾纏的人們可以暫且拋下一切煩惱,可以忘記自己現今的榮辱,而回憶起曾經最為純真最為樸實無華的那個年代,讓人們懂得,即使作為一個平凡人,亦會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愛情,家庭,社會不可能每天都會有很大的起起落落,而都是那麼的平凡,似乎都有些平庸了,但這就是現實。在人類社會中,個人總是顯得如此渺小,社會在進步,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也許平凡,也許偉大。不管平凡也好,偉大也好。畢竟,我們在這個世界,努力過,也奮鬥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輝煌和苦難。我相信,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平凡的一刻。希望在我們每個人平凡的生活中,都有一個不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並非所有的平凡都可以蛻變為不凡,也並非所有的不凡都可以被傳頌

  ——題記

  筆尖流淌出題目,腦海中忽的迴響起書頁翻閱的沙沙聲,盪漾出那個黃土高原上小山村裡幾家人的人生沉浮。在這本百萬字著作裡,每個字都注入了路遙先生的情感與血液,感嘆自己的文墨底蘊的卑微,也害怕自己笨拙的文字誤解了路遙先生的本意。

  我一共讀了三遍的《平凡的世界》。每一次都是接近痴狂狀態地去感悟,就像是少平在陰暗潮溼的未建成的樓裡,伴著扭動的燭焰暢遊書海一樣,那種身臨其境更能感受到路遙先生所傳遞的情感。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觸,給予我不同成長階段的心靈的洗滌和思維的昇華,在無形中讓我接受了它對生活的詮釋,讓我品味生活的感動,人生的無常,人情的冷暖。它衝擊著我的思想,讓我認識到: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卻隱含著某種不平凡。

  很喜歡作者路遙先生,感覺他是就像是蹲著與讀者聊天的老伯,伴隨著那些文字彷彿大家一起與主人公經受精神上、物質上的磨難......他燃燒著生命融進自己的作品,作品也就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在十年的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的眾多普通平凡人的形象,成功的塑造了孫少平等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裡,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的交織纏繞,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自然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正是因為這樣,故事裡的一百多個人物每一個都是栩栩如生,情節描述字字到位,毫無贅述。而在這些故事中,在我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記的就是少平少安兩兄弟,普天下大多數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兩兄弟雖然同根而生,卻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說少安的路是平凡的:輟學,種田,十三歲便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付出全部的氣力去改善生存環境,而終究被生活的枷鎖束縛。而誰能否認在他在行將就木的那一刻,不會因青梅竹馬的潤葉、善解人意的亡妻和憨厚淳樸的父母露出會心的微笑呢!這樣可謂不平凡吧!有人說少平的路是也平凡的:上學,闖蕩,歷經人生百態而傷痕累累。傾盡全部的生命去提升思想維度,卻屢屢遭受生活的不公。但我們也不能忽略那個後來又光榮地當上了煤礦工人,當上了工段長,成了模範,以及收穫那份可以刻骨銘心一輩子的純美愛情的男人!生活沒有壓垮他,反而磨練了他,使他不斷成熟起來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這樣的經歷也稱得上是不平凡吧?

  如此看來,平凡的世界亦暗含著不平凡的人生,其實路遙先生給我們解釋過。他曾說:只有不喪失勞動者的感覺,才能把握社會歷史的程序的主流,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路遙先生是在告誡我們去執著的追求,無論是改善生存環境還是提升思想維度,認定了自己的目標後,哪怕只會有一點點的改變,那也是我們勇往直前最堅固的支撐點。少安少平兩兄弟為創造出符合主流的藝術品所做的努力,提示我們燃燒生命去做不凡的事,而不是不凡的人,後者會暴露你的世俗淺薄,而前者將見證你的精彩一生,在平凡的世界裡體驗不平凡的人生,最後得到渴求的收穫!

