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陸游> 陸游《鵲橋仙·一竿風月》全詩賞析

陸游《鵲橋仙·一竿風月》全詩賞析

陸游《鵲橋仙·一竿風月》全詩賞析

  引導語:《鵲橋仙·一竿風月》是南宋詞人陸游寫的一首詞,詞中借一位棄絕紅塵,隱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魚為生的漁父形象,來表達詞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無奈,與一般的追求閒情逸致的隱士情懷有所不同。歡迎大家學習下面的原文賞析。

  《鵲橋仙·一竿風月》

  陸游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

  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繫纜,潮落浩歌歸去。

  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詞語註釋】

  ①鵲橋仙:詞牌名,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

  ②一竿風月:風月中垂一釣竿。

  ③蓑(suō):蓑衣。

  ④釣臺:漢代隱士嚴光隱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廬縣。

  ⑤況肯:更何況。

  ⑥紅塵:指俗世。

  ⑦棹(zhào):指船槳。

  ⑧潮平繫纜:潮水滿漲時停船捕魚。

  ⑨浩歌:指放聲高歌,大聲歌唱。

  ⑩嚴光:即嚴子陵,漢代著名隱士。

  ⑪漁父:漁翁,捕魚的老人。

  【譯文】

  風中月下釣魚,煙霧雨中披蓑衣,家在釣臺西邊住。賣魚又怕近城門,染紅塵;更何況身往紅塵深處去呢?

  漲潮時整理船槳,潮平時停船繫纜,打魚為生,潮落時唱著漁歌滿載而歸。時人都以為我是嚴光似的隱者,其實我只是一個不為名利的漁夫。

  【賞析】

  陸游這首詞雖然是寫漁父,其實是作者自己詠懷之作。他寫漁父的生活與心情,正是寫自己的生活與心情。

  首兩句,“一竿風月,一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境。“家在釣臺西住”,是說漁父的心情近似嚴光。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徵召,獨自披羊裘釣於浙江的.富春江上。上片結句說,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他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生怕走近城門。

  下片三句寫漁父在潮生時出去打魚,潮平時繫纜,潮落時歸家。生活規律和自然規律相適應,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最後兩句承上片“釣臺”兩句來,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披羊裘垂釣上表現出來。宋人有一首詠嚴光的詩說:“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留得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也是說嚴光雖辭光武徵召,但還有名心。陸游因此覺得:“無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

  這詞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頭三句都是寫生活,後兩句都是寫心情,但深淺不同。上片結尾說自己心情近似嚴光,下片結尾卻把嚴光也否定了。

  文人詞中寫漁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張志和的《漁歌子》,後人仿作的很多,李煜諸家都有這類作品。但是文人的漁父詞,有些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實。陸游這首詞論思想內容可以說是在張志和諸首之上。很明顯,這詞是諷刺當時那些被名牽利絆的俗人的。我們不可錯會他的作意,簡單地批判它是消極的、逃避現實的作品。

  陸游另有一首《鵲橋仙》詞:“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閒人,又何必官家賜與!”也是寫漁父的。它上片所寫的大概是他四十八歲那一年在漢中的軍旅生活。而這首詞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經略中原事業失望以後,回到山陰故鄉時之作。兩首詞同調、同韻,若是同時之作,那是寫他自己晚年英雄失路的感慨,決不是張志和《漁歌子》那種恬淡、閒適的隱士心情。

  【名家點評】

  近人詩人俞陛雲:首三句如題之量。“怕近城門,’二句未必實有其事,而可見託想之高,憤世疾俗者,每有此想。‘‘潮生’’三句描寫江海浮家之情事,句法累如貫珠。“無名漁父’’四字尤妙,覺煙波釣徒之號,猶著色相也。《漁父》詞以張志和數首為最著,此作可奪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