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陸游> 試論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

試論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

試論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

  摘要:陸游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恢復中原、統一祖國是其一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詩歌的中心內容。本文著重分析了陸游愛國主義情懷形成的原因及其詩歌中愛國主義情

  關鍵詞:陸游;愛國詩歌;淵源;影響

  Abstract : Lu You is a great patriotic poet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eneration leader in the poetry,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enjoys a high status.Restora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is the core of his life thingking,also is the center of his poetri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u patriotic feelings and their poetry reflects feelings of patriotism.Pointed out that the Patriotic Poetry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Keywords: Lu You; Patriotic; Poem; Origin; Implication

  前言

  陸游,生於1125年,卒於1210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朱自清先生在《愛國詩》一文中認為陸游“雖做過官,他的愛國熱誠卻不僅為了趙家一姓。他曾在西北從軍,加強了他的敵愾。為了民族,為了社稷,他永懷著恢復中原的壯志。”因此,他認為:“過去的詩人裡,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錢鍾書先生評陸游詩說:“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裡,而且這股熱潮衝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氾濫到他的夢境裡去。”梁啟超也曾熱烈的讚揚陸游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為何後人對陸游如此推崇?只是因他在文學史上佔據了一方嗎?其實不然,這主要是因為陸游的詩歌總是洋溢著愛國情緒。始終表達出一種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

  陸游生在金人入侵,國力衰微,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年代中。抗金復國、收復失地是他一生的偉大志向。他一生之中創作了大量詩詞,許多詩詞都寫出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的仇恨以及渴望收復失地和對祖國的熱愛。探究其愛國思想的形成也絕非偶然。當時如此多的文人騷客,可為何陸游會具有如此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甚至於成了他一生的志向?我想這就與陸游當時所處的時代、社會、家庭環境和個人自身的經歷分不開了。

  一、陸游詩詞中愛國主義形成的原因

  (一)時代影響

  陸游生於北宋末年,當時正值金軍滅遼後南下入侵北宋的動亂時期。陸游一家迫於戰亂,到處逃難,直到他9歲時才到故鄉越州山陰定居。正是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幼小的陸游便已深切的感受到了國破家亡的奇恥大辱。南宋初期,金統治者繼續揮兵南下,國家嚴重分裂,百姓過著流亡生活。廣大人民從反抗民族壓迫,維護國家統一的愛國主義精神出發,堅決要求抗金。而以宋高宗、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卻只希望透過對女真貴族的屈膝求和來換取東南半壁的苟且偷安。這樣,和戰之爭開始了,愛國主義風格成為了許多進步作家追求的共同傾向,張元幹、張孝祥、辛棄疾的詞,陸游、范成大的詩,陳亮、葉適的散文,共同把我國文學史上的愛國主義傳統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而陸游則是這些文人中最傑出的代表。

  (二)家庭薰陶

  陸游出生在一個富有學術和文學空氣的仕宦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在文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父親陸宰是位著名的藏書家,也是個有愛國思想的官員。他以國愁為念,常常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家談論國事,斥責禍國殃民的昏君贓官。當他們談到悲憤之處,有的拍案大罵,怒髮衝冠,有的義憤填膺,愴然涕下。少年陸游看到這景象,深深地被父輩們的愛國激情所感動。20歲時,他就寫出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詩句,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可是直至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而親臨前線的經歷使他親眼目睹了抗金將士的戰鬥熱情,也使他了解了北方人民在金人統治

  下的悲慘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忍死望恢復”的急切心情,這就使他更加迫切地渴望收復失地,實現自己多年的願望。

  (三)、名師影響

  陸游早年跟隨曾幾學詩,曾幾一方面教給他作詩的技巧,另一方面卻也給他灌輸愛國主義思想,他贈陸游的詩說:“問我居家誰暖眼?為言憂國只塞心”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曾幾的愛國思想對陸游的影響很大。所以陸游前期的詩歌雖缺乏生活經驗,閱歷不多,但愛國主義還是創作的基調,熱情洋溢,氣勢奔放。這也為他後期的詩歌創作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四)、個人際遇