  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無論種族、貧富的差別,人們總經歷著磨難,人們都不甘平凡,但作為平凡人,那就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好吧,那就讓我們拿出那份信念與追求,像往常一樣,精神抖擻的跳上奔騰馳騁的生活的馬車上,坐在駕轅的位置上,繃緊全身的肌肉和神經,“駕!”,吆喝著,吶喊著,繼續向前走去……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閒暇時刻,再次翻閱了《平凡的世界》一書,搜看了《平凡的世界》,透過文字與影片的結合,讓我更深刻領悟到書中所透露出這些平凡人故事背後的一個深刻的道理——“生活沒有如果,只有透過執著而努力換來的結果”。

  書中主人翁孫少平說過“平凡的人生,我們也可以過得不平凡……”作為平凡人的我們,註定會有一個平凡的世界,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當前的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自己的命運,但也不能做命運的奴隸,我們要向孫少平學習,學習他不屈命運的安排,堅持自己的理想,守護自己理想的那份執著,樂觀勇敢的面對生活的一切不幸,認真對待任何一份工作,熱情對待每一個人,努力用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已經看慣了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作息規律;看慣了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場景;看慣了農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農作下來,漸漸消瘦的臉和手上清晰可見的青筋。他們就這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冬時節,他們都從未間斷地重複著播種、耕地,因為在他們眼裡,土地才是他們的衣食飯碗,只有不停地勞動才能吃飽穿暖。

  而我不甘心就這樣順理成章地成為父母的“繼承者”,我不甘心像與我同齡甚至更小的農村孩子一樣,在中學都未畢業的情況下就被父母送去沿海城市打工,僅僅就是為了給家裡找點額外的收入,減輕家庭的負擔。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我對未來有些迷茫同時也對未來滿懷憧憬。我深知,要擺脫這樣的命運,唯一的方式就是努力讀書,考上大學。

  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你是一個沒有雨傘的孩子,下大雨時,別人可以撐著傘在雨中慢慢前行,而你必須得跑……”是啊,對於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沒有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放學回家,我們沒有機會躺在爺爺奶奶懷裡撒嬌,甚至和爸爸媽媽見面的時間也只是在飯桌上,家人沒有更多的心思花在我們身上,因為他們要起早貪黑忙地裡的農活,他們認為只要孩子能吃飽穿暖,健健康康的就好。從小我們就開始幫助家裡幹農活做家務,無論酷暑寒冬,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揹著揹簍,牽著牛去山坡上放牛、割草。每當累得精疲力盡時,我都會一次一次地暗自發誓“一定要加倍努力、奮鬥,一定要從這裡走出去,為了家人過得輕鬆一點、幸福一點”。就是這樣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理想成為我努力讀書的前進動力。從小學到高中,雖然成績算不上是班上拔尖的,但我一直在努力,沒有放棄。透過兩次高考,我總算是順利地踏入了大學的門檻。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平穩的時代,有著安穩的生活,不會遭遇到與孫少平一樣的苦難。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歷練,我們是平凡的一員,要跨過泥濘,唯有努力。回首大學生活,我經歷過失敗的痛苦,品嚐過成功的喜悅。業餘時間,我就一邊打工,一邊掙自己的生活費。給校外的輔導班發傳單,上家教,去德克士上夜班,半夜一兩點才回去,暑假去廣州進工廠,我也做過。正是在這種不斷追求生活目標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也讓我明白大學是人生奮鬥的另一個起點,給了我追求目標的源動力。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沒有優越的家庭背景下,我只有透過這些方式才能獲取更多的經歷不斷地磨練我的意志和韌性,才能接觸到更多新東西,與更多不同的人交流,不斷地積澱豐富自己的見識和認知。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大學畢業,參加了幾次事業單位考試,我都被無情地“刷”下來,我也氣餒過、抱怨過,甚至一個人偷偷的哭過,哭過之後一切還是得繼續,繼續總結失敗的經驗,為下一次機會作好準備。在自己的堅持下,我順利考入現在的單位,對我來說這是我很欣慰的事情,不禁感嘆自己也算是一個幸運兒,儘管曾經抱怨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透過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以及在社會上實踐,我收穫了很多,我也成功地從生我養我的地方“跳出來”,我要感謝這個地方,是它給了我力量和勇氣,是它讓我懷揣著理想,給自己一個希望。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在大學期間,讀過許多有意思的書籍,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平凡的世界》。它的作者是當代作家路遙先生,他的小說多是以農村題材,但又不侷限於農村生活的描寫和城市“交叉地帶”發生的人和事,特別是著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透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發生地點在廣袤的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說是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我不想詳細的敘述小說的內容,實際上裡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先生顯然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緻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裡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的人物我隨口都能數出好多。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先生精湛的小說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說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

