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木蘭詩> 讀木蘭詩後感範本

讀木蘭詩後感

讀木蘭詩後感範本

  讀木蘭詩後感

  1.

  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絕 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現在更有許多人將它拍成了電影,千古流傳。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她本是個柔弱的女孩,可他為了年老的父親,就不再柔弱;她本是個織布女子,但她為了父親,就參軍打仗。她從不向男的低頭,大聲告訴了世人:巾幗不讓鬚眉。花木蘭就要出征了,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她與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樣的苦,受一樣的累,卻幹出與男人不同的事蹟,創出了與男人不同的輝煌,同時也證明了“女子哪裡不如男?”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2.

  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花木蘭的故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生疏,小時候聽父母講述過,後來上學時也學過。可我每次讀起《木蘭詩》的時候,都深受感動,今天再次讀它仍感觸頗深。

  木蘭乃一名普通“當戶織”的勞動婦女。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木蘭於是決定捨棄女兒身,替父從軍。木蘭騎上戰馬,渡過黃河,越過燕山,經過了重重困難才到達軍營。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凱旋歸朝,木蘭放棄功名利祿,願回家過耕織的生活。當她一身女兒妝出來和昔日戰友相見時,人們都十分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