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陸游> 陸游的《鵲橋仙·一竿風月》

陸游的《鵲橋仙·一竿風月》

陸游的《鵲橋仙·一竿風月》

  《鵲橋仙·一竿風月》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潮平繫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詩詞賞: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境。“家在釣臺西住”,這裡借用了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徵召,獨自披羊裘釣於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來喻漁父的心情近似嚴光。上片結句說,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他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賣魚還生怕走近城門,當然就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名利了。以此來表現漁父並不熱衷於追逐名利,只求悠閒、自在。

  下片頭三句寫漁父在潮生時出去打魚,在潮平時繫纜,在潮落時歸家。生活規律和自然規律相適應,並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最後兩句承上片“釣臺”兩句,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披羊裘垂釣上可看出來。宋人有一首詠嚴光的詩說:“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留得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也是說嚴光雖拒絕光武徵召,但還有求名心。陸游因此覺得:“無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

  這詞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頭三句寫生活,後兩句寫心情,但深淺不同。上片結尾說自己心情近似嚴光,下片結尾卻把嚴光也否定了。文人詞中寫漁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張志和的《漁父》,後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漁父詞,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實。

  陸游這首詞,論思想內容,可以說在張志和等諸人之上。顯而易見,這詞是諷刺當時那些被名牽利絆的俗人的。讀者不可錯會他的寫作意圖,簡單地認為它是消極的、逃避現實的作品。

  作者: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