  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小說,感想是很多的,可真的要寫,就不知怎樣下筆,因為害怕自己拙劣的文字會損害路遙先生的本意。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就白紙黑字的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這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首先,我很喜歡路遙先生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

  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先生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透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保持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路遙先生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裡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路遙先生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其次,是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對農民的深刻理解。

  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的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實際上筆者本人也不曾有過真正的瞭解和認知,如果要有這種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須經歷過農村生活,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能讓我們深刻的理解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農民們的平凡與偉大!

  我們生存的現實年代,每一時刻都在告別貧困的困擾,可生存環境的改變,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面對不斷湧現的新課題,在普通人的視線裡,生活似乎不是那麼平坦的一馬平川;面對新的困難,一樣會有新的無奈;面對新的理想,一定會有新的彷徨:面對新的世界,也一樣會有新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人類的懦弱是本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那麼人性裡的自卑並不可怕,為理想而拼搏的路上,有這樣的自卑陪伴,我們並不會失落,只要正確的面對它,轉為堅強的動力,那麼,自卑中的所得都是勝利和擁有的感覺,自卑裡的堅強都是催人奮進的凱歌,戰勝自我,自卑也堅強!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上大學那會兒,我的大學在西北地區,自然西北人多。去到那裡深深感覺到北方孩子比南方孩子愛讀書多了,那裡的文化底蘊像那座城市(西安)一樣厚重。一次和同學們聊起讀過的書,幾乎每個西北的同學都會推薦我去看兩本書——《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就這樣在他們的推薦下,我去圖書館借回來開始啃了。我是先看的《白鹿原》再看《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寫出了那片陝西土地上堅韌憨實的西北人形象,時隔多年,我發現人骨子裡透漏出來的本質是不會變的。在肉夾饃、臊子面簡單的食材傳承之下,陝西人還是那麼堅韌憨實。迫不及待啃完《白鹿原》還沒滿足,就囫圇吞棗起《平凡的世界》。一進入那個世界,就被那純真的年代深深吸引。我更喜歡這本,這本書的宏觀立角點讓人的視野更加開闊,無論時代怎麼變,從50年代到改革開放後,人性的美依然像珍珠璀璨著平凡人的一生,這是多麼彌足珍貴啊!

  這學期我剛好在講中國現代史,就講到建國後的歷史。《平凡的世界》裡涉及的人民公社化、土改、家庭聯產承包制等內容讓我信手拈來,成為課堂上與同學們嘖嘖探討的素材。我對這部作品的喜愛更深了一層。這時,由它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正在熱播,我又開始瘋狂地追了起來。後來我想這本書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吸引著那麼多的讀者,也許就是在這本書里人性的美時刻體現,讓人反省當今的社會,形成對比,讓人覺得那個“平凡的世界”是多麼的溫暖。

