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陸游> 陸游:下箸如對敵

陸游:下箸如對敵

陸游:下箸如對敵

  引導語:陸游的長壽與他懂得養生之道離不開,而且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下面是關於他的‘下箸如對敵’的故事,我們一起來學習。

  陸游一生仕途不如意,只擔任過一些低階的職務,雖然晚年曾受封為“渭南伯”,但也只是個虛銜而已,並無實際的封地與相應的收入,因此,多數時候,陸游都是靠微薄的俸祿勉強度日。

  不過,陸游致仕之後,就連這點俸祿也被減半發放,甚至一度停發。因此以物質條件而論,陸游晚年生活雖然不能說在最底層,但確實談不上寬裕。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陸游的種種養生實踐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所感、所悟也毫不怪力亂奇,非常簡便易行,適合大多數的人,具有極大的普適性。就比如人人都離不開的飲食來說吧,陸游就從中總結出不少的養生之道。

  陸游極為注重飲食與養生的關係,認為飲食事關身心健康,務必要慎重。他曾說自己“每食視《本草》”、“食必按《本草》”等。《本草》指古代著名的藥書《神農本草經》,自然,陸游的說法可能略有誇張,他也不可能吃每樣東西都要先翻翻藥書,但由於他熟稔藥性,將之應用於飲食,並慎重選擇則是毫無疑問的。陸游對於飲食究竟有多慎重呢?從其詩句“下箸如對敵”可以看得很清楚,詩人居然將舉起筷子面對美食比喻為兩軍對壘,把飲食視為養生的“勍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陸游特別強調飲食對於老年人的養生具有特別的作用,在他看來,人年紀大了,自然會遠離年輕時的荒唐,聲色方面的娛樂會減少許多,已經不是影響身體健康的最重要因素。而此時,最需要“戒懼”的就是飲食,如果稍不注意,飲食不當對身體引發的危害甚至比色慾還要嚴重。

  在食材的選取上,陸游向來推崇清淡的飲食,特別是晚年之後,陸游更是以素食為主。這一方面自然與其生活不寬裕有關,另一方面則出於養生角度的考慮。他認為穀物、蔬食、瓜果之類的食物對於人體最為有益。他認為肥甘的飲食對於身體並無好處,將“羔豚”之類的珍饈比為奸佞,應該遠離放斥,甚至於說“肥甘藏毒鴆猶輕”,認為肥甘的食物對於身體的危害比鴆酒還要大。

  其實,陸游並非完全否定肉食的功用,自己也沒有全然吃素,他所強調的只是肉食在飲食中的比重過大,會對身體有害,“養生所甚惡,旨酒及大肉”。他認為肉類食物可以少量食用,但不應該超過主食與蔬菜。

  從陸游詩中描述來看,包括許多家常蔬食,如薏米、木耳(唐安薏米白如玉,漢嘉栮脯美勝肉)、蕨菜、薺菜(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勿忘歸)……雖然都是素食,而且不少還是野菜,但在陸游看來,卻有著自然之甘,味美至極,陸游甚至說“食菜如食肉”、“食常羹芋已忘肉”等,以此形容其對於素食的喜愛之情。

  在日常飲食之中,陸游對於粥食尤其情有獨鍾,認為其不但味美,還極有營養,對於老年人補益身體尤其有效,是很好的食補途徑,所謂“良藥扶衰抵萬金,漸加糜粥輟呻吟”。

  在陸游的詩文當中,記載了許多食用過的粥食,如芋頭粥、山藥粥、薏米芡實粥、菜瓜粥等不一而足。為了增強粥的補益作用,陸游還時常在其中新增一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材,熬製服用,如枸杞粥、地黃粥、烏豆粥等,其中有些粥配料頗多,而且加工也非常費時費力。如烏豆(黑豆)粥,要求用“新、好、大”的上等烏黑豆一斤,用炭火熬煮一天,直到糜爛為止。

  由於粥飯既容易消化,又有營養,特別適合晚年的陸游食用。在詩文中,陸游不止一次提到,患病後用粥來進行飲食調理,很快便得痊癒。由於家人經常為陸游熬粥,“朝夕常為之”,熟能生巧,以至於水平越來越好,粥的滋味極佳。陸游有一首名為《食粥》的'詩頗為有名: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秋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這首詩對於粥的評價極高,將粥視為能夠助人獲得長生的食物。詩中所說的“宛秋”即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文潛,其文集為《宛秋集》,故陸游詩中以宛秋稱之。張文潛曾寫過一篇《粥記贈邠老》,認為“食粥可以延年”,對粥的好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認為每天早上喝一大碗粥“最為飲食之良”,能夠“暢胃氣,生津液”,雖然以粥養生,聽起來一般人會覺得好笑,但養生的道理其實就蘊藏在飲食、睡覺之類的生活細節之中。陸游對這番話極為欣賞,故揮筆寫下了《食粥》一詩。

  《老學庵筆記》中還記述了一則與粥有關的趣事:某人有早上喝上一碗熱粥然後睡回籠覺的習慣,並稱這樣的好處是“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第一樂也。”陸游雖然自己並沒有這樣的習慣,但深覺其言有味,並引用李端叔的詩句“粥後復就枕,夢中還在家”來加以印證。

  陸游對於飲食的多少也有自己的體會,他主張“飲食節飽飢”,認為飲食一定要有所節制,飢飽適度,適可而止,尤其是不要吃得太撐,要讓肚腹中始終留有餘地。如果偶然某樣食物吃多了,就應該減少其他食物來平衡,如果飯多了就減點肉,湯餅多了就減點飯等等。在陸游看來,最理想的狀態是“少飽”,即將飽未飽,實際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七分飽。

 

  陸游個人愛好

  人們都知道陸游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歎佳餚的足足有上百首,還記述了當時吳中(今蘇州) 和四川等地的佳餚美饌,其中有不少是對於飲食的獨到見解。

  陸游的烹飪技藝很高,常常親自下廚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筍、蕨菜和野雞等物,烹製出一桌豐盛的宴席,吃得賓客們“捫腹便便”,讚美不已。他對自己做的蔥油麵也很自負,認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蘇陀”(油酥)媲美。他還用白菜、蘿蔔、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帶居民爭相仿效。

  陸游在《洞庭春色》一詩中說,有“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蓴”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醃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蓴”則是用蓴花絲做成的蓴羹,也是吳地名菜。陸游在詩中稱讚的這些菜餚,在當時確實都是名菜。陸游,是一位不亞於蘇東坡的業餘烹飪大師。在他的詩詞中,詠歎烹飪的有上百首。例如記錄他會做飯(面)菜(羹)的詩句就有“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麵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並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餚。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今日山翁自治廚,嘉餚不似出貧居,白鵝炙美加椒後,錦雉羹香下豉初。箭出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壓春蔬。平生責望天公淺,捫腹便便已有餘”。由此可見,陸游是很會烹飪,又愛烹飪的。

  正是因為陸游欣賞這些家鄉名菜名點,所以當他宦遊蜀地之時,不時要透過懷念家鄉菜點來抒發他的戀鄉之情,寫出了“十年流落憶南烹”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