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有感
最近,由布兌領導的安排,因公乘坐直升機和快艇在北、東、南海走了一圈。途中思緒良多,三十年來彈指一揮間,想起一首詩來——
唐代詩人 孟浩然 《與諸子登山》:
人事有 代 謝,往 來 成 古 今。
江 山 留 勝蹟,我 輩 復 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3] 深。
羊公碑[4]尚 在,讀 罷 淚 沾襟。
詩人當年求仕不遇,心情苦悶。登上山,想到羊當年的心境,想起他說過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煙滅無聞”的話,與自己的處境正相吻合。於是就“淚沾襟”了。
縱觀歷史,古今往來,人事和朝代的更替變換、百姓家業的興旺和衰敗、人的生老病死和悲歡離合、市場的欣榮華和沒落倒退,再也平常不過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世界就是這樣螺旋形發展的,因緣而生,規律代謝,徑流不息。正如唐朝詩人劉錫說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代謝的規律是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的。老的東西、過去的東西,凡是還有其強大的生命力的,說明這些“東西”仍舊有其先進的一面,所以說,“過去的都是落後的”這句話是錯誤的。自然科學是這樣,傳統文化也是同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因為有大自然的樹林山澗冷落蕭肅,所以有巴東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但是,世界並不是寂寞的,不要沉於流淚和感慨,世人還在探索和爭鬥,世界之謎還遠遠沒有被解開,更簡易並更深奧的原理就在我們已經掌握的知識之中。
現代的科技發展需要的'是各門類學科的綜合運用,邊緣科學和跨學科研究還在發展。只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科學求實的態度、觸類旁通的研究方法、不求功利的境界,那麼,世界上任何所謂的秘密都不是秘密。
[1](xian)山:一名首山,在今湖北陽縣南。
[2]魚梁:沙洲名,在陽鹿門山的水中。
[3]夢澤:雲夢澤,古澤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陸一帶。
[4]碑:又名“墮淚碑”,位於湖北陽山上,是當地百姓懷念西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羊[hù] 建立的。引申義:借喻死者德高望重。
[5] 劉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6] 出自《論語》——孔子站在河邊說:“時間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日日夜夜永不停息”
[7] 出自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