  這本書是從50年代那個吃不飽飯的時代背景開始寫的,一開場就是描寫孫少平窮得連個丙菜都吃不起,就著黑疙瘩和開水的磕磣樣。這符合我對50年代後期的感知。一直到文革結束,我腦子裡的中國給我的感覺就是貧窮、吃不飽飯、內鬥,雖然這些內容在小說中都有體現,但我欣喜地發現整部作品體現出來的感覺不是頹敗的,失落的,而是在大環境背景下小人物頑強抗爭,與“命”抗爭的正能量。正如孫少安說的“我就不信以我的賣力肯幹,就不能讓全家吃上白饃饃!”孫少安的父親說“家裡的祖墳裡埋進了窮鬼,這窮根是拔不去的。”孫少安在用自己的行動不停嘗試推翻這種“命”,哪怕經歷一次次失敗,私分豬飼料沒有讓他灰心,開磚廠貸不到款沒有難倒他,燒出黑磚更沒有讓他止步不前。在與“命”的抗爭中他頑強地戰勝了。而他就是一個平凡的人,這讓無數平凡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而當今多少人在抱怨,抱怨自己命不好,抱怨自己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抱怨父母沒有為自己創造良好的平臺……而孫少平有什麼呢?他只有那一大灘爛攤子的家。

  如果說從不向命運認輸是孫少平身上的閃光點,那麼他身上更難得可貴是有一顆“愛人之心”。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孫少平心裡裝的不僅是自己一家人的吃穿,更心心念念整個大隊整個公社的吃穿。為了讓全公社都吃飽,他可以當那個違反國家規定,私自多分豬飼料地的“罪人”;他寧可得罪媳婦,不箍新窯,把錢投入磚廠來養活更多人。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樣一種胸懷,這樣一種“大公之愛”怎麼能不令人敬佩?當今社會有多少人把愛自己放在第一位,對他人不管不顧,禮崩樂壞:現在跌倒的老人不敢扶了,街上的乞討兒不敢隨便施捨了,肇事的司機不知道去哪裡了,奶粉不能喝了,油都成地溝油了,連雞蛋都有人造的了……

  今天的物質生活是越來越豐富了,但像孫少平這樣“傻傻”的愛人和堅定地抗爭是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喜歡這本《平凡的世界》,喜歡在這個世界裡隨處滲透的人性的美好:頑強、博愛、真誠、不甘平庸……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平凡的世界》:鉅著夢想與柳青不願止步於已有的創作實績因而艱難地開啟《創業史》的篇章同感,路遙生前始終對於自己所取得的文學成績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因為在他看來,作家的創作成果不僅要接受現實眼光的評估,還要經受歷史眼光的審視。所以,路遙總是關心如何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與國家的改革背景相適應,並致力於把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上升到時代和社會的高度來加以認識。加上個人對生活和藝術中諸如交響樂、雕塑群、自然景觀等一切宏大事物的熱愛,他便發出了在不惑之年之前憑藉自己的力量創作一部史詩性作品的心聲。而新世紀一代陝西作家楊爭光雖然也留意於農村,但卻喜好劍走偏鋒——揭露農民的狹隘和鄙陋,且多用不長的篇幅來呈現,如中篇小說《老旦是一棵樹》、短篇小說《光滑和粗糙的木橛子》,他的長篇小說則獻給了知識分子(《越活越明白》)、問題少年(《少年張衝六章》)等題材。求同存異,在陝西作家群中便表現出對同一創作題材的不同藝術加工,包括內蘊思想和外顯形式上兩點。

  計劃中分三部共六卷本有百萬字的《平凡的世界》,它在路遙想象中的誕生,既是為了圓青年時期的夢想,也是為了向歷史交待而非取悅當代。“在我的想象中,未來的這部書如果不是此生我最滿意的作品,也起碼應該是規模最大的作品。”而它的真正誕生,則耗費了路遙三年的準備時間和又三年的寫作精力:從確定構架方式、遍覽作品與雜書,到蒐集十年間的時事資料、深入實際生活,再到理清人物脈絡、找準切入事件,此後路遙才進入動筆狀態;又從陝西銅川陳家山煤礦到西安文聯大院、再到故鄉榆林、陝北甘泉,路遙在輾轉幾地中一直承受著身體上的苦役與精神上的煎熬,“偉大感與渺小感,一籌莫展與欣喜若狂,頹喪與振奮,這種種的矛盾心情交織貫穿整個寫作過程中”。