  陸游出生時,正是北宋腐敗不堪,國家遭受入侵之時,靖康之亂後,為避戰亂,隨家人逃亡,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童年。後來陸游曾這樣寫到“我生學步逢喪亂,家在中原厭奔竄。淮邊夜聞賊馬嘶,跳去不待雞號旦。人懷一麥草間伏,往住經旬不炊竄。”正是這樣一段逃難生活在陸游幼小心靈上銘刻了對敵人的仇恨,而在逃難中看到的人們豪俠義勇、保家衛國的愛國行動又給了他莫大的鼓舞。就是這樣的幼年經歷使陸游從小就產生了抗敵禦侮的愛過理想和“少小遇喪亂,妄意憂元元。”的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而陸游29歲參加進士考試時,卻因名列秦檜的孫子之前而受到秦檜的忌恨,複試時被黜落,直到秦檜死後才得入仕。他在後來的仕途中又兩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罷黜。正是這種崎嶇的人生遭遇,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之情。陸游的愛國情懷終生不渝,他一生中時刻盼望著有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機會。直到臨終前仍在絕筆詩《示兒》中諄諄囑咐兒孫:“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總之,陸游的一生都是在內憂外患中度過的。自記事起,目睹的就是金兵對中原的踐踏肆虐,百姓無奈的背井離鄉;耳聞的也是父輩們救國救民的愛國言辭,使得陸游的思想很早的就定格在憂國憂民、捨生報國之上。此外,陸游的個人修養很嚴格。強烈的是非觀,對人民疾苦的關心,以愛國先驅為自己的楷模,在個人生活上的嚴格要求,以及從前輩詩人的篇章中汲取的滋養,都是陸游具有始終如一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基本保證。

  二、陸游愛國情懷的具體體現

  (一)堅持收復中原,大聲呼籲抗金救國

  陸游親歷了喪亂之痛,從小便樹立了恢復祖國統一的大志,他的一生心繫國家,憂國憂民。在他的詩裡一再表示“殺身有地初非”“裹屍馬革固其常”的為國犧牲的願望,甚至老了病了他也不灰心,就像《夜讀兵書》中說:“老病雖憊甚,壯氣復有餘,長纓果可請,上馬不躊躇”表明他自己老當益壯,如果有報國的機會,他願意即刻投筆從戎,上馬殺敵。又如《十一日四日風雨大作》一詩說:“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戊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當時陸游已經68歲,雖然年老體衰,疾病纏身,但他殺敵雄心尚在,報國壯志猶存,一心只想能為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大業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且這首詩中巧妙地通過了自然界的風雨,將夢境和現實聯絡起來,渲染自己的心無時不在中原,表現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崇高精神境界。陸游重整山河的豪情壯志和殺敵報國的赤膽忠心,使我們不得不佩服他意志的堅強,感情的熱烈。然而還不止如此,甚至在陸游意識到自己生命將終老的時候,寫下了那首作為遺囑的《示兒》,也是陸游最後的一篇充滿了血淚的歌唱。《示兒》中蘊含著對兒孫的諄諄囑咐:“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它是作者一生抱負和理想的總結,也是詩人愛國思想的藝術結晶。詩中沒有隻言片語涉及家事,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是失地沒有收復,祖國沒有統一,含著老淚告訴兒孫,一定要繼承先輩的遺志,這首詩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感人至深,詩人強烈的統一祖國的願望激勵著無數的中華兒女。

  (二)抨擊朝廷和戎政策,揭露奸臣罪惡行徑。

  南宋統治集團的罪行,給人民帶來沉重災難,而對外卻又表現了投降的一面。作為一個有強烈責任感的愛國志士和詩人,陸游因南宋統治者的對敵屈膝求和產生了強烈的憎恨和憤懣。陸游的深哀巨痛集中體現在《關山月》中寫到“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笛裡誰和壯士心,沙裡空照徵人骨。中原干戈早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詩人借守邊將士之口,痛斥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政策,表達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悲憤。更憤怒的斥責南宋統治者的苟且偷安,腐敗無能,揭示出了那個年代尖銳的階級矛盾。這正是南宋中葉沉悶的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詩人用反問的態度“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表達了對權貴的憎恨,對兵士們空有報國之志,無用武之地的憤慨,以及對淪陷區遺民百姓的同情,種種愛國憂民的深沉感情。他的詞《桃園憶故人》(題華山圖)中“雲外華山千刃,依舊無人問”揭露了南宋王朝不願收復失地的賣國行徑;《清商怨》揭露了統治階級刻薄寡思,卑鄙地打擊堅持抗金的愛國戰士們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