  的確如路遙所傾吐的那樣: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種事業。拿自己的青春連同生命作賭,他以熱戀中男女愛不忍釋的心態、以朝拜中聖徒義無反顧的行動,最終在1988年5月25日得以將“勝敗畢此一役”。試觀整部作品,縱向跨越1975年初到1985年初一個年代的時間,橫向覆蓋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雙重變遷,實現了作家的初衷:用歷史的和藝術的眼光來觀察在此社會大背景或者條件下人們的生存與生活狀態。源頭僅為黃土高原一處名曰雙水的村莊,流向卻包括了以孫家兄弟各為一支的“近景”主幹和以喬伯年、田福軍為一支的“遠景”主幹,並且這三條河流各沿其道但時有匯合。“陝北大地作為一個沉伏在他心裡的永恆的詩意象徵,在他筆下得到了全方位的審視和關照。”與此同時,作家不但在作品中激情滿懷、真摯坦誠地向讀者表明自己的人生觀和人性論,還儘可能“中立”地對生活和時代做出了個體所能企及的.哲學高度的判斷,達到了列夫·托爾斯泰對藝術作品的評判標準:藝術作品的完整性並不在於構思的統一、對人物的雕琢以及其他,而在於作者本人明確、堅定的生活態度,這將滲透整個作品之中。

  我們完全有理由讚歎《平凡的世界》何其不平凡,所謂“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在第三部付諸筆端之前,路遙在保全性命、擱置作品與不顧生死、繼續寫作之間抉擇了後者,幸而,如他所說,並未在企圖完成長卷作品之前便“死不瞑目”;然而,茅盾文學獎授予他不足一年之後,年僅42歲的路遙卻因漚心瀝血、積勞成疾齎志而歿!平凡如他,不凡亦如他。路遙將自己在稿紙上的長篇鉅作看作父親在土地上的長年勞作,只管耕耘,不問收穫,惟其平凡,因而充實。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傾注了後半生心血的頂峰之作,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作者經過三年準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長年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由於生活長期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服了百餘副湯藥,身體才略有恢復,但他仍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

  作家的生活大多都是比較清苦的,像曹雪芹幼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到創作《紅樓夢》時生活也是相當的窘迫。

  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書中孫家兄弟倆齊頭並進又相互映襯,其兄孫少安13歲就輟學回家務農,後辦磚廠起家致富;其弟孫少平求學、教書,後出外打工、挖煤。透過他們兩條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生存際遇和孫少平外出謀生的艱難。

  小說是以城市與鄉村的對立為核心的二元對立世界,在這基礎的核心對立之下,衍生了諸多二元對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進——落後、浪漫——淳樸、複雜——純潔、高貴——卑微、自信——自卑,等等。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識地排列起來,並透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事件清晰地並置在一起,‘構成了矛盾的、不可調和的兩極’。這顯然作者精心結構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徵,後者是鄉村的隱喻。

  作者以客觀的筆觸去書寫鄉村、描寫都市,在路遙筆下,城市與鄉村的對立,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對立,而且是文化空間的對立,城市是在與鄉村的對比中存在的,而鄉村也在城市的陰影中展開。毫無疑問,鄉村空間指向的是歷史和記憶,城市空間肯定指向的是未來,城市是進城鄉下人的慾望物件,也是鄉下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者路遙本人其實也是有城市情結的,從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象《人生》中的高加林從高中畢業後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父兄一直支援他好好讀書,在家人眼裡也是讓其離開土地,創出另一條路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沒有錯的。

  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田潤葉等,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書記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人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說中有大量關於人間美好親情的描寫,其中最典型的有孫玉厚的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等,還描寫了人間美好的同學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鄉鄰之情等情感。另外作品中的愛情寫得很美,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如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柏拉圖式的戀愛,就寫得很純美,讓人為之感動。但象青梅竹馬的孫少安、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都沒有能出雙入對,也讓讀者有點意猶未盡。

  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這部作品中的正能量的東西很多很多,這在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物質極其匱乏而精神卻相當充盈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現在,對眾多熱血青年都是有相當好的積極意義的。對於現在沒有見過人民公社,沒有見過生產大隊,沒有用過糧票、肉票、布票,縫紉機票、腳踏車票,只聽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八零後九零後來說,看看路遙的這部鉅著,瞭解一下當時的歷史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孫少平和孫少安算是《平凡的世界》一書中的兩位主角。二人是兄弟關係,到最後一位去了礦場一位開的磚廠,都有非常不錯的結果。二人的身上顯然是有明顯的優點。

  二人都是孫玉厚老漢的兒子。孫玉厚老漢是極度貧困的,甚至在極度貧困的農村,他們也算極度貧困的,算很差的。這樣的環境下出來的人,有能去礦上打工(這是一份正式工作),賺得小錢,或能有自己的制磚廠,能承包大工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結果的。這樣的成果並非從天而降,他們兄弟二人都有一種共同的非常重要,以至於影響他們一生的精神,那就是敢於奮鬥,不怕吃苦。這是他們二人最大的相同點。孫少安一開始是做生產隊的隊長。在社會形勢好轉之後,他抓準時機立即謀劃展開一個磚場。正好有一份拉磚的工作,能賺不少的錢。他便精心謀劃,滿打滿算的計劃好買了頭驢去拉磚。拉磚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住的是無人居住的窯洞,吃的是菜市場上撿來,撤攤後留下的爛菜葉。最後賺了錢,準備放手一搏。這個事情是不見得成功的,對於一個如此貧困的農村人來講,真是想都不敢想的。社會的形勢剛剛轉變,沒有人知道社會的形勢會不會再變。但是對於孫少安一位年輕、有雄心的年輕人來說,正是需要這種勇敢的嘗試。如果沒有嘗試,怎麼會有成功呢!生產磚非常的苦,但是他也沒有放棄。憑著和老婆的操勞,憑著自己的年輕,終於,他也接到了活,賺了不少的錢。這個成果讓同村人非常的眼紅。孫少安嚐到了甜頭。但沒有想到,事情卻是急轉而下的不順利。孫少安,遭遇了破產。由於一份工人的疏忽,他賠了不少的錢。但是,他並不害怕。在精心的思索之後,他借了一筆錢重新開工。終於。在他的精心操持之下,把虧空的錢都補了回來,還賺了不少的錢。這個成果是讓人歡喜的。這個成果更是來之不易。從一開始就是有極大的挑戰,風險與困難。但是孫少安並沒有害怕這些。仍然是努力的奮鬥,乘風破浪。碰到了嫻靜,她不害怕。碰到困難也能越過去。最後能有這樣的成果。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 再來看孫少平。孫少平是從一位學生開始介紹的。後來他成為一位老師。轉折點是從孫少平自己決定出去打拼開始。這一個,來自年輕人的,狂妄的突發奇想,影響了他的一生。帶著破舊行囊,隻身去了縣城裡。但是沒有任何的辦法,孫少平只能打工。憑著自己的年輕有幹勁兒,他好容易找到了工地。打工可以說是非常辛苦的,起早貪黑,吃不好每天又非常的勞累。作為一名高中畢業的人,還需要掩飾自己的學問。但讀書的精神食糧是怎麼也放不下的,只好在深夜無人的時候讀書。終於,他在自己喜歡的人田曉霞的幫助下,去了礦場。這是一份正式的工作,能賺更多的錢。孫少平很珍惜,很感激,非常的努力。其他的礦工,都是官員們的子弟,不好好幹,以至於吃不飽,需要向孫少平賣東西來維持自己的生計。礦工生活也很髒很累。甚至有生命危險。礦道下黑漆漆的,幾乎看不清。但他很努力,賺了一個小錢,也很體面。靠的正是一種持久不懈的精神。孫少平的打拼,可以說,一開始就是狂妄的,不大現實的,父親和哥哥都曾與預言道,兩三年後他自己準會回來。但就是憑著年輕人的狂勁兒。他做出了成績。苦,不怕。風險,不怕。困難,不怕。似乎什麼東西在他眼裡都是可以克服的。這種精神真真正正影響了他的一生。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他的生活,才能愈來愈好。

  二人都是憑著一種,積極努力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精神,最終取得了最後的成果。這是令人歡喜的,令人高興,更是令人值得學習的。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有的,是事業上的,有的,是愛情上的。但有時我們轉念一想。似乎我們的困難算不了什麼。孫少平,孫少安那個時代的困難,都有人可以克服。甚至可以越做越好。我們在這個更加幸福美滿的時代。還有什麼理由輕言放棄呢!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天地浩淼,宇宙無限,人生微不足道。人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平凡的小生命。但正因為有了這平凡的小生命,才會有宇宙的璀璨。讀了《平凡的世界》讓我懂得了平凡中孕育著偉大,世界就是有無數平凡人依靠平凡的勞動創造的。把每一件簡單的是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一坯黃土塑造了黃土高原上千千萬萬個平凡的勞動者和領導者,他們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有安於現狀的孫玉厚,有敢於突破、與時俱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田福軍,也有雄心勃勃、大愛無疆的孫少安,還有聰明伶俐、敢於追求真愛、捨己救人的田曉霞······這些看似平凡,卻以各自的生活方式勇敢精彩地活著的人用自己的雙手在平凡的人生中描繪出偉大。在這些促類拔萃的群星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外剛內柔、德才兼備、只存高遠的孫少平。

  他有著“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強。在他出外闖蕩的征途中,他經歷了無數次皮開肉裂的痛苦,也經歷了礦場中無數次生死抉擇的危險,儘管“路慢慢起修遠兮”,但孫少平卻沒有現實中艱難的生活所壓倒,而是坦然面對,用自己的堅強、執著贏得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同事的羨慕與敬仰。當攬工時,無論多苦多累,他都好不猶豫地攬下了,儘管含水淋漓,儘管被沉重的體力活折磨得遍體鱗傷,他從沒放棄過也從沒怨天尤人,而是越幹越起勁。當礦工時,他更是表現出色。在那個隨時都充滿死亡危險的礦場裡,每次工作都需要經過一番拼命,一不留神就有受傷的危險。那裡需要吃苦、耐勞、勇敢和無畏的犧牲精神,這不是弱者的職業,要的是吃綱要鐵的男子漢,而孫少平正是這樣的男子漢,他幾乎一天不誤工,月月上滿班。就這樣,一個既沒有闖世的經驗,又沒有謀生的技能,僅僅憑著一股勇氣的他來到了黃原這個小城市,在此打工。後來,他有憑著這勇氣去了銅城煤礦挖煤。毋庸置疑,無論是黃原打工還是銅城挖煤,孫少平所承受的苦,所撒下的淚是令人驚歎的。那麼是什麼支撐著他一路走來的呢?毋庸置疑,那就是堅強!

  “大漠的駝鈴為什麼如此動聽,因為駱駝帶著堅強走過了漫漫風沙;戈壁的胡楊為什麼如此壯美,因為那千年不倒,千年不死,千年不枯,千年不朽的神話帶著堅強的品質笑傲輕狂的風暴”。堅強是鐵,堅強是鋼,正是堅強才讓孫少平克服了人生中的重重困難,而他的堅強的背後其實有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支撐著他,那就是他從書中所獲得的寶貴知識。無論多苦,只要他掀開珍貴的書本,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他就會把一切艱苦拋之腦後。所謂讀書能使人明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路上只因為有書本這個人生摯友的陪伴,孫少平才會敢於超越人生的艱難險阻,披荊斬棘地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

  他也有著“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豪情,為了追尋心中的世界,擺脫農村的小農形象,他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艱難,他都堅信“千淘萬漉雖艱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他又有著“海納百川,有容納大”的胸襟,當他目睹曾經欺負過他的跛子女孩侯玉英身臨險境時,他義無反顧地幫她脫離險境,當他意識到曾經玩弄過他的礦工將有災難降臨臨時,他好不猶豫地挺身而出默默為他承受了即將來臨的災難,結果毀了自己的英俊容顏,但他從沒後悔過。他還有著“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柔情。他對田曉霞的愛是那樣的堅貞不渝、那樣的纏綿。雖然他心愛的女孩為救別人而與他陰陽兩相隔,但他對她的愛卻有如一團熊熊的燃燒著的烈火永不熄滅······

  什麼是平凡?那種無目的地生活、碌碌無為、自甘墮落、聽之任之的平庸者才是真正的平凡。而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呢?堅強是平凡嗎?胸襟廣闊是平凡嗎?志存高遠是平凡嗎?對愛堅貞不渝是平凡嗎?非也,非也!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所謂平凡者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開啟塵封的書櫃,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翻開早已泛黃的書頁,情緒也隨這書上那一行行黑色的字忽起忽落……

  貧瘠厚重的黃土高原上曾經有這樣一群苦難的人,他們機械式地生活,小心翼翼地生活著。今天一個政策可以塑造他們,明天一個決定也能夠摧毀他們。幸運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只能提心吊膽的生活著,不敢有一絲作為。他們樸實平凡的就像腳下的土地、風中的塵埃,他們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身體裡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力量。但他們守舊、落後、睏倦、貧窮,就像煙波浩渺的海綿上隨波逐流的船隻,沒有方向,沒有出路,人生只能任由命運擺佈。這種無助的感覺就如同青藤紮根在心裡,越揪越緊,以致讓人窒息。

  但是,同樣在這塊苦難貧窮的黃土地上,也湧現出許多讓我震撼的人,擁有雄心壯志的孫少平,吃苦耐勞的孫少安,善解人意的田福年,善良多才的田曉霞。其中孫少平的人生經歷深深的烙刻在我的身上,時常讓我潸然淚下。他對苦難有著深刻的認識,對生活有著透徹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高度的追求。他有錚錚鐵骨,有巨大的勇氣,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奮鬥人生,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和崇高感。

  書上是這樣描述的“……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謀生、活命……他現在到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透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

  這是一種怎樣的認識啊。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經歷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簡直是微不足道,但我們從不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哪天放學老師佈置了較多的作業,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等不到車,更甚者只要稍微有些不順心不如意,我們就會表現出許多的怨天尤人。難道這些也算得上苦難嗎?

  自從讀了《平凡的世界》,我就讀懂了“苦難的哲學”。苦難也是人生的老師。如果不是苦難,孫少平不會成為剛強鐵漢;如果不是苦難,孫蘭香就不會出類拔萃;如果不是苦難,田潤葉不會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是苦難,故事裡所有讓我牽掛讓我揪心的人們都不會有我期望的美好結局。

  同樣書上的“……我們出生於貧窮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這句話也深深刺痛著我的心。

  身為鄉村農民後代的我們,總是為了沒有舒適的生活而自怨自艾,總是為了沒有光輝的前程而悲傷嘆息。我想說,請不要在為自己的普通而低沉,不要再為自己的平凡而失落,只要不懈的與命運抗爭、與生命搏鬥,只要不斷的明確目標、堅定方向、執著追求、頑強奮鬥,就能譜寫出與眾不同的“平凡”的史詩!相反,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前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就不配擁有不平凡的人生。幸福之花要用辛勤的汗水來澆灌,美好的前程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奮鬥的意義。

  平凡的世界裡,蒸騰著不平凡的人生!這是一部用生命譜寫成的史詩,在亙古的大地和蒼茫的宇宙間,彷彿有一種不平凡的聲音在迴盪。就像薩迦格言所說“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即使再平凡的人也可以書寫出蕩氣迴腸的生活,即使作為一個平凡人,也會有平凡人的人生幸福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